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肆虐,重创国内外养猪行业。在全球都没有疫苗及其他有效控制手段的情况下,生物安全(Biosecurity),作为唯一有希望抓住的救命稻草,迅速为大多数国内从业者所重视。但生物安全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也并不只是养猪行业专有的名词。其实动物疫苗生产过程中,也体现和涉及到很多生物安全的理念、设计及具体操作流程。作为一个动保疫苗行业的从业人员,对于当前的非洲猪瘟疫情感同身受,也希望能够从一个角度去挖掘生物安全的内涵。本文将对猪场生物安全和疫苗工厂的生物安全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
根据OIE的定义,生物安全是为了降低疫病和感染引入到动物群体,建立感染和造成传播的风险而设计的一系列管理措施。(Biosecurity is a set of management and physical measures designed to reduce the risk of introduction, establishment and spread of animal diseases, infections or infestations to, from and within an animal population (OIE). )对于疫苗生产工厂生物安全也是如此,只不过,对于疫苗生产厂,尤其是某些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生产厂,必须还要更加注重特定微生物不对外造成污染。
生物安全就是“分出等级”“划清界限”“设立关口”“阻断载体”(闫之春博士)。
“分出等级”与“划清界限”:猪场对于N级生物安全已经不陌生,等级越多意味着更多层的保障,但成本也会越高。疫苗工厂也有明确的生物安全等级划分:办公区域位于生产区域之外。外来人员,车辆不得进入生产区域;生产区域内人车分流;生产区域内每个生产车间独立单元;洁物进入与污物运出流不交叉。
对于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生产车间来说,还要符合生物安全3级(BSL-3)的生产要求。通常BSL-3研究的对象包括结核杆菌,鼠疫,狂犬病毒等这些对人高致病性的病原以及FMDV等重大动物疫病。根据工艺流程,将BSL-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划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各区之间设置缓冲间给予隔离(三区两缓冲),防止气溶胶外逸,确保各区安全,可靠运行。
“设立关口”“阻断载体”:猪场对于隔离凳(Danish-Bench-System),双门系统(A-B Doors),淋浴进出(shower-in-shower out),应该不会陌生。尤其在当前情况下,隔离凳对于阻断靴底携带ASFV来说至关重要。疫苗工厂这些系统也是必备的,同理也是为了更好地通过关口,阻断疫病传播载体。当然隔离凳的细节管理也非常关键,比如脱完靴子/鞋后,袜子不能在脏区沾地,跨过隔离凳后,需要立刻洗手消毒。这些都是工厂疫苗生产管理的基本SOP。
携带病毒的载体很多,任何进入到养猪/疫苗生产核心区的物料,都需要进行有效地阻断。例如,疫苗工厂的原辅材料都需要进行外源病毒检验合格才能进入生产区。如下图,疫苗瓶需要经过拆除包装,挑选,灭菌后才能进入生产罐装区。其中关键的设施和步骤就在于灭菌柜。其实这一有效措施也在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得到了应用:例如很多猪场为了防止非洲猪瘟,进入生产区的饭菜就需要经过蒸箱传递。猪场的疫苗,化药等物资进入核心生产区也需要经过消毒处理。
生物安全的链条非常广泛,这一点与疫苗生产厂的生物安全观一致。反过来,疫苗作为养猪场的物资,如果处理不得当,也会成为病毒传播的载体。俄罗斯媒体曾报道一起由于经典猪瘟疫苗被非洲猪瘟病毒污染而造成养殖场疫情大爆发的案例。这也是农业农村部发布172号公告,规定疫苗企业对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非洲猪瘟检测的重要背景。
疫苗工厂在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非洲猪瘟检测层面不存在技术难点,例如,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早已在2018年12月29日获得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可开展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工作,具有较好的检测技术和经验储备,能够较好的完成公司内部相关产品和原辅材料等样品检测排查,能够保障疫苗的安全。
但是疫苗在流通环节中涉及的环节很多,尤其在疫区。越是生存到最后的猪场,面临的风险越大,因为很有可能疫苗等生产物资从发病场最终流向未发病场。对于该种情况,作为疫苗企业也呼吁疫苗生产厂家,经销商,猪场等所有流通环节的每一环,希望能够秉持责任的意识,及时销毁发病猪场所有物资,勿使对外流通。
对于幸存的养殖场来说也请擦亮眼睛:尤其注意效期接近,低价倾销或者来路不明的疫苗产品!!
防控非瘟千万条,生物安全第一条;
载体控制不规范,养猪朋友两行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