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2025年01月27日 星期一 13时18分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推广 » 其他 » 正文

技术推广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推广
点击排行

年度报告|2021年度奶牛场关键生产性能指数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2-02-10  来源:🔗一牧云  💛11398
图片

2021年度奶牛场关键生产性能指数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牧场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牧场管理者和生产者对信息化和数据在牧场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认识更加深刻,对专业数据分析的要求和需求越来越高,牧场经营者期望能够利用数据客观评估自己牧场的关键生产性能,并与国际和国内牧场进行“对标分析”和交流,以期帮助牧场持续改进和提升,通过对一牧云(YIMUCloud)服务的分布在全国牧场生产数据进行分析,期望不断完善并逐渐建立起奶牛场关键生产性能评估标准和对标依据,为中国奶业可持续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0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一牧云(YIMUCloud)“牧场生产管理与服务支撑系统”,截至2021年12月31日(后文中提到“当前结果”,均代表截至该日的数据)对一牧云(YIMUCloud)当前服务的分布在全国24个省(区市)334个牧场(图1),954679头奶牛的生产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

图片

图1 一牧云(YIMUCloud)当前服务牧场所在省(区市)分布图(单位:头)



对所有牛群数据按照如下标准进行筛选:

1. 一牧云系统中累积数据超过一年;

2. 繁育信息有连续、完整录入;

3. 最近6个月牛群结构稳定,牛群规模>200头,剔除完全为后备牛的牧场;

4. 截至2021年12月,仍有数据录入的牧场。

最终筛选出共包含牧场258个,合计在群牛815825头,成母牛418586头,泌乳牛366213头,后备牛376873头。

02

牛群概况

图片
图片

注:1参考范围为所有牧场对应指标的第25%分位数及第75%分位数区间;

2中位数,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它不受少数几个极端值得影响;

3成母牛平均泌乳天数指包含泌乳牛与干奶牛的泌乳天数,干奶牛的泌乳天数为产犊日期至干奶日期;

4以上指标均为牧场截止至2021年12月31日当日数据统计得出。

一牧云平台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牧场共258个,平均群体规模为3162头(同比增长150头),其中平均饲养成母牛1622头,泌乳牛1425头,后备牛1461头,平均成母牛比例52.5%(同比下降4.8%),平均成母牛中泌乳牛占比87%,怀孕牛占比49.2%,参考范围45-56%。生产指标方面,泌乳牛平均泌乳天数为172天,参考范围160-187天,成母牛平均泌乳天数为197天。

03

成母牛繁殖关键指标

图片
图片

表3 成母牛繁殖关键指标描述性统计

繁殖方面,2021年成母牛21天怀孕率平均值为23.4%,相较于2020、2019年分别提高了1.4个百分点、4.6个百分点,2021年配种率(发情揭发率)平均表现为60.3%,相较于2020、2019年分别提高了4.0个百分点、10.8个百分点。成母牛受胎率平均为37.5%,与2020年持平,与2019年相比降低1.7个百分点。具体年份对比详见图2。
图片

图2 2017-2021年成母牛主要繁殖指标变化趋势

此外,头胎牛受胎率略高于经产牛(1胎,2胎,>2胎分别为40.1%,36.5%,35.1%),首次配种受胎率高于第二次、第三次及以上(第1次,第2次,≥3次分别为41.3%,38.6%,32.9%);其他繁育指标方面,150天未孕比例26.2%(同比升高2.6%),平均首配泌乳天数69天,平均空怀天数为134天,平均产犊间隔为402天,孕检怀孕率为61%。





04

后备牛繁殖关键指标



图片

表5 后备牛繁殖关键指标描述性统计

后备牛繁殖表现中,2021年后备牛21天怀孕率平均值为30%,相较于2020、2019年分别提高了2.5个百分点、8.3个百分点,2021年配种率(发情揭发率)平均表现为51.4%,相较于2020、2019年分别提高了6.1个百分点、12.4个百分点,增长较为明显。但后备牛受胎率平均仅为53.8%,与2020年相比低1.6个百分点,与2019年相比低2.4个百分点。具体年份对比详见图3。



其他指标中,牧场平均首配日龄425天(同比降低17天),平均受孕日龄472天(同比降低10天),17月龄未孕比例14.8%。后备牛繁殖表现持续提升,表明了牧场进些年对后备牛管理的投入与重视。后备牛群为高繁殖力群体,投入较少的精力可获得较大成绩,提高后备牛管理水平是降低牧场运营投资成本的有效手段。
图片
图片

图3 2017-2021年后备牛主要繁殖指标变化趋势

05

成母牛健康关键指标
图片
图片
成母牛年死淘率平均为27.5%,其中死亡率6.2%,淘汰率21.5%,较2020年表现死淘率(26.8%)略有上升,其中死亡率的参考范围在3.6-7.9%,淘汰率的参考范围在13.6-27.3%。成母牛主动淘汰占比平均达35.1%(同比提升1.7%),主动淘汰占比越高,侧面也反映了牧场牛群健康管理的提升。



成母牛产后60天死淘率平均为7.2%(同比上升0.4%),其中死亡率2.4%,淘汰率4.9%;成母牛产后30天死淘率平均为5.2%(同比上升0.3%),其中死亡率1.9%,淘汰率3.4%。

图4 成母牛年死淘率、产后60天及产后30天死淘率

图片
图片

注:真胃移位、产后瘫痪、胎衣不下、酮病、子宫炎均为产后30天内事件登记头数占过去一年总产犊事件数比例。参考范围为所有牧场对应指标的第25%分位数及第75%分位数区间。

牧场的两大疾病,成母牛乳房炎和蹄病年发病率分别为16.7%,8.3%,乳房炎的高发病率主要归咎于管理不完善、挤奶程序不合理及对产奶量不断的追求。因此,规范挤奶工乳房炎上报规程,乳房炎的细菌培养鉴定,卧床垫料卫生状况评估,体细胞分析等作为乳房炎管理中重要的手段,从而有效控制及管理乳房炎。

产后代谢病中,胎衣不下、子宫炎、酮病、产后瘫痪、真胃移位发病率平均值分别为6.6%,10.3%,3.8%,1.4%,1.9%(2020年对应发病率为5.3%,5.4%,2.3%,1.3%,1.5%)。结果可见各疾病的发病率同比均有所升高,其中子宫炎发病率升高接近2倍。发病率的升高并不是反映出牛只产后健康出了问题,而是说明牧场管理过程中开始更加重视产后管理,特别是产后护理及产后子宫鉴定等流程的引入,可以让更多的病牛得到揭发及治疗,从而可以更及时的对产后发病牛只进行治疗,从而降低损失。

另外,我们需要提到另两个指标,平均干奶天数(65天)和平均围产天数(22天),即牛只在进入干奶或围产圈到产犊时的停留天数,其中围产天数很多牧场差异很大,并且还有一部分牧场并未进行转围产操作差异较大的围产天数记录表明,很多牧场对围产期管理没有成熟规范的流程,而围产期的不规范管理对于牛群产后健康问题及产后死淘形成较大隐患。

可以看到很多牧场2021年在健康记录方面有了较大提升,包括有些牧场在逐步完善药品及处方登记,各用户牧场完善与重视健康信息的登记与考核,可帮助牧场及时尽早的发现牛群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可供服务顾问制定合理可靠的解决方案。

06

犊牛健康关键指标

图片
图片

注:犊牛60日龄肺炎发病率将“感冒”包含纳入计算,60日龄肺炎发病率=过去一年留养母犊60(<=60)天内登记(感冒+肺炎)发病数/过去一年产犊留养母犊总数。

犊牛健康表现中,60日龄死淘率平均值7.4%,参考范围3.3-8.9,其中60日龄死亡率5.4%,60日龄淘汰率2.6%;60-180日龄死淘率平均值17.7%,其中死亡率13.6%,淘汰率5.4%;死胎率平均值11.4%,头胎牛死胎率13.7%,经产牛死胎率10.4%;犊牛肺炎发病率5.0%,腹泻率19.6%。对比2020年,60-180日龄死淘率增长1.6%,死亡率增长3.3%,腹泻发病率增长4.7%,需要引起注意,有待后期进一步分析原因。





07

产奶关键指标
图片
图片

注:成母牛平均单产为平均每头成母牛的平均产量,以全群成母牛作为分母可以更好的反映牧场盈利能力。头胎牛平均单产、经产牛平均单产、头胎牛高峰奶量、经产牛高峰奶量、头胎牛高峰DIM、经产牛高峰DIM、305ME数据源由DHI测产数据变更为来源奶厅测产数据。

产奶表现中,成母牛平均单产27.2 kg相比于2020年的平均水平(27.1 kg),以及泌乳牛平均单产31.3 kg,相比于2020年的平均水平(31 kg)增长均不明显。

依据经产牛产量高于头胎牛的规律,经产牛平均单产(33.1 kg)相比于头胎牛平均单产(29.1 kg)及泌乳牛平均单产(31.3 kg)涨幅并不大,差异也并不明显,从大群来看,并未完全发挥出生产潜能。

其他指标中,头胎牛泌乳高峰泌乳天数87天(同比提前7天),高峰产量35.6 kg,经产牛泌乳高峰泌乳天数55天,高峰产量43.6 kg,均无明显变化。

305天成年当量平均值9190 kg(2020年8310 kg),同比提升880kg。



08

饲喂管理关键指标

图片

注:此处日增重=(某一阶段体重-出生重)÷日龄,不是每个称重阶段内日增重。

饲喂管理表现中,对饲喂系统统计的拌料/投料误差率以及自动称重系统采集的后备牛称重数据进行了汇总统计,拌料误差率平均值2.9%,投料误差率5.1%,断奶日增重平均值834克,转育成日增重930克,转参配日增重908克,头胎投产日增重789克。国标《后备奶牛饲养技术规范》中,哺乳犊牛(2日龄-断奶)日增重0.7-1.0 kg,断奶犊牛(断奶-6月龄)日增重0.75~1.00 kg,育成牛(7月龄~首次配种前)日增重0.75~0.85 kg,青年牛(首次配种后~产犊前)日增重0.75~1.5 kg。可见统计牧场饲养管理表现较好,后备牛生长发育各阶段平均日增重均超过国标参考标准范围最小值。





09
结束语



基于对一牧云(YIMUCloud)当前服务的牧场统计分析,2021年度牧场主要关键指标较2020年均有所改进,表现在:
  • 成母牛繁殖效率持续提升,21天怀孕率23.4%,配种率60.3%
  • 后备牛繁殖效率持续提升,21天怀孕率30%,配种率51.4%
  • 牛只生产水平持续提升,305天成年当量9190kg,同比提升880kg

但仍有需要改进的方面:

  • 成牛群健康管理有待提升,成母牛年死淘率27.5%,产后60天死淘率7.2%,产后30天死淘率5.2(较2020年分别上涨0.7%,0.4%,0.3);牧场需要继续提升对牛群健康(疾病)信息的采集及分析,对于牧场顾问,提供的标准化健康管理方案也需要进一步推广。
  • 犊牛的健康变现中,腹泻率19.6%,60-180日龄死淘率平均值17.7%,其中死亡率13.6%,淘汰率5.4%,对比2020年,腹泻发病率增长4.7%,60-180日龄死淘率增长1.6%,死亡率增长3.3%,需要引起注意,有待后期进一步分析原因。
  • 后备牛饲喂管理缺乏关注,头胎牛产犊时体重超过成年体重的85%,将对牛只终生产奶量有很大提升,建议定期称重,关注后备牛生长发育。

由于目前一牧云数据样本仍以大中型牧场为主,且样本数量有限,仅供参考。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我们将持续优化和完善。期待联合更多顾问和专家进行更深度的数据分析和解读,切实帮助牧场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