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基本情况
江西某规模化猪场,母猪总存栏约12000头,三条生产线外加一条后备线,原种猪生产线母猪存栏2000头,一场生产线存栏3000头,二场生产线存栏4000头,后备存栏3000头。
猪场原免疫程序
二
发病情况
该场伪狂犬阴性,2020年场内暴发过蓝耳病,2021年1月份,场内产房仔猪暴发大面积腹泻,种猪群普免后相对稳定,4月份和6月份又开始复发。
1
原种猪生产线
(1)产房
产房中各个周龄段的哺乳仔猪都有发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消瘦,发病率85%,死亡率25%,产房母猪出现腹泻症状,发病率为5%。
(2)配怀舍
部分产房母猪转至配怀舍后出现腹泻症状,以低胎龄母猪为主,发病率约5%;经产母猪症状并不明显。
2
一、二场生产线
(1)产房
一场生产线有5栋产房,其中3栋产房全部发病,多为10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吐奶、消瘦,死亡率为2%~5%。
(2)配怀舍
大群母猪并无明显的腹泻症状,但个别头胎母猪断奶转至配怀舍后即出现腹泻,母猪配怀率降低2%~4%。
3
后备舍
80日龄小猪从保育转至后备舍开始出现小面积腹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0日龄左右,200日龄以上的后备猪基本没有腹泻现象。
三
病理解剖与病原检测情况
1
病理解剖
现场解剖:胃内充满大量未消化的奶瓣,胃肠道鼓气,肠壁变薄,其内充满大量黄色水样稀粪。
2
采集发病仔猪的肠道样品、粪拭子、环境拭子和粪沟样品送检并测序
(1)发病仔猪肠道以及粪拭子检测结果:PEDV和轮状病毒核酸阳性
(2)栋舍粪沟样品以及大环境样品检测结果:PEDV和轮状病毒核酸阳性
(3)对病原进行测序分型:PEDV测序为GⅡa型,轮状病毒测序为G9型
分析:在送检的病料、粪拭子、环境拭子和粪沟样品中均检出大量PED病毒和RV病毒,测序结果显示PEDV毒株为GⅡa型,RV毒株为G9型,综上所述,该猪场诊断为PEDV与RV混合感染。
四
病因分析
1
免疫程序不合理
怀孕70日龄的母猪免疫腹泻活苗,怀孕90日龄免疫腹泻灭活苗,采用此免疫方案,抗体水平大概在20天后到达峰值,过早的进行腹泻疫苗的免疫,会导致仔猪错过母源抗体保护力的高峰期;
2
疫苗毒株选择不当
实验证实,目前PED经典株疫苗对变异株的交叉保护力不足,选择经典株的活苗配合变异株的灭活苗并不能诱导母猪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
3
该场为三周批批次,原种猪生产线因产房构造,无法做到全进全出,仅能做到按小单元洗消后批进批出;
4
栏舍洗消不充分,空栏干燥的时间较短,同时缺乏必要的柴油烘干机等设备,由于产房人员不足导致栏舍冲洗不到位,现场存在洗消盲区。如下图所示。
五
腹泻防控方案
1
调整免疫程序
2
加强生物安全防控
(1)环境消毒
A、产房增派人手,产房清洗消毒后指派专人检查,用生石灰刷白;
B、在猪场道路、产房过道上铺洒2cm左右厚的生石灰;产床上使用干粉消毒剂,保温箱内铺洒密斯陀。
(2)生产管理
A、同空间同时间段,产房断奶操作与母猪上产床不交叉,按批次化生产;
B、产房以单元为单位各司其责,人员不交叉走动,1周内必须在产房驻扎;
C、产房过道门口放洗手和脚浴消毒盆,人员进出强调洗手消毒;
D、剪牙、断尾等操作延后到7日龄以后进行,产仔一周内人员尽量不上产床,若上产床穿戴一次性鞋套和一次性手套,用后不交叉,及时处理;
E、生产器具(注射器、针头、扫把、粪耙等)需进行消毒,不同单元间严禁交叉使用。
(3)后备猪管理
A、每批上床母猪后备猪设立单独的分娩单元;
B、尽量做到头胎母猪与其他胎次母猪分开饲养。
(4)粪便清理
A、无论在哪个区域发现母猪腹泻,立即将腹泻母猪赶到隔离舍进行治疗,对腹泻母猪及其周围母猪及时肌注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4mL/头,同时将粪污及时清理并消毒;
B、在产床上下粪便清理过程中注意减少交叉,同时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保证栏舍干燥)。
(5)环境温度设置
A、母猪分娩后一周内猪舍大环境温度保持在26℃左右;
B、仔猪保温箱局部温度控制在32℃,新生仔猪前三天养成在保温箱睡觉的习惯,局部温度以后每周下调2℃。
六
防控效果
该场通过疫苗免疫程序调整,改善饲养管理,采取一定的生物安全措施,猪群的腹泻现象在免疫15天后逐渐得到控制,当年直至12月份一直没有出现仔猪腹泻的情况。
资料来源:科前猪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