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近三十年在南农的教书育人生涯,精力主要投在指导研究生、做科研发论文、学术活动、疫病防控、讲课和编教材等方面,后者最主要是编写《兽医微生物学》。2001年9月出版第三版,2007年8月第四版、2013年1月第五版,直到 2021年8月底出第六版,二十多年始终“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申请编写
兽医微生物学是兽医专业的重要课程,不可或缺。1979年农业部委托甘肃农大廖延雄教授主编全国统编教材《兽医微生物学》,1980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1988年廖延雄教授等修订再版,称为第二版。不过,那时教材封面并不标明主编姓名,只署主编工作单位。
廖延雄教授1980年调离甘肃农大到江西省科学院工作。记得第一次与廖谈到《兽医微生物学》,是1990年在福州参加中国微生物学会的学术会议,我表示有意续编《兽医微生物学》新版,廖先生毫不含糊表态,甘肃农大现在没实力能当此任,你合适。核心教材的主编单位一般都按“习惯法”,由单位“世袭”。廖是盛彤笙教授早年在中央大学的助手,盛先生对我青睐有加,廖早有耳闻,有此决断,不足为怪。只是那时时机尚未完全成熟。
《兽医微生物学》第一、二版封面
1992年我由副教授晋升教授,1997年中华农业科教基金接受高校教材编写申请,3月18日我通过南京农大教务处,递交《兽医微生物学》教材修订申请。8月6日,教务处蒋宝庆处长告知,申请批复,让我填报合同书。看了批件,才知是批准我和吉林农大刘清河共同主编这本教材,令我极感意外,编教材这样的大事,怎么能拉郎配?我搭的编写班子除南农外,还包括第二版的编写单位甘肃农大、华南农大及扬州大学(原江苏农学院),再加中国农大,事先都已联络达成共识。刘清河是吉林农大教畜牧微生物学的老师,教兽医微生物学的另有其人。于是我与刘老师联系,问他是否愿意参编,但是主编只有本人一个。刘老师很爽快,表态同意。中华农业科教基金委也无异议,顺利解决。
三版开编
1997年10月6日,《兽医微生物学》第三版编写会在南京农大召开,讨论了全书的篇章安排、编写分工及注意事项等,7日在南农主楼前合影。当晚编写人员参观我刚搬迁的卫岗新居,面积110平米,这是翟虎渠当校长敢做敢为干的实事。而后小宴,众人兴高采烈,举杯痛饮。刘清河与黄青云同一间房,第二天早上,黄发现刘不在床上,不知什么时候滚到地上,坦然大睡。刘快人快语,饮酒也爽,尽管酒量并不算大。此后的几年,编写组彼此相处十分融洽。世界之大,有时却小,刘清河的小女儿刘彤 2003 年考入中国农大,师从杨汉春攻博,2006年6月10日博士论文答辩,表现出色,我是答辩委员会主席。编一本书串联两代人。
《兽医微生物学》第三版编者
左起:刘清河 杨汉春 黄青云 陆承平
董国雄 吴润 姚火春
黄青云曾是华南农大欧守杼的助手,吴润曾是廖延雄的助手,董国雄曾是江苏农学院方定一的助手,江苏农学院以前叫苏北农学院,后来并入扬州大学。欧、方、廖都是第二版的编者,董、吴又曾编写有关细菌检测的教材。
董国雄(1939-2018)苏北农学院兽医专业1963年毕业,留校在兽医微生物学教研组工作。我1963年入学,他带实验讲课声音洪亮,板书悦目,很受学生欢迎。黄、董、吴三人分担总论及细菌学各论若干章节的编写,董编写难度较大的肠杆菌科。刘清河来自吉林农大,该校韩有库是第二版的编者,刘承担编写真菌学两章及结核菌等章节。中国农大的杨汉春是后起之秀,填补了罗仲愚1968年去世后该校兽医微生物学的人才断层,杨承担免疫学基础章节的编撰,共7章。
南农的编者除本人外,还有陈怀青和姚火春,陈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能干能写,不可多得,写出第五章“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初稿,之后去了美国,否则可发挥更大的作用。本人编写总论、细菌学各论的剩余章节及病毒学全部,曾协助徐为燕老师编写《兽医病毒学》教材,有基础。姚火春编写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名词英(拉)汉对照及索引。旧版教科书没有索引,考虑到师生使用教材查找的需要,增添此附录,明知吃力难讨好。
陈怀青博士论文答辩
除了索引,每一章配有插图, 开头增写内容提要,结尾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再有复习思考题,至少在形式上与国外经典教材接轨,只是没有彩图。
编写组人员较少,主要是考虑实际工作效率。编写人多,阵容庞大,有利于扩大教材的使用范围,但是编者各执一词,体例不一,人多事杂,交稿拉锯,弊端显而易见,不如防患于未然。
编写此版教材,强调必须参考国外的最新专业文献,取法乎上,不抄国内的“二手货”,杜绝以讹传讹。1997年初,我从德国带回吉森大学动物卫生研究所所长Baljer教授赠送的一些英文版微生物学新书,如《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最新的第8版、Murphy等《 Veterinary Virology 》第3版 、 Quinn等《Clinical Veterinary Microbiology》等,又购置一些工具书,以供查阅。贲昆龙编写的《实验猕猴的疾病防治》,虽然不厚,但是查阅猕猴及其病毒名称,很有用。那个时代,查阅英文文献费劲,既没有专业外文书的网购,又缺乏经费,与现在的便捷,不可同日而语。
编此教材之时,正是刚刚由中文手工打字机向电脑过渡之际。于勇女士这时来到教研组,处理中文文字稿,成为得力助手。于谙熟汉字五笔打字,指法灵,动作快,你一边口授,她一边敲打电脑键盘,话刚说完,文稿就已打出,可谓神速。于勇打字之快,当时全校都是排得上号的。书稿多是手写,对我的笔迹熟悉,别人的,也能很快适应。2001年初,因为书稿要赶交出版社,加夜班,于在实验楼七楼操作电脑,我在研究生院所在的教学楼三楼办公室,于送稿给我校阅,已是夜间11点多,几上几下,不知疲倦。凡事有利有弊,于勇打字快,有依赖,我多年后才姗姗起步,自己动手上电脑,打字笃悠悠,结结巴巴。
中途插曲
教材编写启动一年后,忽然半路杀出程咬金。我无意中申报的《动物保护概论》入选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一经落实,负责此事的高教出版社孟方紧追不舍,1999年国庆节前必须出版,只好将《兽医微生物学》的编写向后推延,反正农业出版社没人催促。1999年7月底我去京,到麦子店的农业出版社,见负责教材的叶岚女士,告知《兽医微生物学》暂时交不了稿,拟推迟到年底,听者不悦,说怎么可以乱插队。我自知理亏,只得陪笑道歉。后来又申请延期一次,拖到 2001年4月,才最后交稿。
事实上,1998年5月我已经着手《兽医微生物学》的编写。每本书的第一章都是最重要的,此章黄青云编写,后添加他的助手陈金顶。我逐字逐句斟酌,提出修改意见,还增配插图。12月中,杨汉春完成免疫学7章的编写,我次年年初读完,感觉不错,比较省心。春节寒假回上海父母亲处,读董国雄、刘清河、吴润、黄青云所写书稿,记得2月14日星期天,整整三小时看完并修改刘写的结核菌、副结核菌这部分。
3月下旬,在南农图书馆多次查阅细菌分类伯杰手册,基本完成相关书稿的修改。腾出手来,全力以赴编写并完成《动物保护概论》。2000年1月,杀回马枪再编《兽医微生物学》,与编者往返修改书稿。增写某些内容,比如气单胞菌等,1990年前后,国内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暴发流行,大批鱼类死亡。陈怀青与本人分离鉴定病原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有关毒素等毒力因子的内容经过时间的沉淀,得到公认,写入教材。1998年江苏猪群暴发猪链球菌病,并致人类死亡,本人与姚火春等排除其它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及时诊断病原为猪链球菌2型,猪链球菌因此写入教科书。七年之后,2005年四川又暴发一次猪链球菌病,那是后话。
2000年9月,开始编写病毒学部分的章节,之前收到陈怀青从美国寄来的1999年病毒分类报告,还有Flint等编著2000年出版的英文版《病毒学原理》等新文献。虽有徐为燕主编《兽医病毒学》教材的基础,但是新的进展及变化还是比比皆是,未敢掉以轻心。增写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病毒的准种、病毒引致的细胞凋亡等段落。
三版交稿
2001年春,除了大年初一,每天都修改书稿。书稿随身带,跟着旅行、探亲、出差、开会。这年3月13日,农业出版社教材中心彭明喜来电话,“最后通牒”,要求《兽医微生物学》4月底交稿。第二天,写好《兽医微生物学》第三版的内容简介及作者名单,传真发出版社。4月28日,根据廖、徐两位审稿意见,修改有关章节,当晚12点完成。晨光熹微,次日乘10点的中国民航航班飞北京。直奔农业出版社,将《兽医微生物学》第三版全部纸质书稿及刻录的光盘交责任编辑江社平,江是徐为燕主编《兽医病毒学》的责编,老熟人,此时出版社的教材还是由各个行业的责编兼管。下午教材中心的彭明喜在附近长城酒家招待晚餐,武旭峰作陪,20点乘东航航班回宁,如释重负,结束紧凑一天。
大约一个月后,出版社告,《兽医微生物学》的插图不合要求,于勇重新扫描,制成光盘,5月30日寄北京。7月13日去北京,农业出版社取《兽医微生物学》清样带回南京,又带上旅途去兰州开会,7月24日晚在兰州校完全书,包括索引,托杨汉春25日带京交出版社。8月下旬赴京开完几个专业会议,31日上午,我去出版社拿到三校清样,入住附近的中欧宾馆310房,全力以赴校正索引词条,并根据正文清样,将页码注明于索引的相应词条之后,索引共32页。第一夜失眠,干脆午夜起来再干。第二天一天,弄好80%,中午自我犒劳,中欧宾馆点雪菜蒸鳕鱼,首次品尝中国厨艺加工的进口海鱼,味道不错。第三天中午11点半,完成最后几页,交稿武旭峰,退房去机场回宁。偶照镜子,发现两眼布满血丝夹杂少许出血斑,吃了一惊。
《兽医微生物学》第三版封面
南农兽医微生物学课程的开设,原先因专业不同而异,五年制的兽医学、四年制的兽医公共卫生以及二年制的兽医生物制品,各不相同。我接管后,把他们全部合班,阶梯教室上课, 教材也一样。反对者说,学制都不一样,怎么可以?我说,讲的兽医微生物学原理是一样的,各取所需。不是提倡启发式教学吗?难道还要像教中学生,搞应试教育定身打造?事实胜于雄辩,考试结果,考得好的,三个专业都有。有些非五年制的学生,后来同样成为业界佼佼者。
自当学生以来,我听过不少人讲课,见贤思齐。忖度凡是讲得好的,第一就是要清楚,要讲清楚就必须想清楚,精神饱满,深思熟虑,没有废话。第二要有重点,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效果难好。第三要引人入胜,语言幽默,掌握节奏,通过实例或者故事,循循善诱,启迪心智,与听者互动。我当了院长之后,出差多,课程难调难排,加之年轻教师要有工作量,所以后来我只给研究生上课,虽非本愿。进入多媒体时代,讲课的教师可能看不到学生心领神会两眼放光,但是课上得好不好,还是心知肚明。心不在焉的,好得了?
《兽医微生物学》第三版终于在2001年9月出版发行,三个“头衔”: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华农业科教基金资助编写。全书96.5万字,612页,作为本科生教材,超厚。《兽医微生物学》1980年第一版和1988年第二版都比较薄,分别是53.6万字和62.2万字。当初不像现在可以上网查资料,国内中外文参考文献都难找,多给一点资讯,便于阅读和理解,干巴巴的提纲式的教材可能符合教学大纲的规范,但不能应付实际使用的需求。国外的权威教科书,多是长篇巨著,都是教学用书,不是讲义,不一定全要讲。为此,第三版特地将正文分大小字排印,大字是重点,小字供阅读参考。这本超厚教科书开了一个先例,后来焦新安主编《食品检验检疫学》,77.2万字,497页,出版社嫌厚,焦就以我这本书为例,拿来堵嘴。其实我的初衷,是本科生教学用书,研究生兼用,并非求厚,木已成舟,无话可说。
大师主审
《兽医微生物学》第三版的主审是廖延雄和徐为燕,两位兽医微生物学前辈德高望重, 学术造诣深厚。2000年5月中旬开始,直到 2001年3月,将完稿的各章打印本陆续寄廖、徐。廖先生在南昌,时任江西省科学院院长,虽然公务繁忙,但是审稿非常认真而且及时,甚至写新年贺卡也不忘微生物译名的更正。廖先生还是第四版的唯一主审, 徐先生已于2004 年1月病逝。
廖延雄贺年卡
廖先生学贯中西,知识渊博,谈吐幽默,妙语连珠。1980年春,我在南农读硕之时,参加过蔡宝祥老师在南农举办的全国家畜
传染病讲习班,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16人陆续登台讲学。在我印象中,鲜明生动讲得最精彩的,如果排“前三甲”,廖延雄、方定一和周泰冲,当之无愧。学问好很重要,讲得好也很重要,尤其是教师。茶余饭后,廖先生喜欢讲笑话,一次谈到,某中国主人宴请讲英语的外国客人,开始寒暄,客人夸主人家客厅陈设非常雅致,接着夸女主人非常漂亮。主人答谢,两次都说“哪里!哪里!”翻译译为:“where ?where?”,外客一脸茫然,心想真奇怪,说你太太漂亮,还问哪里漂亮,怎么这么较真?廖晚年出版一本小书《廖延雄谈笑集》,趣味良多,科学家有此类作品,屈指可数。近年看到廖写的回忆录,极具历史价值,文笔流畅,可读性强,比如“回忆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等。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出版的《国际病毒分类与命名》是重要学术文献,第 2、3、4 次报告,均由廖先生翻译,分别在1974、1980 和 198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译名之准确、定义之精炼,至少影响国内两代学人,促进了中国病毒学的发展。晚年先生回忆:1974年的中译本,短期内销售一空。头一次翻译许多新的病毒名,花200小时以上,查出第一原作者的论文,弄清病毒名称的含义,力求准确无误。后来ICTV第5次病毒分类报告出版,廖先生联系科学出版社二室,虽然还是出版前三次报告中文版的老熟人,但遭“婉拒”,时过境迁,这种不挣钱的纯学术著作,当时没有预算。1995年10月廖先生来函,鼓励我承担第6次病毒分类报告中文版的翻译,如果能找到愿意出版的出版社的话。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廖先生年近八旬,以抱病之身,不厌其烦,对书稿提出诸多宝贵意见。几乎每一章都有批注,往往用蓝色圆珠笔抄下有关段落,然后再用红色圆珠笔写上改动的文字,包括中外文名称、符号、提法到内涵,凡是改动处,皆有交代,字迹工整,一目了然。治学严谨,呕心沥血,言传身教。曾请先生为第三版作序,叙述了《兽医微生物学》教材编写出版的历史过程,出版社认为不太对路,我另写前言,将此内容编入绪言的最后一节,给兽医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添上精彩的句号。先生审此教材的一些情节,我在《东西鸿泥》一书中,有文述及。
廖延雄审阅修改书稿(左)及廖延雄信(右)
徐为燕老师的人生经历主要在南农,曾主编《兽医病毒学》,笔走矶珠著作存,我写有回忆文章,此不赘述。他当时已经退休, 被姚龙涛请到上海奉贤兽医站当顾问。2002年9月,弟子及同行一百余人齐聚奉贤,少长咸集,兴高采烈,贺先生八十华诞,韩冲和我都曾作诗祝寿。
寄去的书稿,徐老师书面回复,见解精辟。比如:牛瘟兔化弱毒疫苗当年消灭牛瘟,就是靠它,后来使用非常有效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就是受启发研制的。又说:你称鹅源副黏病毒,很好。命名为鹅副黏病毒是不妥的,应该是引起鹅产生临床症状的NDV变异株,此病在国外尚未见报道。
第二排右起第 11 人徐为燕,第 10 人徐为燕夫人计维浓
第三版自2001年出版后,至2005年10月,印刷7次,印数达4.7万册。至2007年,9次印刷6.5万册,全国范围广泛使用。200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推荐,被教育部评为研究生教学用书,“教学用书”的愿望得以实现。2005年,被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评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金玉其外,败絮难除,贵有自知之明。兽医微生物学涉及面广,教科书的篇幅大,学科进展日新月异,错误及欠妥之处真是“在所难免”。
徐为燕审稿意见
编写四版
2005年11月1日填报“十一五”教材《兽医微生物学》第四版申报表。首先确定,新版不再包括兽医免疫学的内容,因为兽医免疫学在多数学校已经独立开课,教材已单独编写。
《兽医微生物学》第四版部分编者
左起:陆承平 刘永杰 严亚贤
其次确定新版的编写人员,吉林农大刘清河及扬州大学董国雄二位退休,由南京农大刘永杰与上海交通大学严亚贤接替编写相关章节,两位新人登场。原来编写兽医免疫学部分的杨汉春,参加病毒学部分,增写病毒诊断一节,并修改病毒学的其它章节,11月中,我将这部分书稿的光盘交杨。之前我根据当年出版的病毒分类报告,做了更新和修改,增写与水产动物相关的无脊椎动物病毒以及噬菌体。
一个有趣的插曲,我在阅读 2005年ICTV第8次分类报告时,发现分类表中有Hexovirus属,但是正文中却没有,10月8日我发电子邮件问ICTV 的秘书长Faquet教授怎么回事,次日即答复,表示“祝贺”找出错误,并致谢。那时电子邮件在国内日渐普及,提供了极大方便。F教授可能颇感奇怪,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社出的厚达1259页英文洋洋巨著,这个中国人这么快就挑出毛病?其实我只是“看门道”,首先看病毒分类表,里面眼生的,马上去查正文,因此发现。
《兽医微生物学》第四版封面
第三个重要改变是,突出兽医微生物分子检测和分子致病机理的内容,推出机会致病菌的概念,体现病原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另一层面。同时介绍细菌群落和密度感应系统涉及的生物被膜(biofilm),指出不能误解为 生 物 膜(biological membrane),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切不可混同。此外,全书浓缩传统的表型描述及相关检测操作步骤,完成兽医微生物学的跨时代转身。
第四,力求名称的准确和规范化。由外国人姓氏音译的细菌或病毒名称,全称后面去掉“氏“字,比如“革兰氏染色”简化为“革兰染色”,“沙门氏菌”简化为“沙门菌”,省略“氏”字,无损其意。五四时期,怕国人不解洋姓,“马克思氏”、“高尔基氏”、“巴斯德氏”滥觞,后来这些“氏”字不都去掉了吗?医学微生物的同行不谋而合,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科书中已经这么做了,我们何乐而不为?积习难改,微生物学界我尊敬的两位前辈程光胜和周德庆都不愿改,一些早先定下来的涉及标准的文件,更费周章。只能待以时日,瓜熟蒂落。
“霉形体”是盛彤笙主张的正确译名,但是此前已有人译为“支原体”,普遍采用,积重难返,盛先生深以为憾。经廖先生同意,第四版改为支原体,不再用第三版的“霉形体”之名。毕丁仁是支原体的专家,他告知,“ 禽败血支原体”是拉丁文名“M.septicum”字面的翻译,败血之意没错,但是对这个名称作者有注释,说明它并不致败血症,临床表现也是如此。第四版采纳毕见,改为“鸡毒支原体”,了结一段多年的公案。
四版新书
第四版责任编辑武旭峰非常认真,抓得也紧,他在编审过程中发现不少极易忽视的错误,及时沟通并纠正。2007年8月6日开会路过北京,入住颐泉山庄,姚火春从出版社取来全书清样,两人校阅发现遗漏之处。次日找来在京工作的李焕荣、龚霞,忙了一天,帮姚弄好索引页码。8日上午再作检查,写便条说明注意事项,下午姚专程送交旭峰。
8月中在北京长城饭店参加殷宏牵头与欧盟合作的国际学术会议,15日下午我和刘永杰、严亚贤抽空去附近的农业出版社,旭峰给我们看了美编设计的此书几个封面,从中挑出满意者。7月此书出版,80万字,字数比前一版减少16.5万字,主要是去掉免疫学章节之故。
2008年此版《兽医微生物学》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次年南京农大的“兽医微生物学”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其实这些都是浮名,对我而言,已不需要这些证书证明我的水平。相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白纸黑字,有目共睹。我最担心的是,突然在哪个地方又发现一个非改不可的错误。事实就这样,每一次印刷之前,都会告知武责编,哪些需要修改,以免贻害读者。
第四版出版后,2008年7月15日我收到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马兴树来信,说“该书极优秀,发现一些瑕疵,贸然斧正”,提出书中52个值得商榷之处。我与马老师素昧平生,他如此认真,肃然起敬。10月16日我回复:“统计一下,你所提出的更正有52处,除9处未采纳外,其余均已修正。有的提得特别好,例如第311页的‘病毒的遗传和进化’,这本是按老套的提法,改为‘病毒的变异与演化’,与实际内容更相符。再如第427页‘很强的特异性’,改为‘很强的专一性’,更准确到位,改得好!这些都反映了你的学术素养及敬业精神,令人赞赏。”“ 你指出的那些错误,第二次印刷时已改了一些,更多的将在第三次印刷时解决。”信中还讨论了微生物学发展分期、病毒的译名、专业术语的翻译等问题。“torovirus”一词,马建议译为“花托状病毒”,当初我其实考虑过,感觉不到位,未用,音译为“凸隆病毒”。在编写第五版时,看到有人译为“环曲病毒”,比较贴切,采纳。多少年过去,马信的具体内容虽然印象逐渐淡薄,但是这事始终铭记在心,编书讲课,众目睽睽,千夫所指,只有一丝不苟,才能经得起检验。
再接再厉
2011年7月11日,在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召开《兽医微生物学》第五版编写会,所长殷宏热情接待。甘肃农大吴润因身体欠佳,由曾巧英接替,甘肃农大在中国兽医教育史上举足轻重,岂可无人?陆承平、刘永杰、杨汉春、姚火春、严亚贤、陈金顶、曾巧英7人全部到会,任务分工,驾轻就熟,改错补正,如此这般。第五版编写的指导思想是,结合国情的同时,更注重国际接轨,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陆生及水生动物法典涉及的微生物病原,编入相关章节,包括蜂房蜜蜂球菌、箭毒蛙壶菌等。附录除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名词英(拉)汉对照及索引外,增加一个附录:兽医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兽医微生物学》第五版编者(左起:陈金顶 刘永杰 杨汉春 曾巧英 陆承平 严亚贤 殷宏 姚火春)
第五版编写实际上2011年初已经开始,主要是对第四版修改补充,不出差在宁时,每天弄一点。心定不赶时间,发现第四版的一些不被注意的小问题,例如波纳病毒感染树鼩(Crocidura leucodon),不是树鼯 (Tupaia glis)。感染黏液瘤病毒及兔出血症病毒的是欧洲的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不能译为欧洲兔,否则会与欧洲野兔(Lepus europaeus)混淆。
病毒学根据2012年ICTV出版的第9次病毒分类报告修改更新,不是难事。但也有特例,上世纪九十年代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肆虐我国的养殖对虾,起先误以为是杆状病毒,后来确定为新病毒,属于线头病毒科,第四版及第五版的表述都明白无误。当时还报道了对虾的一些其它杆状病毒,但是2012年的ICTV分类报告中查无踪迹,哪去了?教科书应有交代。博士生邵靓聪明能干,3月下旬查到杆状病毒的分类专家法国图卢兹某教授,发电子邮件询问,第二天就答复,说这些所谓的杆状病毒,应该归于小杆病毒科(Rudiviridae)。匪夷所思,小杆病毒科目前已知的成员都是古生菌的病毒,又冒出无脊椎动物宿主,微生物学真是深不可测。附带一说,做WSSW研究的曾勇,2003年在南农博士论文答辩,此后去烟台大学任教,2021年发表分子溯源研究表明,WSSV起源印度洋,引致同行关注。
细菌学较费心思,新增加了若干细菌科,有的则是调整了原来的分类地位,但是国际认可的新的细菌分类报告迟迟不见,在保持连续性的前提下,大刀阔斧,进行组合,以便读者理解。噬菌体在第三版原是第一章总论的一个段落,第四版独立一章,放在病毒学最后。第五版的这章,严亚贤结合有关科研,充实细菌免疫和噬菌体应用的内容,介绍细菌抵抗噬菌体感染的防御机制。
五版问世
2012年5月中写好第五版前言,修改两次。其他各位的书稿和姚火春编的索引及名词解释亦已到位,5月24日将第五版内容简介、全部书稿电子版发武旭峰。6月5日收到杨汉春修改的部分病毒学章节,再结合OIE通报的疫病名录做修改,6月12日发修改版给旭峰。9月中旬,根据他的反馈的意见,分发刘、严、曾、姚等修改书稿,本人汇总阅改发回。9月下旬电子邮件与旭峰讨论封面设计。
《兽医微生物学》第五版封面
12月1日,我在北京中苑宾馆参加中国农业科学杂志英文版创刊 10周年会,上午武旭峰送来《兽医微生物学》第五版三校清样。次日回宁,分发清样给刘、姚,还有已经赶到南京的严、曾。12月10日与武通话,确定书稿的表格(三线表)、各章插图的配比等,之前已将清样电子稿发武。2013年1月24日,在南京收到武责编寄来的快递《兽医微生物学》第五版首批新书15本,长吁一口气。
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兽医微生物学》第五版,86万字,555页。比上一版增加1万字,源于附录“兽医微生物学名称解释”22页。希望名词解释能发挥小字典的作用,国外的权威教学用书都是如此。
《实用病毒名称》封面及作者
2012年,本人参与编写的与微生物学相关的两本书出版:《微生物学名词》及《实用病毒学名称》。前者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编者为第二届微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实际主编是程光胜。我编病毒学部分,并参与其他条目的讨论定稿。后者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编邵一鸣,我承担了除昆虫以外的全部动物病毒名称的编写,繁琐量大,博士生鲁岩全力以赴,功不可没。书中纠正了一些常见于文献的译名,比如“We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 应译为“ 西部马脑脊髓炎病毒”, 而不是“ 西方马脑脊髓炎病毒”,这里的western不是西方,是美国西部,诸如此类。这两本书虽然不厚,但具有工具书性质,影响力超出兽医领域,表明兽医微生物学界几代人的努力得到行业以外的重视。
《微生物学名词》封面及编者
数字化的趋势浩浩荡荡,教学用书概莫能外。刘永杰担此大任,根据出版社的要求,2015年至2017年完成《兽医微生物学》第五版的配套数字化资源建设,为使用该教材的师生提供了多媒体课件、习题库、案例分析等。2017年通过验收,作为中国农业教育在线数字课程配套教材和国家级精品课程配套教材。
第5版出版7年,印刷8次,总印数6.7万本。2014年评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全国40多所农业相关院校使用,不仅用于为本科生教学,在许多院校还作为研究生教学用书。此书的三、四、五版在科研院所及相关单位业务人员中,赢得口碑。田克恭告知,某年他在书店发现本书,立即自费购买作为参考书,我连连拱手称谢。
骑虎难下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古人的旷达与明智,我岂不知?可是知易行难。2018年启动《兽医微生物学》新版编写,我2014年已退休,第六版主编我推荐刘永杰。刘到南农20多年,教学科研一步一个脚印,2020年9月被评为南京农大优秀教师,对这位美女教授,网上一片赞誉。最重要的是,她基础扎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堪当主编之任。可是刘坚不就范,出版社也敲边鼓,要我过渡一下,与刘共同主编第六版。
2018年7月第二期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写会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兽医微生物学》第六版编写正式启动,参编者是第五版的原班人马:曾巧英、陈金顶、刘永杰、严亚贤、杨汉春、姚火春和我,主编陆承平和刘永杰。我本意主编刘永杰在前,但是仍未如愿。刘承诺,实际工作她干,让我坐享渔利,还有什么好说的。分工一如既往,原来写的章节继续。此书出版社的责任编辑王晓荣,原先的责编武旭峰离开农业出版社高教分社,依依惜别,另有高就。
兽医微生物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大数据、高通量、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熟谙微生物表型特点、依靠人力采用经典手段做实验的时代,渐行渐远。取代“肉胎真身”,启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出入生物安全高等级实验室或其它高风险之地,执行既定任务,呼之欲出。当今之世,唯有登高望远,见微知著,深入了解病原微生物的分子特性与致病机理,掌握检测和免疫的现代手段,认识微生物的自然规律,知己知彼,起舞弄清影,星月同辉。
《兽医微生物学》第六版编者(左起:严亚贤 曾巧英陆承平 刘永杰 杨汉春 陈金顶 姚火春)
微生物的分类不断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但是也造成某些乱像。特别是病毒分类,以前只将性质近似的科组建成目,新版病毒分类报告将病毒目空前强化,目几乎无处不在,复杂化,颇有点无中生有的味道。其实微生物客观存在,并不因分类地位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性质,分类只是认知的需要,纯系人为,过犹不及。作为教科书,当然不能不谈分类,抓住病原微生物本身的特点,避开分类学的纠缠,删繁就简,至关重要。某些病毒名称,新版的拉丁文名称往往在种名内套上属名,不厌其烦。与刘永杰商定,不能被牵着鼻子走,病毒的中文种名原来不含属名,只要不错,保持原样,一律不改。另外,考虑到网络的普及, 复杂的病毒分类表格, 第六版免附。
力求文字简明扼要,重要内涵又不至遗漏。编写过程中发现,某些细菌变化比较复杂,例如梭菌、螺杆菌及劳森菌等,曾巧英改写两次,仍不满意,又请兰州兽医研究所的蔡建平修改定稿。这里涉及的艰难梭菌,分类地位已从梭菌属移入新科新属,更名为艰难类梭菌,这种“改名换姓”,在学术界、临床和商家将引发混乱,国际原核生物命名委员会(ICSP)因此表态,推荐艰难梭菌和艰难类梭菌二者都是有效种名。吴宗福提供细菌细胞壁结构的新资料,阐明肽聚糖的侧链多肽与交联桥的特点,反映了有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编书这个活看起来简单,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得好坏,大不一样。现在有些科学家言必称英语,中文母语不讲究,自以为是,无话可说。
写什么,不写什么,或取或舍,全在编者笔下。早先中文的兽医微生物学不包含鱼类病原微生物,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病逐渐增多,且有中国特色。国际规则,家畜家禽之外,野生动物兽医也管,还有鱼病,OIE就这么定的,中国的兽医微生物学教材自然不能置之不理。兽医社会地位不显赫,管的范围倒不小。有人说,范围扩大,兽医微生物学应该改名动物微生物学。此话貌似有理,其实不然。动物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动物的微生物,不一定有致病性,着重于微生物的一般特点。而兽医微生物学, 则是立足于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理论基础的病原微生物,本质上是兽医,不是泛泛的生物学。动物微生物学并不等同于兽医微生物学,后者是特定专业版。
马在中国曾经是六畜之首,现代化的进程让马淡出,经济发展到今天,马又以华丽之身重返前台。犬、猫长期以来排不上号,如今日益受宠,成为人类的伴侣,不可或缺,警犬更不用说,能不兼顾?想把马、犬、猫的病原微生物从教科书删除的冲动,望而却步。
冷僻的病原微生物是否可以不写?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狂犬病在国内已经绝迹,当时编的培训班教材,差一点就把狂犬病毒删了。没过几年,狂犬病死灰复燃,至今未灭。再如非洲猪瘟病毒,直到第五版出版时,仍然是国内没有的外来病,谁想到如今却成了中国养猪业的心腹大患。有的病原微生物常年躺在教科书里休眠,希望永远如此。
记得若干年前在德国读过一篇英文综述性文章,题目是“甜蜜的微生物学”。文章说微生物多糖的生物学意义未可低估,但是研究滞后,方法和手段不像研究蛋白质、核酸那样快捷方便。研究多糖的“甜蜜的”微生物学,其实是苦涩的微生物学。时至今日,也不甜,还没有看到预期的突破。2020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人群暴发流行,刷新了公众对病毒病的认知。苦涩的灾难,造就病毒mRNA 的研究和应用突飞猛进,微生物学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还是想想教科书,数字化的时代纸质版的教科书有没有前途?好像不妙。才疏学浅, 不敢妄言,人云亦云,又不甘心。忽然想到五四时代的一些牛人,大言:“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哪里知道汉字能进出电脑?历史就是历史,不听预言家的。
《兽医微生物学》第六版某章节展示
第六版编写历时两年,2020年8月交稿。责编王晓荣重任在肩,与刘永杰多次沟通书稿的问题。2021年7月,《兽医微生物学》第六版三校样出炉, 刘、陆、姚三人,就近请来严亚贤,一个月内再次认真通读全稿,作了若干必要的文字修改,例如限定条件的传代细胞系亦可用于制备疫苗等。晓荣责编也提出一些很好的修改建议。8月上旬,第六版封面设计告成,下旬全书开印。绿树荫浓夏日长,2021年8月底,新版《兽医微生物学》终于亮相于世,双色印刷,548页,95万字。
小诗一首,结束全文:
术业专攻一本书,劳劳四版廿年余。
潜心笃学平生愿,喜见新人健步舒。
2021年5月中旬于南京钟鼎山庄山林靓,8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