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奶业专栏 » 奶业动态 » 正文

产业聚焦丨关注奶业振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9-11-05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462
核心提示:编者按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奶业竞争力,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

编者按

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奶业竞争力,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我国奶业开始迈向全面振兴。和往年相比,2019年以来,我国奶业市场情况整体好转。奶业振兴行动实施得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专家访谈

我国奶业正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目前,我国奶业发展正处于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关键时期。

“过去,我国奶业发展存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养殖效益偏低且低效益周期长、粗饲料质次量低,奶制品加工产品结构有短板(固态产品不足)、市场消费者信心尚待提高等方面,皆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作为推动奶业振兴的系统性国家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针对这些问题,站在全产业链和产业链振兴的角度,沿着产业链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国奶业正在政策引导下,迈向新时代奶业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经营管理升级双引擎全面振兴绿色发展阶段。”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办公室主任、奶业技术服务联盟秘书长杨敦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变化一:随着供常关系变化,利益联结机制在强化。目前,我国乳企普遍都在强化利益联结,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2018年以前,利益联结机制出现问题、强买强卖盘剥养殖现象、进口奶粉增长迅猛对国内的冲击;部分奶制品标准升级不及时,婴幼儿奶粉大量使用进口奶粉,液态奶市场充斥复原乳。上述因素的复合影响,导致我国奶业发展前几年出现奶牛养殖环节严重萎缩,步履维艰的困难期。2018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今年以来,进口奶粉的数量和增长幅度有所下降,国内本土生鲜乳的需求量趋于放大,生鲜乳量价同步回升,在乳业企业效益维持上升的背景下,全国奶牛养殖生产体系的效益出现明显好转。2018年以前,奶业亏损面在50%-60%左右,目前95%应该都能赚钱。

变化二:奶牛粗饲料的来源正逐步改善。由于我国耕地资源相对短缺,大面积种植优质粗饲料的能力相对有限。随着我国奶业振兴的逐步推进,奶牛的粗饲料来源问题正得到改善。在苜蓿种植方面,随着“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的实施,苜蓿的生产从数量到品质都有了颠覆性的变化。不过,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有机苜蓿的占比,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苜蓿的生产面积预计还将进一步扩大。在青贮玉米方面,全株青贮玉米是奶牛养殖最重要的基地性饲料,一般占奶牛日粮干物质的25%以上,是降低奶牛日粮成本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和“粮改饲”补贴政策的引导,我国优质全株玉米的种植面积正逐步扩大,这有利于解决全株玉米青贮的来源问题,同时奶牛养殖场也获得流转土地的机会。

变化三:奶牛养殖粪便治理得到改善。过去,养奶牛的没有地,有地的农户养不起奶牛,种养存在严重脱节,这造成养殖企业的动物粪便没有去处,成为环保治理的对象。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反刍动物的优质粗饲料生产扩大。与全株玉米生产相关的农民、合作社、专业公司等,通过产销合同建立联系,这也让奶牛场的奶牛粪便以还田的方式进入种植业生产系统,即消纳了粪尿又提高了饲料品质,有利于朝着农牧生产良性循环发展。

变化四:奶业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养殖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技术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环保无害化、奶业产业区域化,全产业链整体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国奶牛单产近五年上升的幅度比较快。根据农业农村部信息监测、中国奶业协会监测,以及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抽样检测点的数据,十年前,每头奶牛每年单产的全国平均水平在五吨左右,而现在八九吨很平常,30%以上的规模奶牛场的单产已经超过了十吨。我国的部分养殖企业或部分地区奶牛生产水平已经赶上,乃至正在赶超发达国家。不过,由地区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提高潜力还很大。

变化五:乳企的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我国奶酪工业发展较慢,一方面与我国居民的传统饮食习惯有关系,另一方面跟我国的原奶生产成本缺乏竞争力有一定关系。受土地约束的影响,我国的饲料成本比较高,同时,牛奶的整体成本在全球仅次于日本、韩国,所以生产奶酪的成本缺乏竞争力。不过,近些年,我国乳企的产品结构已经有了新变化,奶酪在我国已经有了本土产品,品种也在增加。如果奶酪生产能够规模化,把乳清粉乳糖充分开发利用起来,有利于奶酪产业的竞争力提高。

变化六:我国本土乳制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以来,我国本土生鲜奶的价格涨了将近五毛到一块钱,说明消费端完全有鲜奶涨价的消化能力。这也说明消费端的需求在放大,本土牛奶的消费量在增加,生鲜奶乳的需求出现了明显的供给不足。和前几年相比,2019年新建奶牛场的数量多了起来,而且起点都很高。我国北方地区每头奶牛前年大概为12000-13000元,现在每头涨了6000-8000元不等。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市场需求在变化,本土奶香起来。

变化七: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正在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提出,培育壮大奶农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奶牛养殖存量整合,支持有条件的养殖场(户)建设加工厂,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支持乳品企业自建、收购养殖场,提高自有奶源比例,促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当前,有些牧场发展产品加工,开发低温奶制品,区域品牌正取得成功;有的奶牛场或奶牛养殖公司正在尝试这样做。当然,奶牛场如果直接加工牛奶面对消费者,需要经营者具有综合能力,不是每一个奶牛场都可以做的,这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培养和发展。

“近年来,我国奶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大幅提升,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品牌建设持续推进,质量监管不断加强,产业素质日益提高。但也存在产品供需结构不平衡、产业竞争力不强、消费培育不足等突出问题。”杨敦启说。

据杨敦启介绍,目前,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生鲜奶价格与终端可比消费奶价格之比,比欧美发达国家要高一倍左右。说明我国奶业在加工和流通环节中的成本还是很高的。因此,虽然我国生鲜奶价格受土地转移成本影响价格较高,但是,于终端消费奶制品价格的增值空间相比,生鲜奶的价格并不高,理应给一个合理的奶价。消费端奶价较高,主要原因是加工环节进口设备更新快、包材费用高、跨区域物流费用大,且流通环节广告费用、进店成本、分销商的利润等等,不一而足。如果未来能够有效降低产品加工、包装、宣传、流转等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成本,使得鲜奶的生产成本和终端价格比,能和发达国家一样,那么消费者就能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杨敦启表示,总之,若从养殖环节说振兴,我国的规模化奶牛生产,当属于后发展国家,很多规模牧场都是近十年投资建立起来的,多数奶牛场硬件条件很过硬,技术与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与提升潜力。随着奶牛场战略经营与管理技术能力的升级提高,以及奶牛营养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技术、奶牛繁殖程序化育种核心群育种技术、预防医疗与动物福利舒适生产技术等技术体系逐步地深度落地,能使这些技术在奶牛场日常运行中实现常态化,奶牛场自觉追求奶牛高效率生产、设备高效率运转、奶牛长寿健康生产、奶牛场高效益环保运行等多方面,能够系统化联动。我国奶业登上新的台阶就不远了。

记者观察

把握机遇加快实现奶业振兴

过去几年,无情的奶业市场行情导致我国中小奶牛养殖户大面积退出。今年以来,随着奶价上涨,我国奶业养殖经营明显好转,龙头企业加快奶源布局,市场集中度提升,乳企国际化发展的红利正在逐渐释放,国产奶业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据记者梳理部分2019年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伊利股份前三季度净利为56.31亿元,同比增长11.55%,实现高位增长。光明乳业前三季度净利为4.44亿元,同比增长11.27%。天润乳业前三季度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12.81%。燕塘乳业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70.95%等。

乳企业绩整体好转的背后,是我国乳业转型升级加快的驱动。近年来,区域市场渠道壁垒越来越弱,细分品类及品牌建设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特别是低温产品附加值提升,推动部分跨区域企业业绩向好发展。大型乳业企业加快全渠道覆盖并从中获得巨大红利。

近年来,我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奶业发展的政策。比如,2008年,国务院印发《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2009-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家发改委修订《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16年,《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印发。尤其是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这为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效益和竞争力保驾护航,我国奶业开始迈向全面振兴。

中国奶业协会信息宣传部今年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奶类产量持续稳定在3000万吨以上,生鲜乳产量保持增长。全国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62%。奶牛单产不断提高。青贮玉米、全混合日粮、机械化挤奶等技术全部普及,智能化、信息化牧场建设加快推进。乳品质量安全状况良好,绿色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种养结合、草畜配套、农牧循环,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奶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018年,优质苜蓿种植面积500万亩,奶牛饲用青贮玉米面积超过1400万亩,奶牛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

目前,我国乳品消费趋势向好。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人均乳制品消费折合生鲜乳34.3公斤,是亚洲平均水平的1/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10,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约低40公斤。未来,随着人口增长,城镇化水平推进,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理念改善,乳品消费将持续平稳增长。

在食品行业中,乳业的产业链是最长、最复杂的,资源与市场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也是最严重的。尽管我国乳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但是产品供需结构不平衡、产业竞争力不强、消费培育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配套政策措施的精准细化、奶源基地的建设、养殖加工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技术培训的进一步加强、奶业宣传等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在做好国内原奶生产的降本增效外,也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积极的资源布局,打造全球价值链。

奶业振兴发展正在提速。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全体奶业人需要把握好重要发展机遇期,秉承工匠精神,锐意进取,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构建融合协调发展的奶业产业链和利益共同体,生产最优质的产品,讲好中国乳业故事,谱写我国奶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行业建言

奶业振兴需要加快供给侧改革

近年来,在国家扶持政策和市场作用下,我国奶业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养殖规模化、挤奶机械化、产业集中化等。提高奶业生产水平和效率,从源头上保障乳品质量安全,实施奶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产业链的协同努力。行业领军企业有义务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扛起奶业振兴的大旗。

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

奶源安全是奶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奶业产业链是庞杂的,但实现奶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蒙牛集团奶源战略规划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奶源的质量管理要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所有合作牧场均需经过严格的准入评审,严格准入。要做好过程管理,在技术标准、管理标准、食品安全审核标准等方面搭建体系,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还应提前做好食品安全防控,建立预警机制。

奶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据蒙牛集团奶源战略规划负责人介绍,蒙牛集团重点从布局、服务、利益联结的模式或机制三个方面推动奶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践行精准扶贫、产业脱贫以及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紧密农牧民利益联结,促进奶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振兴发展。

首先,通过聚焦优势区域,蒙牛集团从战略区域、战略规模、战略引领三个方面做大奶业“蛋糕”。在适合养牛的地方养牛,既要奶源建设,也要保障品质。建设500头以上规模牧场,与周边生态融合发展,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区域发展要发挥龙头乳企、龙头牧场的带头示范作用。其次,蒙牛通过建立“数字奶源、智慧牧场”平台、奶牛研究院、“爱养牛”集采平台三大服务平台,运用科技力量、精益管理等方式,实现牧场降本增效,提升牧场运营水平。再次,蒙牛通过推进实施“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科学计价、合同量价、人才培养、党建共建”六大利益联结举措,推动牧场降本增效,提升运营能力,促进奶业振兴发展。

合力共促奶业振兴

加快奶业振兴步伐,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据记者了解,蒙牛曾经提出新时期奶业振兴“五项倡议”。倡议一:执行奶业振兴政策,有效落地实施。倡议二:倡导产业链上下游平等互利,搭建公平、公正的合作平台,从源头上杜绝强买强卖。倡议三:积极倡导政府实行生鲜乳交易参考价,通过合同量价前置方式,需供双方约定未来三年奶量发展规划,相互负责。倡议四:建立互惠利益联结,呼吁产业链各方重合同守信用,各地区奶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建立纠纷解决协商机制。倡议五:开展奶牛福利保障。

目前,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影响奶牛养殖业的重要难题。蒙牛集团奶源战略规划负责人建议,发挥政策性金融对产业的拉动作用,对供应链金融平台、牧场奶牛养殖项目及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支持。给予收奶补贴鼓励乳企多收奶。“奶牛养殖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资产负债率高,且生物资产不能做抵押,导致奶牛养殖融资成本高。建议提高奶牛保险的补贴标准及保障额度,扩大奶牛保险的补贴范围,提高牧场授信额度,加大对奶牛养殖项目贷款及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的补贴力度,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近一段时间以来,奶业市场消费好转,带动奶牛购买热。蒙牛集团奶源战略规划负责人建议,加快提升奶源自给率。如是否可以考虑在目前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乌拉圭牛奶进口国的基础上,阶段性(1-2年)开放欧洲、阿根廷等国家的奶牛进口国,加快国内牧场的存栏新增速度。

针对部分地区环保监管片面“一刀切”,他还建议,科学制定牧场环保评价体系。建议建立一套客观、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地域分布、气候因素、产业发展等进行环保评价。尽快健全完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或技术规范”,为现有养殖场淘汰、改造或升级提供科学依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郭锦辉)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