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保护是种业振兴的首要行动。记者从日前在京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总结推进会上获悉: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和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据介绍,截至2021年底,全国行政村普查完成率达99.7%,鉴定优质特色新资源18个,初步摸清我国畜禽品种分布状况,填补了青藏高原区域调查的空白,实现区域全覆盖、应查尽查。各地边普查、边收集、边保护,国家家畜基因库抢救性收集保存六大畜种遗传材料5万份,资源保存总量达到120万份,跃居世界首位。159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已有147个建立保种场或保护区,有效明确了保护主体。同时,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建设也将加快推进开工建设。
会上强调,今年重点要组织开展好畜禽品种生产性能测定、畜禽精准鉴定、新资源发掘鉴定和抢救性收集保护。精准鉴定要围绕加快建立畜禽品种分子身份证、开展优异基因挖掘和构建参考基因组3个方面逐步展开。目前,前期验证试验和技术规范制定正在全面推进,部分畜种试验样本采集已经启动,牛、羊、马等五大畜种168个品种的分子身份证构建、75个优异性状挖掘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和全国畜牧总站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要结合此次面上普查结果,抓紧推进相关工作,有条件的要加快建设保种场、保护区,明确保护主体,强化责任落实。同时,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协调沟通,保障普查工作开展,并组织本地区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科研院校、资源保护单位、村级防疫员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