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奶业专栏 » 奶业动态 » 正文

李胜利:6个关键词,解码中国奶业未来15年的发展走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2-04-29  来源:🔗乳业资讯网  💛2534
核心提示:过去15年,中国奶业在起伏跌宕中得到了较快发展,完成了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的转型。至2020年,奶牛养殖的规模化水平从2008

过去15年,中国奶业在起伏跌宕中得到了较快发展,完成了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的转型。至2020年,奶牛养殖的规模化水平从2008年的20%左右增长至68%左右,机械化水平达到了100%,单产水平也从2008年的4吨左右提升至8.3吨。质量方面,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于2021年对其服务的全国200多家牧场的调研数据显示,这些牧场生鲜乳的乳脂率全年平均在3.8mg/mL以上,乳蛋白率平均水平约3.24mg/mL,体细胞数平均约21万个/mL,细菌数约为4.3万CFU/mL,已经处于较高的质量水平。

回顾过去,中国奶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放眼未来,奶业的发展目标应该立足长远,巩固量的稳定,加快质的升级与转型。面对现阶段奶业所面临的挑战,如何加快精细化发展的转型,构建碳中和、绿色、可持续养殖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奶牛养殖业,切实保障国人的“奶罐子”,我国奶业还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在接受《中国乳业》杂志的专访中,围绕我国奶业未来15年的发展,基于奶业全产业链,提出了6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

提振奶业消费

提振奶业消费始终是驱动奶业高效发展的源动力。李胜利教授提到,从长期来看,消费是中国奶业发展的一个挑战,2021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快速增长,推动了奶业的发展。未来,我国奶业能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国人能否养成喝奶的习惯息息相关。此外,当前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意味着乳制品消费增长依靠人口红利拉动的效应逐渐减弱,尤其是新生婴儿人口从2016年1786万减少到2021年的1062万,持续下降的出生率将会直接导致婴配粉的总需求量减少,以婴配粉为核心业务的乳企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存量之争以及市场的重新洗牌。奶业发展靠消费驱动,国家要多鼓励牛奶消费,通过媒体宣传或专家讲解来科普牛奶的营养作用,消费者懂奶,才会更爱喝牛奶,中国奶业有了消费者,行业发展才会更好。

关键词二

建立紧密的上下游利益联结机制

建立合理高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保证奶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高奶价”实现奶牛养殖的高效益的保障。2019年起,国内的生鲜乳价格在一段时期内维持较高水平,带动了我国奶源基地的迅速扩张,但是当奶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消费增长跟不上,乳企的市场增长空间随之缩小,奶源供应超过需求,就会造成奶价下跌。为了保证上下游的共同利益,目前我国大部分规模化牧场与乳企通过资本合作与整合的方式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奶价低迷时,乳企可以通过金融贷款、政策扶持等方式带动上游,维护上游的利益;在奶源紧张时,上游也可以优先保障下游乳企得到充足的生鲜乳,满足市场需求。在李胜利教授看来,此类合作机制的建立,是在正向引导我国奶业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应该鼓励养殖牧场和乳企以此方式进行良性合作。

关键词三

因地制宜地选择养殖模式

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的约束条件去选择更好的发展模式。李胜利教授提出,中国地大物博,东西南北中地区的养殖历史、饲料资源等条件都不同,所以中国并没有某一种特定的养殖模式能够同时符合国内各地区的情况。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土地面积辽阔,能够给奶牛提供足够大的运动场,但北京上海等地由于土地限制和环保问题,则很难设置;另外,内蒙、新疆、河南、山东等北部地区可以建设万头牧场,但南方地区并不多见,因为南方很难集中开发1000亩集中连片的土地用于兴建牧场。

总体来看,发展100头以上的规模化牧场是大体趋势。但规模的具体大小要同时考虑纵向结合向发展。纵向结合既要解决玉米青贮等饲料原料的自给问题,又要解决环保问题。横向发展要考虑牧场、加工企业和消费市场的距离半径,如果单纯为了扩大牧场的建设规模,将奶源基地向西北地区过度集中,长期的北奶南运使得成本很难降下来,给奶业的碳减排也造成一定的压力。

关键词四

奶牛健康是优质牛奶的基础

奶牛是产奶的主体,要产出优质安全的奶,奶牛本身必须得健康。养殖人员通过净化环境、疫苗免疫、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奶牛舒适度等方式为奶牛提供更理想、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是非常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奶牛健康不仅是生产优质牛奶的基础保障,也与奶牛的长寿性和单胎次产奶量密切相关。李胜利教授提到,提高单产和奶牛终身产奶量确实存在矛盾,因为奶牛越高产,释放到牛奶中的钙元素就越多,就越容易得产后瘫痪等繁殖疾病。此时,如果牧场满足不了奶牛的营养需求,奶牛还会发生一些代谢性疾病。一般来说,奶牛在第3胎到第5胎时是一个产奶高峰期,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奶牛不到3胎就被淘汰了。所以,为了寻求奶牛高产和长寿性之间的平衡,应该同时关注奶牛健康和奶牛单产的关系。李胜利教授认为,现阶段,把奶牛的长寿性利用到3.5胎或者4胎,单产保持在10吨左右,是非常好的。

国内的奶业发展也应该重点关注奶牛育种。目前我国奶牛的育种水平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可以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等方式选择一些高产且长寿性好的品种,同时重点发展优秀的核心母牛群(核心育种场),提高基因选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尽管育种的道路长且投入大,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逐步解决“卡脖子”的奶牛育种问题。

关键词五

发展种养结合,加强本土化饲料供给

在过去的15年中,我国奶牛养殖业的高速增长是在与土地相脱节即“种养分离”的模式下实现的。种养分离不仅推高了养殖成本,而且使粪污处理难度加大。而养殖规模越大,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就越高。李胜利教授表示,国内奶源基地建设要重视如何能获得种植业的土地,不但有饲养奶牛基地,还要有种植业基地,做到种养结合。牧场实现“一头牛两亩地”就能解决种植优质青贮玉米的土地需求,降低饲养成本,同时让粪肥就地还田,从而真正把奶业做“”。在生态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土地供给已成为限制奶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瓶颈。

“种养结合”是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科学规律。走“种养结合”的发展道路更能充分发挥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李胜利教授表示,有了土地,方能更好地便于牧场进行种养结合,国家应为奶牛养殖业出台相关的配套土地政策。此外,针对饲养成本问题,他还建议完善奶价协调机制,通过行业协会、加工企业和养殖企业交流,对地方生鲜乳成本进行测算。

关键词六

挖掘一站式供应链服务模式的优势和发展空间

一站式服务模式具有很大价值,但对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李胜利教授在采访中谈到,中国奶业正处于发展历史机遇期。供应链企业作为不可缺少的一环,在发展过程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更多的是单一供应商合作模式,一站式服务模式尽管还处于起步阶段,长远来看具有一定的发展价值,能够助力产业发展多头并进。但这种模式对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要求会比较高,每个企业和人员都不将是单一的服务个体,不仅要负责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对于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科学原理都要有所了解,企业的定位将不仅是牧场的服务商,更是牧场非常紧密的合作伙伴,关注客户的核心利益,帮助牧场的生存与发展。

当前是行业的上升期,也是这一模式的发展机遇期,一站式服务模式的起步阶段少不了头部企业的带动,例如在动保行业,像勃林格殷格翰这样的国际动保企业具有较强的服务规模优势和技术实力,可以带动奶牛健康领域的模式升级,借鉴其发展经验和服务经验,可以完善供应链体系,带动供应链的整体实力强化。当下,经济在发展,消费在升级,奶业业态和牧场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百姓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也更高了。这种一站式的服务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较长时间的磨合,将会为奶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大空间和机遇。

大咖说未来

历经三十余年,中国奶业的发展进入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奶牛养殖规模化水平大幅提高,乳品安全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乳品企业具备明显国际竞争优势,同时国际化发展初具规模。然而,面对如何进一步实现“量”与“质”的提升,加快精细化发展的转型,构建碳中和、绿色、可持续养殖模式,构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奶牛养殖业,切实保障国人的“奶罐子”,我们还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

自2014年以来,虽然中国奶牛养殖业如同坐着“过山车”,个中滋味五味杂陈、希望与存疑起伏跌宕,但是精细管理出效益、品质提升求生存、节本增效谋发展的管理理念,也渐渐走进了养殖者的内心,管理也从真正意义上在奶牛养殖业“生根发芽”。

勃林格殷格翰为助力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特邀请国内顶尖奶业专家,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李胜利教授、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韩春林先生、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大动物疾病诊疗中心主任马翀博士对于未来中国奶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作出预测与探讨,同时也为应对未来的挑战提出了中肯建议与详细的解答,共享智慧新发展。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