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推广 » 其他 » 正文

影响疫苗效果的因素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1-06-09  来源:🔗华南生物  💛4986
核心提示:当前,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疫苗在现代养殖中普及率越来越高,疫苗免疫接种已成为规模化养殖场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

当前,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疫苗在现代养殖中普及率越来越高,疫苗免疫接种已成为规模化养殖场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部分养殖场在免疫接种后,抗体水平参差不齐,甚至仍有发病情况。因此认真分析影响动物免疫效果的因素,加强动物免疫接种工作,是做好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下面就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一 · 疫苗因素

有效抗原含量能够刺激动物机体产生高水平保护性抗体,抗原含量不足会影响免疫效果。引起疫苗抗原含量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储存运输条件不当,如运输过程中温度太高,灭活苗进行冷冻储存等均会导致疫苗抗原含量降低;

(2)疫苗储存时间过长超过有效期;

(3)疫苗稀释方法不当;

(4)不当的疫苗混合,不同疫苗之间混合可能会引起免疫接种的效果。

二 · 操作因素

操作不规范会直接导致免疫失败。疫苗接种量过大,抗体形成受到抑制,出现免疫耐受或毒性反应。接种剂量过少不足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抗体,进而不能产生有效免疫力。接种途径不当,没有按说明书规定途径免疫接种也会导致失败。如果不了解动物正在使用抗菌素,对疫苗的免疫效果也会有较大的影响。

三 · 疫病因素

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疫病因素包括免疫抑制病、病原变异等。

病原变异会直接导致我们针对此病原的疫苗所产生的抗体不能够有效地杀死抗原,从而造成免疫失败。免疫抑制性疾病会侵袭、损害动物机体的体液或细胞免疫器官,使淋巴细胞生成受到破坏,降低或不能产生免疫球蛋白,导致免疫应答功能紊乱和免疫机能障碍,使禽群对疫苗接种的应答反应性降低,进而出现免疫抑制现象。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疫病较多,有马立克氏病、禽白血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球虫病等。

四 · 动物自身因素

动物自身的健康状况、母源抗体水平也会影响疫苗免疫的效果。

动物自身的健康状况分为发病状态、亚健康状态、健康状态。不同状态下对于同样的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水平会参差不齐,只有让禽群处于最佳健康状态才会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

母源抗体是把双刃剑,既可以保护初生动物,也会干扰初生动物的疫苗免疫效果。假如养户未对自己舍内的各种母源抗体进行监测,导致疫苗接种时间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疫苗免疫效果:过早接种时母源抗体滴度较高,免疫接种后疫苗被母源抗体中和,导致免疫失败;过迟接种时则产生免疫空白期。

五 · 环境和管理因素

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接种疫苗,如高温、寒冷、阴雨、过度潮湿等,可能会导致免疫失败。

饲养密度太大、通风不良、环境卫生差等易诱发应激反应,环境中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动物极易受到感染,若这种情况下接种疫苗,会影响疫苗效果,导致免疫失败。另外,在疫苗免疫前后两天,使用不当的消毒药会对疫苗效价产生影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

六 · 营养因素

营养不良或过剩会导致免疫器官受损,影响免疫接种效果。例如缺乏维生素A和微量元素均会导致淋巴器官萎缩。另外,饲料原料变质,饲喂含霉菌毒素的饲料会导致胸腺淋巴萎缩和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下降,引起免疫抑制。

七 · 药物因素

药物通过抑制和杀灭病原达到治疗和预防疫病的目的。许多药物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

免疫接种细菌活疫苗前后3d内,不能使用杀灭和抑制该种菌苗的药物,否则会导致免疫失败。抗病毒药物会影响病毒性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所以在接种病毒性活疫苗时不能使用抗病毒药物。免疫接种期间使用免疫抑制性药物(氯霉素、卡那霉素、地塞米松等),会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减少,进而影响机体免疫应答反应。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