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由上海市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新仁主持
奶牛营养创新技术与应用
长春博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甄玉国在“奶牛精准营养与健康管理”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型牧场的单产水平在14吨左右,而限制奶牛产量的因素包括品种关联、牛群结构、繁殖管理、健康管理、精准营养等多个维度。
意
大利奶牛研究中心首席技术工程师李斌作了题为“国际青贮制作发展历程与牧场效益提升”的报告,报告指出青贮制作中理想的发酵过程是24小时内pH 降至4.2以下、无CO2产生、可溶糖高效转化为乳酸,同型发酵最好,不使用或仅在高风险区域使用异型发酵。他指出,植物乳杆菌就是一种同型发酵乳酸菌,发酵过程不产CO2,也可以利用戊糖走异型发酵途径,是首选的发酵剂主要成分。优质青贮制作的三大原则是:原料质量(控制原料水分含量&洁净度制作技术)、厌氧环境(尽可能排除空气&卫生控制)、发酵剂(主力发酵菌株活菌数为其他杂菌的10倍以上)。
中垦乳业牧场事业部部长张毕红在“奶牛营养代谢疾病调控实践”报告中详细介绍了酮病调控实践及产褥热调控实践。在酮病调控部分,他指出酮病是高产奶牛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高产牛群中临床性酮病的发病率约为4%,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可达10%~30%,甚至更高。调控实践中,应关注应激管理、营养配方、采食量管理及体况管理几个方面的指标。
-
应激管理要做到合理的牛群密度:干奶牛小于95%,围产牛60%-85%,新产牛50%-95%;增加单次转群时群体牛头数,有效减少转群、合群频次; -
采食量管理要求:饲喂高品质粗饲料,提高日粮适口性和TMR日粮的稳定性,强化饲养管理; -
体况管理要做到:明确评分时段和标准,保证泌乳期和干奶期奶牛的精准营养调控,提升泌乳峰值和泌乳持续力;
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反刍部总经理解祥学作了“奶公犊育肥的饲养管理”报告,中国牛肉消费潜力巨大,随着经济发展,缺口越来越明显,进口并不能解决缺口问题,主要依靠本土资源提升产肉效率,其中奶公犊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它具有其他品种不具备的优势,提升奶公犊饲养水平对于提升牛肉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他还指出,不同阶段荷斯坦犊牛的饲养需要按照不同目标科学饲养,犊牛、育成、育肥期的营养需要满足非常重要。对比欧洲和中国的饲喂模式,不同国家的模式有其各自的背景,需要因地制宜。
意大利奶牛研究中心亚太区首席科学家、北京西塞洛特邀专家李安荣在“保障奶牛健康—饲料霉菌毒素危害及处理方案”中指出,霉菌毒素是养殖户难以避免的病菌之一, 主要包括呕吐毒素、黄曲霉菌、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等。每年,全球因霉菌毒素造成的损失高达15亿美元,奶牛感染霉菌毒素会导致采食减少、体重减少、代谢降低、免疫下降、繁殖力下降等多种问题。
报告分享了全球及中国黄曲霉毒素的感染概率。其中,我国送检的玉米加工品及副产品中有54%左右呕吐毒素超标,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占比也较高。目前,国内大部分饲料产品面临的是超过8种霉菌毒素的混合污染,而非单一一种毒素的污染。因此,如何预防并解决霉菌毒素导致的危害尤为棘手。
目前霉菌毒素主要分为仓储型毒素,包括黄曲霉素、桔霉素等,这类霉菌毒素较容易解决;而另一种田间型毒素,包括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及镰刀菌属等由于生长在田间无法避免,处理较为复杂。在霉菌毒素处理上,应以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方式相辅相成。其中,物理吸附应选择具备超微粉、多孔性且阳离子交换能力达到55%左右的矿物吸附原料。阳离子交换能力如果小于35%则失去其吸附能力,而大于100%就会吸附营养。在选择酶处理(化学吸附)时,应选择内燃物足够丰富、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分布均匀(1:1)的复合酶原料。仓储型霉菌通过矿石吸附方法即可处理,而较为复杂的田间型毒素则需要先用复合酶处理,再进行矿物吸附。
甘肃农垦天牧乳业有限公司牧场运营中心副经理刘吉国作了“牧场粗饲料本地化和奶牛营养调控”的报告,从本地粗饲料资源、苜蓿青贮制作和应用、高水分湿贮玉米制作和应用、奶牛日粮营养调控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他指出,近几年,天牧乳业做苜蓿青贮比较多,制作苜蓿青贮的要点有:1)收获时苜蓿物候期为现蕾后期到初花初期,即均已现蕾,极个别植株开花;2)设置合理留茬高度为8-10cm;3)收割机收割时进行压扁,合理翻晒;4)干物质≥35%时收获,切割长度3-5cm,过长不易压实,过短降低有效纤维;5)每上料15-30cm进行压实,采用十字压法压制两遍,压实度不低于800Kg/m³;6)每压制10米用塑料膜密封,表层覆盖轮胎,使其快速进入厌氧发酵状态,每窖制作时间最长不超过7天。
光
明牧业产品开发部主任兼总配方师杨光在“南方牧场夏季奶牛热应激管理与营养调控”报告中,详细讲解了奶牛热应激的危害,如何进行防暑降温及夏季奶牛营养调控。他说到,热应激在南北方牧场都存在,出现热应激问题会导致产量下跌、乳蛋白含量减少、疾病增多等多种问题,并导致原奶供应季节性不平衡。
在防暑降温方面,“喷淋+风扇”的降温方式是目前世界公认最有效的方式,夏季南方牧场的喷淋次数应达到每日7次,确保牛只体温不会超过39.5℃。此外,通过加喷(挤奶后2小时以及凌晨)也可以较好缓解热应激问题。
由于热应激影响只能降低而无法完全避免,因此夏季奶牛营养调控尤为重要。研究表明,温度越高,奶牛干物质实际摄入量会减少。热应激会逼迫血流量重新分配,导致消化系统血流减少,胃肠蠕动力下降,消化酶分泌量减少,奶牛整体的消化吸收能力严重下降。因此夏季奶牛的营养调控应从改善日粮营养浓度、补充常量矿物元素(降低代谢性酸中毒)、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合理选择酵母类、诱食剂等功能类添加剂等方面着手,保证奶牛的日常摄入,尽可能抵消热应激带来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宇轩作了“金昌奶绵羊产业培育进展” 的报告,他从国内外奶绵羊发展现状、绵羊奶的营养价值、为什么要发展奶绵羊产业、发展金昌奶绵羊产业的思路等7个方面进行讲述。他指出,绵羊奶干物质含量一般在17%~21%之间,乳脂含量6.5%~8%,乳蛋白5%~7%。乳脂中链甘油三酯、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脂肪球平均直径3.3μm,比牛奶脂肪球小(平均为4.5μm)。与牛奶、山羊奶以及人乳比较,其共轭亚油酸含量更高。酪蛋白含量平均为4.5%,乳清蛋白占1%左右。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的比例为82:18 。钙磷含量显著高于山羊奶和牛奶。B族维生素含量显著高于山羊奶和牛奶。叶酸含量是山羊奶的5倍,维生素B12是山羊奶的10倍、牛奶含量的2倍;但维生素D含量仅为牛奶和山羊奶的10%左右。绵羊奶缺乏β-胡萝卜素,其脂肪呈白色。基于较高含量的蛋白质,其酸度也较高,一般在16°SH 以上。而且口感醇厚,没有膻味。
发展中国奶绵羊产业的思路:引进国外优秀品种,与湖羊进行级进杂交和横交固定,对产奶性状和适应性状进行持续选育,培育一个新的奶绵羊品种。围绕新品种进行营养需要、高效扩繁、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以及羊奶加工等方面进行研发,集成出一套适合中国北方地区奶绵羊舍饲规模生产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培育和发展壮大中国奶绵羊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