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中后备母猪返情率更高...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猪场为母猪配种时,要考虑到第一次配种的后备母猪和断奶母猪是有很大区别的。几乎所有断奶母猪再次开始配种时都处于分解代谢状态(哺乳期间体重和体况下降),这对进入发情和维持妊娠过程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在配种期间,后备母猪并没有处于这种分解代谢状态,因此他们的生产性能应该是最好的。
然而,我们分析了来自PigCHAMP Pro Europa数据库的数据(30万头母猪), 2018年第一次配种的结果如图所示,我们发现:
图1:产仔率和返情率,第一次配种,2018年(689,024次配种),PigCHAMP Pro Europa数据库(301,250头母猪)。
前2次配种的返情率和产仔率都是最差的。在第二次配种周期,因母猪在第一次泌乳后进行配种,这种较差的生产性能是可以预料到的。众所周知,在第一次哺乳期间,体况的下降通常大于随后的哺乳期。然而,在第一次配种周期中,按理说,后备母猪处于最佳的身体状态并具有足够的体脂储备,其结果却低于人们的预期。
进一步观察配种结果,不同类型的繁殖失败如下所示。
表1:2018年第一次配种后的繁殖失败(689,024次配种),PigCHAMP Pro Europa数据库(301,250头母猪)
后备母猪和母猪之间最显著的差别是:
-
如前所述,较高的返情率和平均返情间隔。也就是说,后备母猪在配种后第38-44天之间返情,返情较晚。
-
与上述情况相关的是,妊娠阴性的后备母猪的比例也较高:未检测到发情,或在授精后流产。
-
最后,后备母猪在妊娠的后半阶段更常见流产:流产和空怀母猪的比例高于其他阶段。
根据以上结果,导致其生产性能低于预期的可能原因是:
-
我们不完全了解后备母猪。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相比具有一些不同的特征:发情期短且不规则,更难检测到其发情,且宫内授精难度更大。可能未充分考虑后备母猪的这些差异。
-
后备母猪现实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后备母猪的优势不在于其未经过上一个哺乳期,而其劣势是需要适应猪场现有的疾病情况(即使是自繁自养的后备母猪,也需要一定程度的适应)。 在妊娠检查后对后备母猪进行分组困难更大。
-
通常,后备母猪是猪场中胎次比例最高的母猪。故后备母猪的生产性能低于预期会显着影响猪场的整体生产性能。
-
第一个配种周期的生产性能与母猪的整体表现密切相关。 因此,如果在第一个配种周期中获得了较高的生产性能,那么母猪很可能在随后的生产周期都将保持较高的生产性能。
从数据看来,很明显,总体上说,养猪业有待改进的领域(可能会变得非常有利可图)是与管理后备母猪有关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