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奶业专栏 » 奶业动态 » 正文

奶业研究前沿,新书出版 —— 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在人类营养中的作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0-11-12  来源:🔗奶业创新团队  💛2280
核心提示:从对奶的乳脂肪、乳蛋白等基础营养成分到奶中生物活性成分的认知,是对哺乳动物生命科学的再认知,是对机体生理功能营养需求的


       从对奶的乳脂肪、乳蛋白等基础营养成分到奶中生物活性成分的认知,是对哺乳动物生命科学的再认知,是对机体生理功能营养需求的再认知。
       2003年1月至2018年7月,历时15年,对涵盖5大洲、21个国家的年龄在35~70岁的13.6万人,研究了奶制品摄入量和奶制品类型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发现每天摄入488g奶制品(牛奶或酸奶)的人,与不摄入奶制品的人相比,其死亡率和重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16%,重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降低22%,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降低23%。研究认为发挥作用的物质是奶中存在的生物活性成分。
        2015年,时任IDF科学教育委员会主席的P. F. Fox教授在再版他主编的《Dairy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一书时,新增了单独的一章《第11章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在专门总结了最近20来年全世界科学家对奶中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一事实的最新认识之后,指出:“在加工过程中如何开发利用和保存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全球乳品工业目前面临的新的技术挑战。”
        2013年,王加启研究员提出建议我国实施“优质乳工程”,王加启研究员、顾佳升老师等奶业专家奔走呼吁、亲力亲为,在奶源上,提升品质,分级应用;在加工上,优化工艺,降低热伤害,节能减排;在品质评价上,创建方法,统一标准;在宣传引导上,科学宣传,理性消费;为建设健康中国而努力。2014年开始付诸实践,至今已有25个省区市的55家奶制品企业在示范应用。
       本书涵盖了对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在人类营养中的作用最新研究进展,由扬州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赵静雯,南京农业大学动物消化道营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申军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董晓霞,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刘长全,浙江大学食品学院任大喜,山东省农科院奶牛研究中心王长法,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毛学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研究所赵善仓,中国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王蓓,唐山市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郑百芹,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程广燕,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金迪,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李明、张养东、顾佳升、郑楠、王加启,广东省农垦总局林树斌等18位老师编译。

 唯愿此书能给您新的启发。鉴于编译者水平有限,译文中难免存在偏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