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7月,荷兰中央动物卫生局的科学家分离出蓝耳病病毒(Lelystad Virus),接种在8头健康母猪体内后,均感染上了蓝耳病,出现典型的蓝耳病症状,如耳、乳头、阴唇及腿变成蓝色,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到40℃以上,流产、死产及出生瘦弱仔猪等。欧盟提议将此病命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同年在台湾有该病存在。
1992年,国际兽医组织将其定为B类传染病。PRRS病毒分为欧洲型和美洲型两种,分别以1991荷兰分离的LV和1992年美国分离的VR-2332为代表毒株。
1995年-96年,在北京及周边大规模爆发,主要波及规模化、集约化猪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万元。
1996年郭宝清等专家首次从国内发病猪群中分离出PRRSV,从而证实我国存在本病。此后,该病蔓延至全国各省市,先后有十余省市报道过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并且分离和鉴定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1996-98年,在河北、河南、天津、辽宁、内蒙、江苏、浙江、吉林、黑龙江、山东、湖北、湖南等地发生。
1998-2000年,江西、四川、安徽、福建、云南、广东等地相继发生。
2001年,新疆、甘肃、青海发生。
2006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株出现。2006年6、7月份,猪高热病疫情首先在赣北、皖南发生,并在较短时间内扩散到湘、苏、豫、浙、沪,主要造成散养育肥群大量死亡。10月份以后在北方和南方规模化猪场发生群发疫情,波及到所有日龄的猪群。
此后,采用多种活苗、死苗针对性进行免疫,在一段时期内有效控制了该病的大规模发生。时至今日,在一些未发病的健康猪也发现PRRS阳性,这增加了下一步控制该病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