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1月28日 星期二 03时49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推广 » 猪病 » 正文

技术推广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推广
点击排行

为什么非洲猪瘟先感染母猪和育肥猪 再感染保育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19-06-10  来源:🔗中国养猪网  💛2219

1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可以认为是疑似非洲猪瘟发病?

仇华吉:非洲猪瘟症状与常见猪瘟相似,如果免疫过猪瘟疫苗的猪出现无症状突然死亡异常增多,或大量生猪出现步态僵直,呼吸困难,腹泻或便秘,粪便带血,关节肿胀,局部皮肤溃疡、坏死等症状,可怀疑为非洲猪瘟。

中国养猪网

2有没有非洲猪瘟核酸阳性不发病的可能?

仇华吉:有可能。一是在发病前,潜伏期,还没有症状(尚未发病);二是病原扎根后衍化为中等毒力、低毒力的病毒,不引起发病,核酸检测阳性,这个比较麻烦,很难甄别;三是检测可能出现假阳性,提示我们做检测要两种或两种方法以上同时检测,排除假阳性的可能;四是可能在某些场景下,比如饲料高温制粒,病毒是死的,但核酸呈阳性。

3非洲猪瘟感染后一般多久能从血样中检出?持续多久?

仇华吉:强毒力株和弱毒株不一样,强毒株感染后2-3天就能检出,猪体很快死亡而且到死亡一直都能检测出;中等毒力毒株如果猪不死,检出也在3-4天左右,一直到30多天,还能检出,然后猪死亡或者康复,康复后就检测不出,如果死亡,可能还有病原存在,这个取决于抗体产生情况。非洲等地有些老疫区存在低毒力毒株,康复猪的血清给易感猪注射,可以保护猪只抵抗强毒株攻击。

4目前国内流行的非洲猪瘟病毒是不是同一个毒株?毒力如何?

仇华吉:目前从不同疫区分离的病毒基本是基因Ⅱ型,血清8群,基因序列高度相似,个人认为是一类毒株。经过攻毒试验分离的毒株不多,毒力是否一样还需要实验室评估,个人认为在几个月间衍化为中等毒力、低毒力的可能性比较小,大部分还是强毒株。

5为什么非洲猪瘟先感染母猪和育肥猪,再感染保育猪?

仇华吉:这种情况很普遍,但没有进行研究,但推测,是否是因为对于母猪的操作更多,母猪接触病毒感染的机会更多一些;另外,母猪的饲料成分,其蛋白质含量是否更高一些,来源是否不一样;母猪的采食量更大一些,吃的多一些,感染的机会更大。还有可能母猪本身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和小猪不一样,包括肥猪,对病原、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反应是不是过强。根据目前的观察,非洲猪瘟的致死不是病毒本身造成的死亡,是病毒感染后造成的免疫变异反应,包括红细胞的破裂、血小板的破坏、炎性反应等,母猪可能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生理状态比小猪重,造成的反应。

6目前有没有发现猪场感染非洲猪瘟后猪幸存下来的案例?听说野猪感染后死亡率不高,是真的吗?我国的地方猪种对此病有一定的抵抗力吗?

仇华吉:我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非洲猪瘟感染之后幸存下来,我觉得可能性比较小,一是因为发生疫情上报后直接无害化处理,不存在这种机会,有些猪场在没确诊情况下可能挺了很长时间,但实际上也没挺到最后,“幸存”按照时间计算怎么也得一个月以上,一个月之内猪只处理了没办法说是幸存,只能说是感染早晚的问题。二是我国的非洲猪瘟感染毒株是强毒株,理论上讲感染后猪很难有幸存的机会,死亡率百分之百。但是也不排除可能因遗传特性而出现的感染后不死亡的个例存在。

国内的野猪属欧亚野猪,比较敏感,感染后几乎百分百死亡。非洲的疣猪、丛林猪死亡率比较低,基本不死,但带毒、排毒。我国的优良地方品种没做过试验,但预测和野猪相比,其敏感性不会比国内野猪弱,所以不能抱侥幸心理,要保护好地方猪种。

7人在吃完带有非洲猪瘟病毒的猪肉后,会不会在粪便中检测出活毒?

仇华吉:基本不可能。人的消化道,如胃内本身是强酸的环境,还有很多酶,病毒作为营养物质被消化,不会排出活病毒。

8如何做好水、风、鸟的生物安全?

仇华吉:水的传播风险也是很大的,特别是有乱扔死猪的现象存在,水体被污染的可能性很大,猪场尽量不用地表水,用风险稍低的深层水。风的风险比较小,当然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建立过滤系统,减少(发病)几率,特别是周边疫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污染面广,风携带的灰尘、颗粒物可能含有病毒。鸟传播非洲猪瘟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可以传播其它疾病,做好防鸟措施有助于防控其它疾病包括一些人畜共患病。

9非瘟疫苗至今没有成功的原因?

仇华吉:其一是非洲猪瘟病毒特性复杂、基因组庞大,而我国对免疫保护与逃避机制研究十分有限;其二是活病毒操作有诸多限制,病毒分离、增殖需要原代细胞,且疫苗生产缺乏合适的稳定细胞系。

基因缺失疫苗是当前最有可能研制成功的ASF疫苗,但有残留毒力。

编辑:姚红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