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奶业专栏 » 奶业动态 » 正文

英联孙涛:犊牛健康与营养管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2-09-27  来源:🔗荷斯坦杂志  💛9373
核心提示:孙涛 英联集团 技术副总监中国农业大学加拿大农业部奶牛研究中心联合培养博士。2009年加入英联农业集团,目前任英联农业集团技术
孙涛 英联集团 技术副总监

图片

中国农业大学&加拿大农业部奶牛研究中心联合培养博士。2009年加入英联农业集团,目前任英联农业集团技术副总监-反刍,孙涛博士顶层设计英联农业集团的反刍系列产品,负责集团奶牛、肉牛、肉羊及奶山羊等反刍产品的定位、研发,技术培训及推广,大客户及战略合作客户的技术支持等工作。具有丰富的、全国各区域的反刍饲料配方设计及实践应用经验,对反刍原料的使用具有独到的理解。孙博士研究领域包括:幼龄反刍动物营养、高产奶牛及围产奶牛营养调控、肉牛育肥及高档牛肉生产技术、高产母羊及育肥羊营养调控技术、牧场经济效益分析与提升、反刍动物饲料原料评估与高效利用。

本文主要包括犊牛培育的重要性及培育目标,影响哺乳犊牛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饲喂模式对犊牛发育的影响。


01

犊牛培育的重要性及培育目标

图片

上图是美国后备牛不同阶段的养殖成本,可能和国内有些区别,但总体的趋势不变,可以看到哺乳期间每日的总投入最高,包括饲料、牛奶、垫料、人工等成本。国内牧场在犊牛哺乳阶段每日总投入成本在30元以上,有些牧场可能达到40元左右,而在断奶到六月龄阶段,每日成本也不低于25元。但是,在如此高的投入下,绝大部分牧场依旧在不断地探寻如何将犊牛培育得更好,而不是考虑降低成本。

犊牛培育的重要性

对牧场来说,犊牛培育非常重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犊牛是牛群优秀遗传潜力的承载者。我们不断改良牛群的遗传潜力和遗传性能,最终都要落实在犊牛身上。其次,犊牛特别是哺乳犊牛阶段,它是影响奶牛终身产量的关键时间窗口。第三,犊牛是后备牛体高和体重发育的关键阶段。第四,犊牛培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牧场未来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最后,优秀犊牛在市场上非常稀缺。很少有牧场把自己优秀的犊牛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你想得到优质犊牛群体,只能依靠自己精心培育。

犊牛、后备牛的生长发育规律

图片

上图是犊牛、后备牛正常生长发育的曲线图。红色曲线代表体重的变化规律,白色曲线代表体高的变化规律。横轴表示月龄,纵轴表示体重的变化。从上图可以看到,犊牛阶段的斜率最高,意味着前六个月犊牛的日增重速度最快。同时,体高和体重的变化非常相似,前六个月的斜率要明显高于后面十几个月,实际上犊牛前6个月的体高增长幅度占到了前24个月体高增长总量的50%以上,它是体高增长的重要时间节点。

犊牛培育的目标

首先,要培育出健康的犊牛群,最大程度减少犊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次,通过幼龄阶段早期的营养摄入,让犊牛的遗传性能充分发挥出来。第三,充分发挥出犊牛的生长潜能,包括体重、瘤胃、体况、骨架的良好发育。


02

影响哺乳犊牛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哺乳犊牛的主要疾病种类及比例

图片

上图是在美国13个州,100多个奶牛场进行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到排在首位的犊牛疾病种类是消化道疾病,主要是腹泻或者胀气,它占到所有发病犊牛的50.9%。第二位是呼吸道疾病,它占到了所有犊牛发病比例的28%,这两种病的并发症占到了5.4%。所以,哺乳犊牛的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占到了所有犊牛发病的3/4以上,而且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比例是呼吸道疾病的两倍。

不同月份哺乳犊牛的发病比例

图片

上图横轴表示从1月份到12月份,纵轴表示发病案例的数量。蓝色曲线表示不同月份消化道疾病的发病规律,可以看到消化道疾病高发月份是12月份和3月份,夏季发病率也比较高。而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间在春季左右,3月份到4月份。

不同周龄哺乳犊牛的发病比例

图片

上图是不同周龄哺乳犊牛的发病情况,蓝色曲线表示消化道疾病,它高发的时间在犊牛出生第二周左右。而呼吸道疾病通常在犊牛出生后的五周左右开始处于高发期。

哺乳犊牛的主要死亡原因及比例

图片

导致犊牛死亡的首要疾病是消化道疾病,它占到所有死亡犊牛的32%左右,平均死亡日龄在18日龄。第二位是呼吸道疾病,它占到所有死亡犊牛的14%左右,平均日龄是出生37天,也就是五周左右。这两种疾病的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病例占到了7%左右。另外,消化道疾病导致的犊牛致死率在8%~9%,呼吸道在6%左右,一旦两种疾病并发,它的致死率可以达到17%。从并发症出现死亡的平均日龄可看到,更多是消化道疾病引发的呼吸道疾病的并发症。

影响初乳被动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

1.初乳的来源。不同胎次的母牛生产的初乳质量不一样,通常三胎母牛所产的初乳免疫球蛋白数量要明显高于头胎和二胎。

2.初乳的巴杀处理。经过巴杀处理的初乳致病菌含量降低到较低的水平。犊牛在灌服初乳后,可以更好地吸收初乳以及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

3.初乳的饲喂时间。通常要求犊牛出生4小时内要喝到初乳。研究表明,从犊牛出生开始,每推迟1小时灌服初乳或者饲喂初乳,血清中的IgG含量会下降0.32g。所以,初乳饲喂时间非常重要。

图片

4.初乳的饲喂量。一般要求初乳饲喂量不能低于犊牛出生体重的10%,很多牧场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累计喂量基本都在6升以上。

5.初乳IgG含量大于50g/L,这是合格初乳的标准,当然含量越大越好。

被动免疫失败的原因

首先,初乳IgG含量是否大于50g/L。其次,初乳饲喂时间是否在4小时之内,这点很重要。第三,初乳的饲喂量是不是大于体重的10%。如果以上三点都做到了,初乳被动免疫的成功率应在85%~90%以上。很多牧场初乳被动免疫的成功率甚至在95%以上。

但也有个别牛会出现被动免疫失败的情况,首先是个体因素,比如有些牛天生对免疫球蛋白的吸收率比较低。其次,可能存在初乳的污染状况。另外,还有一些犊牛出生就带病,它获得被动免疫的成功率也相对较低。此外是环境因素,接产和饲喂犊牛的环境对被动免疫的成功率也具有一些影响作用。

被动免疫效果对哺乳犊牛发病和死亡率的影响

图片

上图横轴表示犊牛出生的日龄,纵轴表示不发病的几率。蓝色曲线表示被动免疫成功的犊牛,它的标准是血清中的IgG含量大于15g/L。红色的曲线表示血清中IgG含量在10~14.9g/L的犊牛,绿色的曲线表示被动免疫失败的牛,也就是血清中IgG含量小于10g/L。

同时,被动免疫成功的牛群在哺乳阶段的发病率显著低于被动免疫失败的牛群,特别是在10日龄之后,这种差异会更加明显。

图片

另外,犊牛存活率也是同样的趋势。从上图可以看到,被动免疫成功的牛群在60日龄时,犊牛存活率达到97%,而被动免疫失败的牛群只能达到90%左右。一般认为通过初乳获得的被动免疫,持续的时间在2~3周左右。但通过犊牛发病和死亡的规律发现,被动免疫成功对犊牛的保护不仅仅体现在前面的2~3周,它的间接影响会持续更长时间,至少持续到整个哺乳阶段。

影响哺乳犊牛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

1.出生体重。出生体重大的牛和出生体重小的牛相比,其发病和死亡几率相对更低。

2.血清IgG含量取决于被动免疫的成功与否。

3.犊牛舍的通风效果。如果犊牛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饲养,特别是在自然通风状态下,它可以大大降低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浓度和氨气浓度,对于犊牛生长、疾病的控制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温湿指数。很多牧场关注温湿指数在夏季热应激时对泌乳奶牛、干奶牛和围产牛的影响。其实温湿指数对犊牛的影响同样很重要,无论冷应激还是热应激,它都会明显影响到犊牛的生长发育、发病甚至是死亡。

5.每天的脂肪摄入量。犊牛每天的脂肪摄入量小于160克时,犊牛发病和死亡的几率会明显增加。绝大部分奶牛场的犊牛不存在这个问题,但要注意奶公犊的饲喂,尤其饲喂的代乳粉脂肪含量较低时,可能会存在这样的风险。

6.有无发病。只要哺乳阶段的犊牛发病,它出现死亡的几率比未发病的犊牛提高4.7倍,所以犊牛的健康非常重要。

哺乳犊牛的免疫、应激与疾病

图片

让我们回顾一下犊牛从出生到断奶的两个月时间里所经历的免疫变化、承受的应激和可能发生的疾病。出生第一天,出生行为本身及初乳灌服对犊牛都是很大的应激,公犊在灌服初乳后可能还面临着运输应激。

在出生几天内,犊牛需要学会使用奶桶来喝奶,逐渐适应固体饲料的采食。同时,在出生2~3周后,被动免疫的保护逐渐减弱。从第三周开始时,犊牛要逐渐建立起自身的免疫机制,然后犊牛会面临去角、切除副乳头的应激,公牛可能面临去势应激。在40~50天时,要开始减少液体牛奶的饲喂,50~60天时要彻底断奶,从液体饲料转换成固体饲料。断奶后还面临着转群、日粮变换的风险,这些都是应激因素。

另外,在断奶前后,很多犊牛还要遭受营养性腹泻的应激。在最初的两周内,肠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处于高发的状态。五周以后,呼吸道疾病处于高发的状态。所以,从出生到断奶的两个月时间内,犊牛面临着很多压力和挑战,我们要尽可能减少犊牛所面临的应激或者减轻应激的程度,帮助它更快地建立起自身的免疫系统,保证犊牛健康。


03

不同饲喂模式对犊牛发育的影响

下面简要介绍牧场比较常见的两种犊牛饲喂模式的特点及一些注意事项。

中奶量限草模式饲喂程序

饲喂程序:出生灌服初乳4~6升,2~14日龄每天饲喂7~8升常乳,15~53日龄每天饲喂9升常乳,54~60日龄或者更长时间逐渐断奶。在犊牛哺乳期间,牛奶总摄入量在500升左右。断奶后采取颗粒饲料自由采食的状态,燕麦草每天限饲0.3~0.8公斤左右,也就是干草和颗粒饲料的比例在10%~15%。

模式特点:1.犊牛断奶前牛奶采食量相对较大,高营养摄入可以给它提供较高的日增重潜力,通常情况下日增重在800~950克/头·天。2. 犊牛断奶时颗粒料采食量相对较高,一般不会低于1.4kg/头·天,有的可以达到2kg以上。3.断奶前后及6月龄前犊牛出现腹泻、胀气等营养性问题的几率相对较小,它更多取决于犊牛料的质量和饲喂模式。4.这种模式有利于在断奶到六月龄之间,保持牛的高生长速度。通常情况下可以保证1~1.2kg/头·天的日增重,有利于达到提前配种的体况要求。

高奶量限草模式饲喂程序

这种模式与中奶量限草模式最主要的区别是15~50日龄犊牛奶量饲喂更高,通常是10~13升常乳,50~65日龄逐渐断奶。哺乳期牛奶总摄入量在600升以上,有些牧场甚至可以达到650升以上。在断奶后,3~6月龄颗粒料自由采食,燕麦草更加严格限饲,每天只有0.3~0.5公斤,也就是干草和颗粒饲料的比例在5%~10%,草的饲喂量相对较少,犊牛很快吃完,犊牛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采食颗粒饲料。

这种饲喂模式具有以下优势:断奶前牛奶采食量很大,高营养摄入提供高生长潜力,通常犊牛在断奶前日增重可以达到900~1200g/头·天。在断奶至6月龄持续保持很高的生长速度,达到1~1.2kg/头·天,甚至1~1.3kg。它可以促进提前达到配种的体况和体高要求,还有利于提升后期的奶产量。

同时,高奶量限草饲喂模式也有一些注意事项。1.犊牛断奶前饲料采食量很低,可能会导致部分牛瘤胃发育不充分。2.断奶时犊牛颗粒料采食量偏低,通常在1~1.3kg/头·天。3.断奶应激可能比较明显,部分牛群需要适当延长断奶过渡及转群时间。4.断奶前后腹泻、胀气等犊牛营养性疾病出现几率更高。5.断奶到六月龄前腹泻、胀气等犊牛营养性问题出现与否更多取决于犊牛颗粒料质量、饲喂模式及管理的精细程度。6.它对牧场管理水平、一线人员的执行能力及硬件设施的要求相对较高。

高奶量与低奶量饲喂对犊牛料采食及增重的影响

图片

上图是自由采食牛奶和限饲牛奶的对比,方块曲线表示完全自由采食牛奶的犊牛群体,三角曲线是限饲牛奶的犊牛群体,横轴表示周龄,纵轴表示固体饲料采食量。

试验中自由采食组每天的代乳粉采食量将近14升,而限饲组每天的代乳粉饲喂量是6升,两者差异比较大。从图中可以看到,前六周自由采食,从第六周开始减奶,第七周彻底断奶,在前六周自由采食牛奶组的固体饲料采食量非常低,平均每天不到100克。在6~7周龄,固体饲料的采食量开始攀升,断奶一周后固体饲料的采食量急剧上升。而限饲牛奶组,从第一周一直到减奶和断奶,它的固体饲料采食量非常平稳。

图片

上图是两种模式对于体重或日增重的影响效果。结果可以看到,自由采食牛奶组始终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在前6~7周日增重可以达到1.2公斤,但在断奶后1~2周,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从日增重1.2公斤突然变成了负增重状态,说明犊牛承受的断奶应激非常大。而限饲牛奶组犊牛的日增重水平比较平稳。所以,高奶量饲喂有固定优势,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不同饲喂方式对瘤胃发育的影响

图片

上图左边是饲喂牛奶的瘤胃发育状态,中间是饲喂牛奶和谷物的瘤胃发育状态,右边是饲喂牛奶和干草的瘤胃发育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到,左边和右边的瘤胃绒毛发育相对较差,中间的瘤胃绒毛发育比较好。所以,固体饲料是促进瘤胃绒毛发育非常重要的因素。

瘤胃发育及瘤胃健康

瘤胃发育关键是瘤胃绒毛发育,我们要评估瘤胃绒毛的密度,同时还要评估瘤胃绒毛的长度,只有足够的瘤胃绒毛表面积才能更好地吸收固体饲料所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虽然自由采食牛奶组在断奶前一周以及断奶后一周固体饲料采食量快速增加,但是由于之前固体饲料的采食量很低,瘤胃绒毛没有得到充分发育,犊牛腹泻、酸中毒都会随之出现,犊牛断奶前后应激是根本性原因。因此,固体饲料采食量对犊牛瘤胃发育非常重要,包括断奶时的采食量以及断奶前累积的固体饲料总采食量。对犊牛来说,蛋白质、淀粉、能量等营养物质的总摄入量比单独考虑颗粒料里蛋白质、淀粉的含量更有意义,只要采食量相对高些,颗粒料营养物质百分比的差异基本可以忽略。

另外,瘤胃健康的调控也非常重要。比如断奶前后犊牛瘤胃发育不充分,可能会面临酸中毒的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比如适当补充一些干草来调控它的瘤胃pH值,使用酵母产品稳定瘤胃内环境,使用免疫增强的细胞壁寡糖类产品提高犊牛的免疫力。

此外,高奶量饲喂模式减奶程序的制定和执行力至关重要。我们也可以引入一些比较先进的设备或工具来减轻一线人员的压力。比如犊牛智能饲喂系统,它可以设定犊牛的饲喂程序和减奶程序,大大减轻一线人员的操作复杂度。

断奶到性成熟日增重对头胎产量的影响

图片

研究显示,日增重在800~850克左右时,对于头胎产量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但需要合理分布断奶到6月龄及6~13月龄两个阶段的日增重速度。

断奶至6月龄犊牛的饲喂方式

这个阶段可以采用传统的高粗日粮饲喂模式,少量补充精料,实现800~850克的日增重。同时,还可以采用限饲干草、自由采食颗粒料的饲喂模式,让犊牛保持高速的生长状态。在六月龄后,适当降低它的生长速度。另外,除了日增重外,断奶至6月龄也是体高发育的关键时间阶段。而且,这段时间的总成本投入比较低。所以,在断奶至6月龄阶段适当提高犊牛的增重速度是更优的选择,具体饲喂方式可以根据牧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


04

总结:犊牛培育的个人观点

首先,犊牛健康至关重要。要想得到健康的犊牛群体,需要精细化的管理,比如初乳管理、被动免疫的管理、奶源的选择、饲喂程序和减奶程序的制定、犊牛料质量的评估和饲喂方式、疫苗的接种、球虫防治等,只有把细致的工作做到日趋完美,才能实现最小化犊牛培育阶段因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营养性腹泻、胀气引发的问题,降低它们的发病和死亡率。

其次,幼龄阶段需要更充足的营养摄入,要平衡牛奶和固体饲料的饲喂量,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

第三,犊牛日增重非常重要,但不能因为过分关注日增重而忽略其它方面,瘤胃及体躯的发育对犊牛培育也非常重要。

第四,要具有更自由的调控精粗比例的能力,更灵活地实现犊牛培育的预期目标。

总之,我们希望得到健康的犊牛,它具有很高的遗传潜力和足量的营养摄入,然后成长为健康的后备牛群,为提高整体的牛群生产性能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提升牧场的盈利能力。



(本文根据“第六届奥特奇中国反刍技术年会”专家讲课内容整理)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