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液态奶
中国液态奶进口,主要以货架时间较长的UHT牛奶和酸奶为主。近几年,进口液态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中国液态奶市场也成为众多国外乳企争相抢夺的阵地,进口量保持快速增长。对比近三年,2015年我国进口液态奶46.98万吨,货值约5.12亿美元;2016年进口液态奶65.51万吨,货值约6.82亿美元;2017年进口液态奶70.17万吨,货值约9.46亿美元。
国内液态奶进口量首次同比下降
但是,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2018年1-11月中国累计进口液态奶(鲜奶+酸奶)63.03万吨,同比下降0.5%。新西兰、德国、澳大利亚、法国和波兰是液态奶进口最大的5个贸易伙伴,合计进口55.02万吨,占进口总量的87.3%。其中从新西兰进口20.6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2.7%;从德国进口17.34万吨,占27.5%;从澳大利亚进口7.38万吨,占11.7%。
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我国液态奶的进口量逐年扩大。2011-2016年,中国液态奶进口量的年均增速高达72.34%。2017年的进口量增加趋势明显放缓,相比2016年只增加了7.12%。截至当前,2018年液态奶进口量却出现了同比下降,相比2017年1-11月,同比下降0.5%,其中鲜奶同比下降0.1%,酸奶同比下降8.0%。这也是近15年来液态奶进口量首次出现下降。
中国液态奶进口量变化趋势(08年-18年11月)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国内液态奶进口量下降,原因可能在于
一、乳品消费特征不支持液态奶进口持续大幅增长。
液态奶的消费强调“鲜、活”,液态奶大幅进口本就不该形成常态,占乳制品消费比重85%以上的液态奶需要立足本土奶源,2018年液态奶进口量的下降是市场逐步回归理性的表现。
二、国际乳品贸易规律不支持液态奶大规模进口。
液态奶进口持续高速增长并不符合国际乳制品贸易的规律,俄罗斯、日本、墨西哥等乳制品主要进口国均以奶酪、黄油、奶粉等干乳制品为主,2017年液态奶进口量仅有44.9万吨、0.01万吨和5.9万吨,液态奶自给率都在92%以上。
三、国家奶业发展政策不支持大规模进口增加。
2018年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和全国奶业振兴推进工作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在9部委和地方政府陆续推出奶业指导政策的背景下,未来行业发展前景可期,国内生鲜乳产量将稳步提升,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将保持相对稳定。
四、国内乳品企业纷纷加快低温奶市场战略布局。
近年来全国性和区域性乳品企业均在加快布局,抢占低温奶和高端奶市场,为低温奶战略转型做铺垫。蒙牛、伊利两大一直主打UHT奶的乳企也在悄然布局低温奶市场,低温奶的产量和消费量均呈增长趋势。本土乳企低温奶战略转型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液态奶进口需求。
五、国内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选择日趋回归理性。
随着科学饮奶的宣传推广逐渐增强,更多的人了解到进口液态奶以UHT灭菌奶(俗称常温奶)为主。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发布的《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显示,进口液态奶糠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国产UHT灭菌奶,存在过度加热、添加复原乳风险,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消费者需理性消费。
六、进口鲜奶的价格优势降低。
2015、2016年进口鲜奶的到岸价格分别为1054美元/吨和1009美元/吨;2017年为1317美元/吨,同比上涨了30.6%;2018年为1366美元/吨,同比预计上涨3.7%。考虑进口关税、汇率、增值税、港后货运杂费等费用,这两年进口鲜奶的终端零售价格也上涨了,市场竞争力有所减弱。以2018年11月为例,鲜奶进口到岸价1366美元/吨,折合上市成本价约13.1元/kg。而根据中国价格信息网数据,2015-2018年国内鲜奶的零售价保持稳定,基本在10.5-10.6元/kg之间,2018年12月,国内鲜奶零售价格为10.7元/kg,低于进口鲜奶的价格。
总而言之,2017年我国液态奶进口增幅明显放缓,2018年甚至出现了近15年来的首次下降,说明国内液态奶市场的供需关系正在发生调整。“洋奶”的进口量踩上了“刹车”,将减轻国产液态奶的竞争压力;消费理念更新,盲目追捧进口奶的势头下落;国内乳品企业的崛起大大冲击了进口液态奶市场,这些对于国产奶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突围空间。
写在文末
随着国民对乳制品消费的理性回归,乳企如何做好战略转型,立足“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喝上好奶”的定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真正落实奶业振兴意见是当务之急,企业发展长久之计。
作者:王晶董晓霞
《中国乳业》杂志社
图文编辑:sa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