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推广 » 其他 » 正文

初春奶牛场养殖管理要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2-03-01  来源:🔗奶牛健康养殖IDCDC  💛1948
核心提示:春季气温转暖,奶牛采食量增加,是保证全年高产的重要时间,但春季昼夜温差大,易对奶牛的机体造成应激反应,诱发疾病。因此,加
春季气温转暖,奶牛采食量增加,是保证全年高产的重要时间,但春季昼夜温差大,易对奶牛的机体造成应激反应,诱发疾病。因此,加强奶牛春季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


01

保持适宜室温

奶牛产奶所需的临界温度是20℃,对于一般棚舍来说,早春要达到这个温度还是较为困难,但还是应尽量使舍温保持在10℃左右。荷斯坦牛适宜的温度范围为0~20℃,春季牛舍温度则最好不低于5℃。
初春气温尚低,应努力提高牛舍的保暖能力。最好应配备供暖设备,气温骤降时,应及时启动供暖系统。若要使用挤奶厅,在挤奶前1小时应先关闭门窗,启动供暖设备,提前预热挤奶厅。在气温较高的白天,可将挡风帘卷起(半开放式牛舍)或开窗通风(有窗式牛舍),但是夜间或降温天气要及时放下卷帘或关闭窗户。

02

降低牛舍湿度

做好保温的同时也要保证牛舍通风,防止牛舍湿气过重。春季雨水多,环境潮湿,细菌繁殖较快,加上奶牛排尿量很大,如果不及时清理,地面湿度过大,对奶牛产生强烈应激,不仅会影响生产,还会使奶牛易患蹄病、乳房炎等病症。因此,要勤清圈、勤垫土、勤晒和勤换垫草,并不定期地在牛舍内撒生石灰或草木灰,以吸潮消毒。若牛舍湿度过高,奶牛身上潮湿,则热量损失比一般情况更大,因此,在较为寒冷的日子,保持牛舍的干燥与通风比保持牛舍温度更重要。通风换气可在中午11:00~14:00进行,注意不要让冷空气直吹牛体,通风换气时尽量降低气流速度。

03

适当增加光照

应尽量延长光照时间,擦净牛舍玻璃,以保证充分采光保温。自然光不足时可用日光灯照明,以促进奶牛的新陈代谢,增加产奶量。春季气温回升,天气转暖,奶牛习惯吃饱就躺着,不愿运动。每天应增加奶牛2-3小时的运动时间,然后将其牵至背风朝阳的地方晒晒太阳,以加强奶牛的血液循环,杀灭奶牛体内寄生的病菌,帮助和促进奶牛消化,这不但可以促进奶牛健康,也可以促进奶牛的泌奶量。奶牛晒太阳有三大好处:一是可以增加其活动量,二是太阳的紫外线可以杀死奶牛体表上的病原菌,三是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产生,增加钙的吸收和强壮骨骼。

04

供给足量温水

早春如果给奶牛饮冷水,会使奶牛消耗大量的体热,还容易导致胃肠不适,降低产奶量。若饮水不足,还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因此此时应注意供给足量的温水。最好启动水槽加热功能。加热可使用锅炉或电供热,也可采用热水勾脱。对临时不能满足加热或热水勾脱的,应尽量使用深井水,并保证水槽内水的循环流动,设计水量控制装置,既保障奶牛有足够的饮水,又防止水溢出水槽浪费水源和地面积水结冰。
春季应注意饮水温度,一般成母牛12℃~14℃,产奶和怀孕母牛15℃~16℃,犊牛37℃~38℃。由于春天常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入春后要继续水槽加温,直至进入气温稳步上升阶段。有条件的牧场,饮水应经过高温消毒冷却至12-14℃。奶牛的饮水量与奶牛的产奶量密切相关,一定要保证奶牛有充足的饮用水。如果有条件,可以用温水饮牛和调配日粮,维持奶牛正常消化代谢,及时清除槽内剩余的水和料。挤奶时必须温水擦洗乳房和乳头。

05

保证营养供给

入春后,奶牛产奶量迅速上升,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增加优质蛋白饲料如豆粕,提高日粮赖氨酸含量,可以适当减少能量饲料的比重。奶牛每次的日粮配合至少不低于3种,日粮配合应以优质干草为主,多喂食青贮饲料,辅料要多给予青绿多汁的饲料,如胡萝卜、白薯、土豆、冬牧70等,粗饲料喂量直至奶牛吃饱为限,精饲料喂量要根据奶牛的个体和需求量确定。精补料按每产3千克奶喂给1千克精补料,原则上日喂量不低于10千克,日喂干草3~5千克,玉米青贮25~30千克。如果在日粮中加喂15%的胡萝卜,可使奶牛多产奶25%。另外,奶牛春季饲喂的草料通常是上一年储存的,由于储存时间长,春季饲喂时可能有不同程度的霉变,牛采食后常发生中毒。因此,春季喂牛必须注意草料品质,对草料应特别注意翻晒去霉或水洗去霉,严禁用腐烂发霉的草料喂牛。

06

定期驱虫

新引进的奶牛要进行严格检疫和驱虫后再混群饲养,另外每年春秋两季或转群时进行大规模的驱虫。常用驱虫药及用法:蛔虫、胃肠线虫和肺线虫使用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5~10mg;血吸虫用吡喹硐,每千克体重30~50mg;肝片吸虫用别丁,每千克体重40~50mg;伊氏锥虫、梨形虫和牛泰勒虫用贝尼尔,配成5%~7%的溶液每千克体重3~5mg,肌肉深部注射;牛皮蝇蛆和牛螨用1%敌百虫溶液喷于患部。

07

保持环境清洁

为预防夏季蹄病高发期,春季应对牛群牛蹄普修一次,修整病蹄、变形蹄,做好清洁包扎,并跟踪治疗。
每年春秋两季用0.1%~0.3%过氧乙酸或1.5%~2%烧碱对牛舍、牛圈进行一次全面大消毒,牛床和食槽每月消毒1~2次。

08

做好青贮饲料计划

此时青贮小麦进入生长旺季,一是应根据苗情适度追肥,防止倒伏;二是应禁止施用高毒、高残留药剂。而种植春季青贮玉米的牧场应按牧场奶牛存栏规模,以每头牛每年7吨青贮料标准制定生产计划,落实田地面积,准备玉米种子,3月份准备播种。无配套种植面积按标准要求与专业种植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

09

做好疫病防治


口蹄疫

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口腔粘膜、乳房和蹄部出现水泡。
口蹄疫病毒侵入动物体内后,经过2~3日,有的则可达7~21日的潜伏时间,才出现症状。症状表现为口腔、鼻、舌、乳房和蹄等部位出现水泡,12~36h后出现破溃,局部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脉搏和呼吸加快;流涎呈泡沫状;乳头上水泡破溃,挤乳时疼痛不安;蹄水泡破溃,蹄痛跛行,蹄壳边缘溃裂,重者蹄壳脱落。犊牛常因心肌麻痹死亡,剖检可见心肌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带状或点状条纹,似如虎皮,故称“虎斑心”。有的牛还会发生乳房炎、流产症状。
冬末春初是口蹄疫多发的季节,应特别重视封闭管理及接种疫苗。疫苗注射是最可靠的预防措施,免疫程序为每3个月注射一次,每年4次,保护率较高。犊牛60日龄~90日龄可进行初免,剂量是成年牛的一半,间隔1个月进行一次强化免疫,以后每3个月免疫1次。免疫效果检测可在疫苗注射21天后进行。样品送到检测部门检测,一般抽检率为5%~10%,推荐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高端三联疫苗,效率高、效果好,要求一牛一针,免疫密度100%。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多见于犊牛,成年牛及青年牛很少出现临床症状。冬末和春季发病率较高,预防是关键。无病牛场应加强兽医预防制度: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凡欲引进奶牛时,应首先对新购牛进行血清中和试验,阴性者再进入场内。严禁将病牛引入场内。公牛及其精液能将本病传播,故不使用有病公牛的精液。定期对全群牛进行血清学检查,以便及时掌握本病在牛群中流行状况。如发现有少数牛抗体阳性出现时,应将其淘汰,以防病情扩大。

奶牛冬痢

冬痢是一种季节性暴发极强的疾病,流行于深秋至初春,产奶牛的发病率较高,容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冬痢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发病时间多在11月下旬到次年3月底之间,集中表现在春节时候最多。一旦发病,其发病率极高,导致奶量在短期内下降30-70%,但死亡率低。
冬痢的主要致病原是空弯肠杆菌和冠状病毒,也可能是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作用的结果,大小牛均可发病,但成年牛的病情较重,病程一般为7-15天。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性传染,病牛通过粪便排菌,易感牛采食了被病原污染的饲料、饮水即感染发病。此外,粪便污染物清理不及时,牛舍和运动场环境污染严重,兽医治疗中交叉感染、气候突变和管理不良也可诱发此病。该病特征是潜伏期短、传播快、发病率高。
要想有效预防冬痢,就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合理搭配日粮,保持饲料的稳定性。减少应激反应,在寒冷天气尽量饮用温水,保持圈舍干燥,牛舍内铺设柔软的垫料,切不可饲喂冰冻的饲料和饮结冰的凉水。加强舍内防疫消毒,可用2%火碱溶液或其他消毒药对牛舍及运动场定期喷洒消毒。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