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谈到了猪场中特殊猪群的存在:超级母猪。
这些母猪有一个特殊的特征以将它们与其它猪群区别开来:在其第一次分娩时,生产超过15只产活仔猪,它们的总生产力更高,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更高,分娩率更好,且寿命更长。
图1.母猪各胎次产仔数
我们怎样才能增加猪场的超级母猪的数量
超级母猪不是由动物基因决定的。实际上,已在研究过的主要白种猪中发现了该种群,这表明最大化母猪的潜力“简单”取决于对初产母猪的适当管理。
我们都知道母猪的第一次分娩至关重要,然而,这确是猪场最容易被忽视的方面之一。更多的努力集中在评估分娩管理,而不是后备母猪的管理,这是相对合理的,因其更快。对后备母猪和初产管理的评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数年),需要大量数据才能根据主要结果做出决策。在小型猪场难度更大。
那么,如果超级母猪的存在不依赖于基因,那么可通过增加超级母猪的数量而增加任何猪场的产量吗?
下面介绍的案例是一个800头母猪场,2016年4月实施了改良的后备母猪管理系统。这个改进的系统主要包括:
1.对进行后备母猪发情刺激操作的员工进行专门培训。在该猪场中,发情检测仅在交配之前进行,但在此发情或之前的发情未进行发情刺激。
2.记录交配前的发情。这些数据随后用于正确规划种猪公司推荐的年龄范围内的后备母猪的生产。
3.兽医通过使用以下清单评估和持续控制各个年龄范围内的可用后备母猪:适应期的小母猪:从达到到210日龄;可配种后备母猪:210-260日龄;第一次配种延迟的后备母猪:大于260日龄。
4.所有超级母猪在整个周期都用紫色标记,以便工作人员牢记这些动物与其它动物相比具有附加价值。
在猪场进行的猪栏适应和交配过程对于后备母猪来说是正确的,所以未对其进行改善。
重要的是要强调在评估期间,品种,饲料或人员没有变化,引入后备母猪的频率和日龄也没有任何变化。
由于对适应期后备母猪的额外关注,观察到以下母猪管理指标的改善(图2):
1.在种猪公司推荐的日龄内交配的后备母猪的百分比(220-260天)。
2.交配前的小母猪淘汰率(购买动物的百分比)。通常因“没有发情”而被淘汰。
3.小母猪发情率
图2.后备母猪管理指标(2015年,2016年和2017年)
随着后备母猪管理的改善,评估了猪场中超级母猪的百分比及其对最终产量的可能影响。如图3所示,超级母猪的比例在2年内几乎翻了一番,随之而来的是猪场的总产仔数和母猪每年断奶仔猪数增加了3.4个百分点。
图3.超级母猪百分比和全球总产仔数
故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旨在增加超级母猪数量的后备母猪管理和控制系统可以成为改善猪场生产的工具,主要是在妊娠期,并降低预交配后备母猪淘汰所产生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