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推广 » 猪病 » 正文

猪伪狂犬病防控与净化常见问题汇总,小心你猪场中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8-08-15  来源:🔗快讯  💛2236
核心提示:猪伪狂犬病防控与净化常见问题汇总,小心你猪场中招!

2011年以来,猪伪狂犬病再次在国内暴发流行,导致多数猪场损失惨重,该病已成为继蓝耳病和仔猪流行性腹泻之后又一对养猪业影响较大的疾病。

一些生产管理水平较高的阳性猪场,通过使用高效价的疫苗、强化免疫、不断补充阴性后备种猪、完善生物安全体系等综合防控措施,使得生产成绩比较稳定,检测统计约3%的阳性猪场可以扩繁出完全阴性的育肥猪。笔者对一家生产管理较好的猪场进行gE抗体检测,发现仔猪gE抗体(母源抗体)阳性率随着日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到育肥阶段,gE抗体全部为阴性,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笔者临床观察并对比检测结果,目前大多数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进展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免疫次数不够

2011年之前,猪场一般采取种猪群跟胎免疫(产前30天)或者每年普免2~3次,仔猪50~80日龄只免疫1次的方法,就可以较好的防控伪狂犬病,但2011年之后,原来的防控策略已经不能防控伪狂犬病新毒株感染,所以猪场需要增加免疫频率维持猪群较高的中和抗体水平,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防控效果。据笔者临床观察统计,对于伪狂犬病阳性猪场,建议使用高效价疫苗,种猪群每年普免4次,仔猪除出生滴鼻外,在保育阶段和育成前期分别注射免疫,2针免疫可以显著减少育肥猪临床病症的发生,但病毒容易在育肥中大猪阶段活跃,主要表现为亚临床感染,gE抗体阳性率升高,易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等细菌病。建议猪场考虑在育肥中期(100~130日龄)进行第3针免疫注射,这样更有利于开展伪狂犬净化工作。

疫苗效价偏低

针对伪狂犬新毒株,现有的疫苗保护力下降,需要使用高效价的疫苗强化免疫,提高中和抗体水平,这样才能降低感染风险,减少猪群排毒。对于伪狂犬阳性场,如果全群使用普通苗,血清学检测多表现为猪群gE抗体阳性率居高不下,仔猪除典型神经症状外,猪副嗜血杆菌、顽固性黄痢、呼吸道症状等问题相对突出。部分猪场为节约成本,种猪群使用高效苗,而仔猪使用普通苗,从而导致在保育中后期或育成前期猪群容易发病,gE抗体阳性率升高现象。

阴性后备种猪转阳

对于伪狂犬阳性猪场,通过不断补充阴性后备种猪,逐步淘汰阳性种猪(自然淘汰和检测淘汰相结合)的方法,理论上猪场2~3年可以完成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但现实情况是部分猪场在引种(或自留)时没有提前检测,补充的依旧是阳性带毒后备种猪。部分猪场由于免疫程序不合理,在引入阴性后备种猪后又感染野毒使抗体转阳,例如个别猪场在后备猪进场后未进行有效隔离和及时免疫接种而导致猪群感染野毒,或存在大日龄后备母猪(250日龄以上)在配种前和配种后伪狂犬免疫衔接不好,导致疫苗接种间隔时间过长(超过4个月),从而出现免疫空档,导致野毒感染。

操作执行不到位

据笔者观察,多数猪场还做不到1猪换1个针头,部分猪场仅仅做到种猪群1猪1针头,针头大小不合适、打飞针、漏防等现象时有发生,个别猪场母猪群颈部脓肿比例达30%以上,部分猪场育肥猪(或待售后备)压栏饲养超过200日龄而未及时进行免疫调整,全进全出、空舍消毒、拉猪车辆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等情况大量存在。

其他方面的漏洞

猪场存在饲养管理水平落后、饲料霉变严重、猪群密度大、生物安全条件差、蓝耳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活跃等不利因素。

 编辑:姚红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推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