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后备母猪的培育对繁殖猪群的维护至关重要。在首次妊娠的开始, 后备母猪体况的控制或达到目标体重是非常重要的, 这经常会在有关如何确保其拥有一个长的且成功的繁殖寿命的建议中进行阐述。有证据表明, 后备母猪首次配种时的背膘厚与其终生生产力关系不大。或者, 后备母猪首次配种时的体重控制在135 kg~150 kg内已被广泛认为是其生理准备的一个可靠指标, 并且是后备母猪群管理方法中的一个有效指标 。
我们养猪的目标在于提高产量, 接下来就会提出以下问题:是否可以 有意识地专门调控后备母猪, 使得每一窝都有最多的断奶仔猪数以及最低的淘汰率? 在完成8个胎次和提供88头断奶仔猪后, 近乎完美的母猪群 年更新率应是30%,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上个世纪的最后10年, 对瘦肉猪的需求导致了母系猪种也非常瘦, 并且出现食欲不振。意识到这是一种不良的困境, 在过去10年, 育种工作者 们利用选育和分子遗传学手段开发出有更高脂肪含量、更大采食量、尽可能少的肌肉重量以及更加健壮的母系母猪。
Johnson等 (2008) 、Knauer等 (2010) 和Rozeboom (1999) 证实了猪在身体组成 (脂肪、瘦肉和骨骼的沉积率以及绝对质量) 和繁殖性状上存在基因型差异。独特的体况目标被认为要适合每一种母体基因型, 并且大多数种猪供应商会这样建议他们。本文的讨论基于来自有关体况报告的结论, 这些研究报告将发育处理组的比较用于基因型中。
肢蹄健壮的后备母猪
Pinilla等 (2103) 指出, 此“新标准”是第一胎和第二胎共产出30头仔猪, 母猪一生共产5.2胎, 78头仔猪。目标是从29周龄至31周龄培育的后备母猪被选择超过60%, 到33周龄培育的后备母猪被选择超过90%。在操作层面上, 后备母猪的发育目标很容易进行测定和管理。
在过去的五年, 对后备母猪一致的建议是:
●在后备母猪首次配种之前, 相对于发情活动:
○育成期的终生生长速度不低于550 g/d;
○育成期的终生生长速度不超过850 g/d;
○90%的后备母猪在初情期刺激后6周内再次发情;
○记录所有繁殖母猪的发情-不发情-配种情况。
●相对于首次配种的时间:
○体重135 kg~170 kg;
○年龄220~270日龄;
○育成期的生长速度不超过850 g/d;
○背膘厚为12 mm~18 mm;
○体况评分3~3.5。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