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形势好转时奶业面临的问题和稳定奶业生产的措施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办
2020年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并在全国开始迅速蔓延。为了遏制新冠肺炎的影响,前期国内30多个省市全面进入疫情防控一级响应,个别地方对乡镇、村级道路进行硬核、粗暴的物理隔断和封堵,显著减少了人群的流动与聚集的通道,有效隔断了病毒蔓延和传播的路径,但也阻断了国民经济的生产物资供应和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一度使偏远地区的奶牛养殖企业面临“运不出,进不来”的两难局面。农业农村部、交通部、公安部等各部委以及各省市三令五申要求“确保‘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2月10号以后除个别地区村级道路还存在封堵外,全国道路运输情况已经明显好转,但是疫情防控给奶业又带来新的问题。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我国奶业稳产保供受到影响
1. 牛奶产品积压,并向生产环节传递,造成奶源过剩,乳企喷粉推高生产成本上涨
不同于往年春节的消费增长,由于疫情引起的运输不畅、商超部分关闭等情况导致产品终端售卖情况不理想,产品积压传导到奶牛养殖环节。根据中国奶业协会数据,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奶业尤其是原料奶运送加工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各大乳品企业因收购生鲜乳严重积压,只能转成生鲜乳喷粉,2020年2月份,日喷粉奶量高达1.6万吨,每喷粉1吨企业要负担1万多元,无形中推高了乳业和养殖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养殖企业的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20强企业的乳制品销售,同比大多下降30%~50%。
2. 饲料供应紧张,饲料价格上涨
为应对春节假期,大部分奶牛场有较多饲料库存,精料基本上可以维持到3月底左右。但饲料加工厂陆续复工后,物流运输司机复工率不高,部分养殖场还是会面临饲料原料短缺的情况,尤其是深加工的精饲料、预混料,压片玉米、豆粕、膨化大豆等压榨类饲料,啤酒糟等发酵类饲料由于养殖场不能长期储存,备货不多,导致疫情期间价格上涨。从监测数据看,相较于年前,玉米价格上涨2%~5%,华南&华东地区供应偏紧;豆粕价格上涨5%~10%,华北&东北地区供应偏紧。
3. 雇工困难,人工费用和防控费用增加
疫情爆发开始,50%左右的奶牛场面临用工荒,难以招到工人,养殖-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均有大量的工人春节放假回家后因疫病防控无法正常返程,部分成功返程者也处在自我隔离状态,不能按时返岗。部分养殖场通过提高人员工资、疫情期间增加补贴、对外招聘的措施提高复工率,使疫情对养殖的影响降到最低。截止到目前,疫情的稳定以及企业采取措施后,大多数牧场复工率能达到90%以上。
4. 存在发生次生动物疫情的风险
由于养殖场管理人员和员工不能返场复工,防疫计划可能不能正常实施,具有发生重大疫情的风险。如反刍动物口蹄疫为强制免疫病种,一般2~3月份间养牛场要实施口蹄疫加强免疫,不能正常实施该防疫计划具有发生口蹄疫的风险。
5. 部分牧场的配种工作和繁殖率受到影响
大型养殖场的配种员因春节放假轮班,到岗后要隔离无法及时开展配种和繁殖疾病治疗工作,导致1~2月份空怀牛比例增加,增加后期饲养成本和繁殖障碍疾病的治疗成本。而且,由于疫情发生在春节放假前,部分养殖场或基层繁改站未能及时储备充足的优质冻精,对配种造成了影响,目前,大多数奶牛中心已经复工,通过在高速口采用人工接力等方式将冻精运输到牛场,解决了前期冻精不足的问题。
6. 牛奶产量下降、养殖成本增加
养殖环节,由于物流不畅,导致饲料、疫苗、兽药、冻精等生产原料价格上涨。部分牛场受生鲜乳收购的限制,采取主动降产措施,产奶量下降1~1.5 kg/头·天,同时因供求关系变化,生鲜乳价格也下降0.1~0.2元/公斤。另外,物流忙于防疫战略物资的运输,造成物流紧张且费用上涨;屠宰厂复工不足,产能未能恢复。综合饲料等养殖场原料价格、物流价格、人工成本以及饲养小公牛和淘汰母牛等成本的上升,目前奶牛养殖场成本上涨10%以上。
二、疫情期间稳定奶业生产的短期建议
1. 保证复工,稳定生产,促进消费
在响应政府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养殖场、饲料厂等可采取逐步复工的措施,维持正常生产秩序。养殖场资金短缺的问题日趋严重,建议银行对资金周转困难的奶牛养殖企业和乳企给予一定的贷款支持,政府对于损失严重牛场给予一定补贴。做好奶牛养殖企业与乳品加工企业的生鲜乳收购价格、收购量等相关事宜的协商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乳业在疫情面前发挥了大企业的社会担当,伊利承诺50亿元全力驰援牧场和奶农,已实施6.7亿元;蒙牛预计全年授信支持牧场100亿元,同时计划拿出30亿元提前支付预付奶款,3月上旬兑现10亿元。
消费终端是目前受影响比较大的环节,可借鉴部分乳企的做法,除了线上业务(传统线上商城、微信朋友圈团购等)外,发展线下新的社区营销模式,通过社区送奶、社区安装自动贩卖机、生鲜果蔬+牛奶配送等业务提升终端消费。
2. 一手抓奶业生产,一手抓人员和奶牛的防疫
对所属加工企业、奶牛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发放封场驻场补贴,做好疫情期间员工的新型肺炎防控和生产协调保障。对环境严格消毒;从原料奶生产、收购、乳品加工到成品上市所有环节全面按照卫生部规定的防疫措施和乳品生产卫生要求严格执行,确保产品卫生安全。春季是两病防疫关键时期,要提前运筹,组织好人力,做好春季布病和结核病的检疫、出现的阳性牛,坚决捕杀或做无害化处理。
3. 组织专家开展线上技术服务活动
针对疫情防控造成牧场技术服务人员不能实地开展现场技术服务等情况,可组织专家积极开展网上专题技术培训等活动。2020年2月21日下午举行的《李胜利首席领衔牛人大咖 剖析牧场面临十大挑战》直播论坛,吸引了近6万多人次观看和回看,针对牧场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实际解决办法,为疫情期间生产信心的恢复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4. 生产上临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针对疫情影响,在生产上临时采取一些技术手段进行干预,尽可能降低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
(1)针对当前部分地区的倒奶现象,建议牧场减少代乳粉饲喂、适当延长犊牛哺乳期、增加小公犊育肥等,增加生鲜乳饲喂量减少积压。
(2)针对精饲料不足的问题,建议采取同类型饲料替代的办法增加区域性非常规饲料的用量,光明综合试验站曾尝试用发酵白酒糟或者花生粕替代部分豆粕,取得了不错效果;压片玉米无法采购时,可以用玉米面、湿贮玉米或者膨化玉米替代,使用玉米面时关注玉米粉碎粒度(建议玉米粉碎粒度在800~1 300 μm,即1 mm左右)和霉菌毒素;糖蜜断货时,考虑用葡萄糖或蔗糖替代的办法,增加奶牛适口性;另外可主动增加一些低产成母牛的主动淘汰率,以降低饲草料消耗量。
(3)针对优质粗饲料不足,可增加饲喂高青贮玉米以缓解苜蓿和燕麦等饲料不足的局面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未来考虑到美国奶业的复苏以及澳洲大火的影响,会导致进口优质牧草的供应紧张,需要警惕苜蓿/燕麦草的价格可能会发生上涨,届时也需要相应的国产粗饲料替代方案,使用国产燕麦时要关注围产前期钾离子含量超标。
(4)针对春节疫病防控,奶牛场应抓好疾(疫)牛病防治,严防动物疫情爆发。疫情期间更要严格加强牛场的生物安全,防止病原体输入;加强死亡动物的无害化处理。特别针对目前有宠物感染新冠肺炎的情况下,更要加强牛场生物安全工作,谨防动物感染。
5. 充分发掘和利用好奶牛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本次疫情已经催生了各种线上平台的发展。2020年2月15日,中国农业大学李胜利教授作为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参与阿里巴巴爱心助农计划,通过阿里巴巴平台,呼吁消费者每人每天饮用300克牛奶,促进乳制品消费由线下商超转到线上。为了帮助国内奶牛场顺利安全的战胜疫情,从2020年2月22日起,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开放国家产业技术网“奶牛日粮配方软件”(www.niu305.com/ration),免费注册使用1年,期间由营养专家提供指导服务和技术支持,帮助牧场在疫情期间渡过难关。
三、疫情折射出的中国奶业问题和解决思路
1. 养殖成本高
疫情使奶业上下游都面临着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上游养殖企业饲料价格上涨、人员工资上涨、运输成本上涨带来整个生产成本的上涨,上涨了10%左右。同时下游加工企业用工、原材料运输成本上涨,同时面临喷粉、高库存的压力,同样带来成本的上涨。
养殖企业的利润空间本身比较窄,面临压力更大,控制成本是养殖业解决压力的有效手段,其中控制饲料成本是关键点,例如使用当地来源丰富和稳定的非常规饲料替代常规饲料,例如可减少棉粕的使用量,加大甜菜颗粒粕等短纤维使用。另外,提升苜蓿、燕麦等国产牧草的品质,仍是摆在国内牧草行业的头等任务,加大优质粗饲料的使用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有段。除此之外,考虑高青贮玉米的使用,例如现代牧业在疫情期间大胆使用高青贮玉米,每头牛青贮玉米用量由20 kg/d以下提高到27 kg/d,虽然单产下降0.4 kg/d,但是饲料成本降低到1.7元/kg,降本效果明显。使用高青贮的前提需要保证全株青贮玉米质量,这需要牧场未雨绸缪,需要更加重视今后青贮质量的提升,尤其淀粉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等向发达国家看齐。
2. 奶业产区和销区错配
中国奶业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北奶南运”的情况依然存在;而原材料同样存在产区和销区错配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养殖场与加工厂分离的问题。产区销区错位,对交通和物流的依赖性比较大,如果遇到疫情封路等这种特殊情况,影响非常大,因疫情封路导致湖北每天至少倒掉50%的牛奶。
随着南方奶业近年来的迅速崛起,单产也逐年提高,南方牧场修炼好内功后,“北奶南运”的情况会有所减少。对于饲料等原材料错配的情况,鼓励养殖场开始尝试加大本地化优质饲料的使用,减弱外来饲料的牵制,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
对于养殖加工分离的情况,建议有条件的养殖场自主办加工,发展全产业链,自我消纳一部分生鲜乳,减少对加工企业的依赖。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国办发〔2018〕43号)要求,支持有条件的养殖场(户)建设加工厂,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3. 大量喷粉的消化问题
现在国内大企业每天喷粉的原料奶总量1.6万吨,后期喷粉造成产品仓库爆满,影响相当大。下一阶段,应重点评估鲜奶转化成大包奶粉的比例,以及如何消化也是影响奶业市场的一个核心的问题。按照原料奶折合大包粉8:1的比例,如果疫情持续3个月,保守按照每天1万吨的鲜奶喷粉预计喷粉11.25万吨。考虑到进入夏季热应激造成产奶量下降会消化积压的大包粉。
另外,将来可以效仿欧洲等国家,进行乳制品结构的调整,增加奶酪的加工。奶酪货架期长,对于乳业上下游的联结是一个很好的缓冲,下游发生变化不会很快波及到上游,同时由喝奶改为吃奶,也可以增加国内乳制品消费。
4. 充分利用牛肉市场降低风险的问题
长期来看,奶业应该未雨绸缪,学会两条腿走路,减少损失。可以考虑发展乳肉兼用牛或者考虑饲养奶公牛,遇到应急情况,肉牛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卖不出去的小公牛以及没有生产效率的牛,可短暂肥育,解禁后陆续进行出售。
发达国家的荷斯坦奶公犊育肥18个月达到550~580公斤出栏比较好。现在刚生下来的犊牛卖不掉,建议进行公牛育肥,可以充分利用价格便宜的代乳粉、多余的奶、牛场的剩料,尤其是牛场TMR剩料蛋白含量16%~17%完全能够满足1~3月龄育肥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