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FMD),在我国俗称为“五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偶蹄动物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病变为发病动物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继而溃烂。免疫是口蹄疫防控综合措施之一,免疫可以降低动物的易感性;有效的免疫可以降低动物之间病毒的传播,可以减少病毒的排放数量。那么在口蹄疫疫苗的应用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是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的匹配性
目前,在我国猪的口蹄疫以O型为主,代表毒株有缅甸98毒株、新猪毒O/GX/09-7毒株等,前者为当前O型的优势流行毒株,A型口蹄疫处于零星散发状况。
经毒株测序分析,2013年和2009年的两次A型口蹄疫疫情分离到的毒株同虽属于A型Sea-97毒株,但却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并相应区分为G2和G1分支。
近两年来,O型口蹄疫处于高发趋势,A型零星散发,因此,呼吁业内一定要继续加强O型口蹄疫免疫,适度把控A型口蹄疫防控。
二、疫苗效力与抗原含量密切相关
疫苗的效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单位疫苗中的有效抗原含量。因此,应选用较高抗原含量的疫苗。通过无血清悬浮培养工艺生产的疫苗比转瓶培养生产的疫苗有效抗原含量高,浓缩苗的抗原含量比普通苗高。
三、疫苗纯化工艺
疫苗在疾病预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疫苗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近年来,在传统和新型疫苗的制备中,应用先进的分离纯化技术是提高疫苗效力降低副反应的有效手段。
四、强化免疫的重要性
对于口蹄疫,一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持续时间较短,需要进行二次强化免疫来产生有效的IgG抗体,并且增强抗体的持续时间和抗体对抗原的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