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有些牧场或存在将奶牛分娩7天内所产的过渡乳挤入大罐的现象,这可能会引起大罐内生鲜乳质量降低,甚至造成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现象。
过渡乳是什么?
过渡乳中为什么会有抗生素残留呢?
为了保护奶牛的乳房,牧场会在奶牛干奶期使用干奶药物(含抗生素)进行治疗。而开奶后,初乳和过渡乳中的干奶药残留检测是否能合格,多长时间能合格,取决于用药情况。
比如有些干奶药注入奶牛乳房后,有效作用时间长,但开奶后还要弃奶36-48小时,甚至要弃奶48-72小时,才能没有抗生素残留;而有些干奶药虽然有效作用时间短,但可以实现零弃奶。
以上弃奶时间也不是完全固定的,如果奶牛早产,药物持效作用期未过或者早期产奶分泌不足,都需要延长弃奶期,再单独进行抗生素检测,这就给抗生素残留有了可乘之机。
如何避免因过渡乳使用不当引发的药物残留呢?
为什么有的牧场会售卖过渡乳呢?
但销售过渡乳,真的划算么?
错误1
牧场忽略了过渡乳的营养成分
过渡乳的营养成分介于初乳、常乳之间。
根据Blum和Hammon2000年发表在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的文章,和常乳相比,过渡乳除含有更高的干物质(153-190g/L)、总能量(3.8-6 MJ/L)、粗脂肪(50-64 g/L)、粗蛋白(48-133 g/L)、谷氨酰转移酶(83-509ukat/L)、免疫球蛋白(12-81 g/L)、胰岛素(7-35u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49-195 ug/L)外,还含有常乳不具有的必须氨基酸(115-390mmol/L)、非必需氨基酸(140-490 mmol/L)、乳铁蛋白(0.36-1.84 g/L)。
因此,与饲喂代乳粉相比,以上物质其实可以额外地为犊牛提供蛋白、脂肪、乳糖、免疫球蛋白等,大大增加犊牛的免疫力,预防犊牛肺炎和犊牛腹泻的发生。
错误2
牧场忽略了过渡乳对犊牛日增重的影响
根据密歇根州立大学在一家商业化牧场开展的试验,犊牛从出生第一天随机分配至三种处理:
处理1:代乳粉(MR):固体乳占比14%。
处理2:过渡乳(TM):TM来源于本牧场,约72℃巴杀15秒,乳脂率为3.79%,乳蛋白率6.10%和乳固体14%。
处理3:1:1混合代乳粉和代初乳粉(MR+CR):乳固体占比15%。
所有犊牛出生后前两次都饲喂代初乳粉。随后,犊牛每天再分别饲喂的MR、TM或MR+CR,每天饲喂3次,每次约1.9L。在第4天,试验处理结束后,所有的犊牛进行相同的饲养管理,56日龄断奶。
除了1头犊牛外,其他犊牛都获取了成功的被动免疫,血清IgG含量高于10mg/mL。MR、TM和MR+CR组犊牛前3周的日增重分别为0.90磅(约0.41kg)、1.08磅(约0.49kg)和0.99磅(约0.45kg)。与MR组相比,TM和MR+CR组犊牛的断奶总增重增加了5.5磅(约2.48kg),三组犊牛的总增重分别为75.5磅(33.98kg)、74.6磅(约33.57kg)和69.6磅(约31.32kg)。
因此,犊牛饲喂初乳后,再饲喂3天过渡乳,有助于改善犊牛断奶前的生长速率。
错误3
牧场忽略了过渡乳对犊牛健康发育的影响
一项研究评估了过渡初乳对新生犊牛出生后生长、健康状况和肠道发育的影响。刚出生的犊牛(n=23)首先灌服3夸脱(约2.81L)的初乳,再随机分配到两个处理组中——代乳粉组(MR)或过渡乳(TM)组——每天饲喂三次。
TM组按照过渡乳的顺序来规定饲喂次数,规则如下:第一次饲喂初乳,第二次挤出的过渡乳,饲喂4次犊牛;第三次挤出的过渡乳,饲喂3次犊牛;第四次挤出的过渡乳,饲喂4次犊牛,共12次饲喂。
MR组犊牛则相应每次饲喂0.6磅(约0.27kg)干物质(DM)的代乳粉(20.6%的脂肪和26.6%的蛋白质)。
所有犊牛均被动免疫成功,血清IgG均超过10 mg/mL。TM组犊牛日增重为1.4磅(约0.63kg),MR组日增重为0.55磅(约0.25kg),TM组的增重比MR组高出两倍多。TM组犊牛的胸围和后高有增加的趋势,但体高并没有受到影响。与MR组相比,TM组的犊牛在健康评分均较低,两组的眼部评分无明显差异。
在五天的试验过程中,处理没有影响血清IgG或血清总蛋白浓度。过渡乳饲喂改善了TM组犊牛前5天的整体生长和健康状况。与MR组相比,TM组犊牛的所有肠段切片中的绒毛长度、绒毛宽度、绒毛与隐窝比值和黏膜长度几乎增加了一倍。这种良好的肠道发育情况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在刚出生的4天里,用过渡乳饲喂的犊牛比用代乳粉饲喂的犊牛长得更快。
犊牛是牧场的未来,饲喂过渡乳,才是长期划算的经济账
作者:MOMO、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