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推广 » 猪病 » 正文

后备母猪初情日龄、发情次数和初配日龄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0-10-30  来源:🔗中国养猪  💛5777
核心提示:后备母猪初情日龄、发情次数和初配日龄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后备母猪担负着猪场母猪群更新换代和繁殖生产的任务,其初次配种前所表现的某些性状(如初情期启动日龄、初配日龄、背膘厚度、发情次数等,可以参阅:权威机构解读背膘管理在后备、初产、二胎母猪中的重要意义)对母猪终生的繁殖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1-2]。本研究分别研究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的初情期日龄、初配前发情次数和初配日龄与其前3胎繁殖性能的关系,以确定以上最佳的初配参数,为养猪生产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

数据材料来自中国广东省6个商品猪场,共8 875头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主要包含后备母猪初情期日龄、

初次配种时间和日龄、初次配种前经历的发情次数、前3胎窝产总仔数和窝产健仔数(初生重≥0.8 kg)等指标。

发情母猪通过人工输精方式配种3次,每次输入80 mL质量合格精液(精子运动活力≥70%,有效精子数约40亿)。全部母猪体况正常,生殖器官发育良好,饲养和管理方式一致。母猪不同生理阶段饲料营养水平依据中国《猪饲养标准》(NY/T 65—2004)标准。以上数据的有效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

1.2统计方法

试验数据用MicrosoftExcel 2007整理筛选后,再釆用SPSS 1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均使用平均值±标准误的形式列出。

2结果与分析

2.1初情日龄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各初情日龄后备母猪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Ⅰ组(初情日龄≤195 d)的占15.67%,Ⅱ组(初情日龄在195~225d)的占20.44%,Ⅲ组(初情日龄在225~255 d)的占21.85%,Ⅳ组(初情日龄在255~285 d)的占27.57%,Ⅴ组(初情日龄>285 d)的占14.47%。另由表1数据可知,初情日龄与初配日龄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除Ⅰ组和Ⅲ组的初配日龄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初配前发情次数也随着初情日龄提早而增多,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

不同初情日龄后备母猪的前3胎繁殖成绩也各有差异(表2)。Ⅰ组后备母猪的第1胎窝产总仔数为12.30头,显著高于Ⅳ组和Ⅴ组(P<0.05);其第2胎窝产总仔数则显著高于Ⅲ组(P<0.05),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其第3胎窝产总仔数也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且极显著高于Ⅳ组和Ⅴ组(P<0.01)。在窝产健仔数方面,Ⅰ组第1胎的为10.51头,仅与Ⅴ组的差异显著(P<0.05);其第2胎的为10.59头,比Ⅲ组和Ⅴ组均高0.16头(P<0.05),比Ⅳ组高0.22头(P<0.01);其第3胎的为11.10头,极显著高于Ⅳ、Ⅴ组(P<0.01)。

综合以上可知,初情日龄小于或等于195 d时后备母猪前3胎的繁殖性能最好。

2.2初配前发情次数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初配前不同发情次数的后备母猪所占比例如表3所示。Ⅰ组(初配前发情1次)的占47.66%,Ⅱ组(初配前发情2次)的占27.22%,Ⅲ组(初配前发情3次及以上)的占25.12%,以上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另由表3数据可知,随着初配前发情次数增加,初情日龄和初配日龄不断下降。各组在初情日龄和初配日龄上的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

此外,各组后备母猪在第1胎窝产总仔数上差异不显著,但在第2、3胎中表现出差异水平(表4)。其中,Ⅱ组第2胎窝产总仔数为12.08头,比Ⅰ组0.15头(P<0.05),但与Ⅲ组差异不显著;Ⅱ组第3胎窝产总仔数为12.61头,比Ⅰ组高0.18头(P<0.05),比Ⅲ组低0.16头(P<0.05),另外Ⅲ组第3胎的窝产总仔数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在窝产健仔数方面,Ⅲ组第1胎为10.57头,第2胎为10.59头,第3胎为11.10头,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然而,Ⅲ组和Ⅱ组在前3胎窝产健仔数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

从以上数据来看,后备母猪初配前发情次数越多,越有利于提高其前3胎繁殖性能

2.3初配日龄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不同初配日龄后备母猪所占比例如表5所示。Ⅰ组(初配日龄在225~255 d)的占22.56%,Ⅱ组(初配日龄在255~270 d)的占31.31%,Ⅲ组(初配日龄在270~285 d)的占24.34%,Ⅳ组(初配日龄大于285 d)的占21.79%。另从表5可知,初情日龄随着初配日龄增大而增大,与表1的结果基本一致。而各组在初情日龄上差异极显著(P<0.01)。此外,Ⅰ、Ⅱ和Ⅲ组的初配前发情次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然而,不同初配日龄后备母猪在前3胎窝产总仔数上没有差异,但在第1、3胎的窝产健仔数上有极显著差异(表6)。其中,第1胎的Ⅰ、Ⅱ和Ⅲ组窝产健仔数分别达到10.47头、10.48头和10.50头,皆极显著高于Ⅳ组的10.27头(P<0.01);第3胎的Ⅰ组窝产健仔数为11.03头,比Ⅳ组高0.20头(P<0.01),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从以上分析得出,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在225~285 d内有利于提高其前3胎繁殖性能。

3讨论

3.1后备母猪适宜的初情日龄、发情次数和初配日龄

一般而言,初情日龄较晚的后备母猪繁殖性能要比初情期早的差[3]。本研究结果显示,初情日龄早于195 d的,后备母猪初配日龄最早为260.43 d,前3胎窝产总仔数为最高,总体表现的繁殖性能最优秀;初情日龄迟于225 d的后备母猪,第1胎的窝产总仔数和窝产健仔数有下降趋势,第2胎的窝产健仔数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因此,后备母猪初情日龄应避免迟于225 d,最好控制在195 d前。

初配前的发情次数对提高后备母猪繁殖性能同样重要。本试验分析表明,初配前发情次数每增加1次,初配日龄提前约5 d。这对缩短非生产天数、降低后备母猪饲养成本十分有利。此外,试验数据也显示了初配前有2次或以上情期的可明显提高后备母猪前3胎窝产健仔数。因此,后备母猪初次配种前最好有2次或以上的发情期

初配日龄也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4]。陈亚新等认为,美系、法系后备母猪最佳初配时间为240~260日龄[5]。单妹等研究表明,初配时间为7.5~9月龄(日龄约为225~270 d)的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繁殖成绩最优秀[6]。然而,本试验结果表明,后备母猪在225~255 d、255~270 d、270~285 d等3个区间初配日龄的产仔性能没有明显差异性,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应在225~285 d比较合适

综上所述,后备母猪的初情日龄应控制在195 d前,初次配种日龄在225~285d内,并有2次或以上情期经历为适宜。

3.2后备母猪诱情方法

一般来说,影响后备母猪初情日龄的最重要因素是饲粮营养水平。138日龄长大二杂后备母猪饲粮中的粗纤维和粗脂肪分别提高到3.5%和6.2%可使母猪初情日龄、初配日龄提早,同时初情背膘厚度增加约1 mm[7]。另外,做好诱情和环境控制工作同样至关重要。后备母猪在160日龄左右应当与成熟公猪直接身体接触,并控制每天上、下午各接触1次,每天接触15 min以上;光照时间、强度要保持充足和稳定,光照时间不应低于16 h,光照强度不少于200 lx。外源激素诱导是提前初情日龄的一种有效措施。外源激素主要起到调节母猪生理周期的作用。由于初情前后备母猪对外源激素比较敏感,因此外源激素诱导后的发情率一般可以达到90%以上。研究表明,6.5月龄(约195日龄)未有初情记录的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注射FG600可将初配日龄提前7 d,窝产健仔数增加0.18头,利用率提高12%,断奶配种间隔缩短3.16 d[8]。除以上外,强化母猪的选育选留工作、建立完善后备母猪库和淘汰标准、降低饲养密度、加强抗体监测力度等方面措施使母猪初情和初配日龄提前,增加初配前发情次数。

作者:陈志林1,吴德铭1,钟淑琴1,刘文敏1,龚朋飞1,张守全2

(1.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云浮527400;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省农业动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

 编辑:姚红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推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