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以“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为主题的第十届全民营养周正式启动。由中国营养学会专家组编写的《乳糖不耐受与科学饮奶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发布。
乳及乳制品是健康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膳食中钙和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 300ml 以上液态奶”。然而我国人群对乳及乳制品的健康作用认识尚不充足,人均乳及乳制品的消费量远远达不到推荐量,且远低于欧美国家及邻近的日本、韩国等国家。《2015-2017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显示,中国城乡居民平均每人摄入乳制品仅为 25.9克/天,不到推荐量的 1/10。究其原因,除了饮食习惯的问题,我国居民对乳糖不耐受/乳糖吸收不良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为科学引导公众饮奶,正确认识乳糖不耐受,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专家组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科学文献的基础上,编制了“乳糖不耐受专家共识”。为国民正确认识乳糖,科学饮奶提供权威指导。
《共识》指出,乳糖不耐受是由于小肠中乳糖酶活性不足,导致摄入的乳糖不能被完全分解和吸收,从而出现腹胀、肠鸣、腹泻等症状。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容易与其他胃肠道问题混淆,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目前多数人容易因为饮奶后出现上述症状而盲目回避乳制品,这也是导致乳制品摄入量不足的重要原因。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教授表示:“乳制品有不可替代的营养价值,提升乳制品摄入量是今年全民营养周核心主题之一。在日常的膳食当中注意摄入足量乳制品,可以保证钙和优质蛋白的摄入,对健康有许多积极作用。但由于对乳糖存在认知误区,很多国人在日常饮食中对乳制品采取盲目回避态度,再加上长期饮食习惯影响,导致国人乳制品摄入量不足,从而错失优秀的营养来源。为此,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专家组基于大量国内外科学文献,编制了这份共识。相信共识的发布能够帮助更多国人重新认识乳糖,并建立科学饮奶观,将喝奶纳入一日三餐,提高国人饮奶量。”
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韩军花教授在对《共识》进行细致解读时进一步强调:“由于乳糖对营养素的吸收和肠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用进废退的理论,大多数情况下,乳糖不耐受人群无需完全回避乳糖。可以通过选择低乳糖乳制品、补充益生元/益生菌/乳糖酶等其他方式以改善乳糖不耐受症状,也可以通过控制单次乳制品摄入量、逐步加量、与其他食物一起食用等。”
该《共识》强调了乳制品和乳糖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澄清了公众对于乳糖不耐受存在的常见误区,提供了改善乳糖不耐受的具体措施,为乳糖不耐受人群提供了实用的饮食和健康建议,以期帮助中国人养成饮奶好习惯,提高乳制品摄入量,切实践行“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