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奶牛养殖业一直重复着奶荒、加大养殖、导致原奶过剩、原奶价格下跌、倒奶杀牛的循环发展。
奶牛养殖本来就是一个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的行业,奶业低谷让奶牛养殖业遭遇了重创。受进口大包粉及复原乳冲击、原料奶价格低迷及销售困难、中美贸易摩擦等影响,我国上游乳企自2016年起普遍陷入业绩泥沼,两大上游巨头现代牧业、中国圣牧连续3年亏损,其他上游乳企也大多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根据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的奶业》白皮书显示,在过去3年中,国内有超过50%的牧场陷入亏损,大量养殖亏损、奶牛存栏量较低的牧场退出。
经过几年“洗礼”,中小牧场加速退出,国内奶源供给逐渐从过剩走向紧俏。根据国家奶牛技术产业体系的统计,2014年到2018年,我国荷斯坦奶牛存栏量由857万头下降到504万头,2019年存栏量约470万头。同时,国内环评越发严格,不达标中小型牧场纷纷关停退出。今年疫情影响下,中小牧场持续退出,奶牛存栏进一步下降。
在奶业低谷时期,国家发布了很多政策助力奶业发展。比如2016年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分别指出乳业要“强化奶源基地建设”、“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升级改造中小奶牛养殖场”、“提升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等等一系列措施。
终于到了2019年,在亏损牧场陆续退出、奶牛存栏量下降、奶价明显回升的背景下,我国奶牛养殖业迎来复苏,牛奶产量实现增长、需求大于供给,奶源、奶制品呈现价格上涨,奶业开始复苏。然而2020年年初的疫情给奶业恢复带来了影响,根据中国奶业协会披露的市场调查情况显示:截至2月7日,13个省份出现倒奶,半数以上的奶牛养殖场出现饲料短缺,大型乳品加工厂开始喷粉,企业销售同比下降。 一方面进入到乳制品的传统消费旺季,同时疫情期间乳制品健康营养、 有助于提升人体免疫力等益处被消费者进一步认知, 从各大乳企 Q2 基础白奶、高端白奶及低温鲜奶等产品的销售表现来看,乳制品需求端明显回暖, 且需求景气度有望在下半年延续; 另一方面近几年我国奶牛存栏量持续下滑, 生鲜乳供应总体紧平衡, 加之进入高温夏季, 奶牛热应激造成产奶量下降, 下半年原奶供给仍偏紧。供需格局转变下,下半年原奶价格大概率上行, 截止 8 月 26 日,原奶价格已较 5 月低点上涨 6%至 3.78元/公斤。 复盘原奶价格历史走势, 2008 年至今共有 3 轮明显的价格上涨周期:(1) 2009 年 7 月-2011 年 7 月, 上涨时间约 2 年, 原奶价格从2.3 元/公斤升至 3.2 元/公斤,涨幅 39%。2008 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我国乳制品行业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 叠加金融危机, 下游乳制品消费疲软, 原奶价格从 2008 年开始进入下降 通道。生鲜乳供过于求, 迫使奶农纷纷卖牛宰牛,原奶供给逐渐收缩。随着国内经济回暖、 大众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逐渐修复, 而前期原奶供给减少导致供需关系发生转变, 原奶价格从 2009 年年中开启上升通道。(2) 2013 年 1 月-2014 年 3 月,上涨时间约 15 个月, 原奶价格从 3.4 元/公斤升至 4.2 元/公斤以上,涨幅接近 24%。2013 年,由于国内出现口蹄疫、奶牛存栏量下降,且国际原奶主产区新西兰遭遇大旱,行业出现“奶荒”,原奶价格快速上涨, 8 月 开始原奶价格同比增速维持在两位数以上。原奶价格暴涨刺激奶牛养殖扩张,2014 年国内奶牛存栏量迅速回补, 在原奶供应增加和国际进口大包粉的低价冲击下,我国原奶价格在经历了 2014Q1 的上涨后进入了快速的下跌通道, 至 2015 年 4 月原奶价格已降至 3.4 元/公斤,抹去了 2013 年以来的涨幅。(3) 2018 年 8 月开始进入近十年内第三轮原奶价格上涨周期,总的来看本轮上涨呈小幅波动上涨。2019 年主产区生鲜奶平均价格为 3.65 元/公斤,比 2018 年提高 5.49%。18 年开始原奶价格逐渐上升主要因为供给端收缩, 我国近几年整治环保问 题,及 15 年以来持续低迷的原奶价格导致养殖场低效益甚至亏损严重, 大量存栏300 头以下的规模化牧场退出, 我国奶牛存栏量从 2015 年高点的1507.2 万头降至 2018 年的 1037.7 万头, 牛奶产量也由 2015 年的 3180 万吨降至 2018 年的 3075 万吨,二者降幅分别达到 31%和 3%,产量下降幅度较小主要系我国奶牛年均单产量明显提高。 近年来,下游乳业对优质奶源的争夺越发激烈,伊利、蒙牛、光明、新希望等头部企业均参与其中。而其背后的原因与近两年国内奶牛存栏下降、奶源供给紧张有关。在今年疫情影响下,中小牧场持续退出,进口奶源等原料供应不畅,而高品质低温鲜奶需求持续上涨,促使下游乳企加码奶源布局的意愿更加明显。 业内认为,通过上下游联姻的方式,中国乳业找到了一条独特的中间路线,牧场利益和乳企利益都得到了保障。在奶价上行的背景下,规模牧场建设热潮正在全国持续,而下游乳企对上游资源的争夺已进入尾声。但无论产奶能力还是奶源获取,行业巨头的优势都越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