2021年4月26日,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水禽专业组全体专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专家组会议,研究水禽特征特性评估和生产性能测定内容,明确专家分工和任务,全面启动专家组工作。
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专家组水禽专业组组长王继文教授主持会议,根据《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系统介绍了普查的主要任务,完成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2021年发布)中的所有资源的普查以及特性评估和性能测定;挖掘鉴定一批新遗传资源,开展抢救性收集保护,发布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撰写品种志。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办公室陆健博士对普查工作组织、安排等工作进行了说明。四川省畜牧总站马敏研究员、福建省畜牧总站江宵兵研究员从普查工作开展实际需求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会上,专业组所有专家对水禽(鸭、鹅、番鸭)的特征评估和生产性能测定指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一个指标一个指标的商定,并且明确测定方法。
按照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办公室要求,专家组按专家所在地及相对熟悉的区域,对水禽的108个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及配套系,讨论确定了每个专家负责的品种名称和区域,形成了专家任务分工表,品种到人、责任到人。并按照区域,将全国划分为北部、东部、南部、中部、西部等5大片区,每个资源委员会成员负责1个片区。
针对水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需要,建议分别制定鸭、鹅、番鸭遗传资源普查技术规范方面的国家标准。为做好种禽进口的技术审查工作,保证进口种禽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的规定,建议分别制定种鸭、种鹅、种番鸭引进技术要求。在各品种的普查调查报告格式讨论方面,专家组一致建议按地方品种、国内培育品种、国内培育配套系、国外引入品种、国外引入配套系分别给出调查报告格式;在配套系的调查报告中,不必过多关注祖代、父母代体型外貌、生产性能,主要提供父母代繁殖性能和商品代生产性能。经讨论确定,5年内(2016年—2020年)新审定的品种、配套系和鉴定的品种可以不进行性能测定。在影像拍摄要求方面,可由畜牧专家和专业摄影人员共同完成,并对需拍摄的内容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群体照片最好能反映生态特点和品种的各种外貌特征。
水禽专业组副组长陈国宏教授就普查工作的组织、新资源的发现和鉴定、遗传资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等进行了阐述,部署了本专业组的普查工作执行方案,各专家分工协作,配合各省区做好这次资源普查工作。建议进一步讨论形成相关材料,最好由普查办公室明确分子生物学研究由哪儿来完成。最后,专业组专家分别发言,表示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好本专业组的资源普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