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饲养条件下,保育猪急性大肠杆菌感染在临床上并不多见,该病偶发于6-8周龄的保育猪群,临床表现一般为病猪轻微的腹泻,发病比例在3-5%之间,呈现黑色或墨绿色水样稀粪,临床病猪突发倒地、尖叫,一般来不及救治即死亡,死后迅速僵硬,病理剖检脏器无显著病变,剖检主要特征集中在肠道,肠内充斥着水样内容物,呈淡粉色或浅灰色。本案例来自北方某集团猪场保育猪群,作者的诊断思路明确,应对措施也比较得当,值得各位兽医学习与借鉴。
1、发病经过:
1)8月8日场区反馈神经症状死亡增加,通知饮水加药阿莫西林。
2)8月9日猪群神经症状未能有效缓解。
3、8月10日兽医进场进行剖检,共剖检10头仔猪,猪只各主要脏器无特征病变,共性症状为肠道内呈水样内容物,肠壁充血,临床有3-5%黑色或墨绿色水平腹泻。猪只死亡前共济失调、鼻镜和耳朵呈暗紫色,眼球凹陷(脱水明显),病死率90%以上,死后迅速僵硬。结合猪只发病日龄,初步诊断为疑似肠道菌群感染。
2、实验室排查:
3、临床症状:
4、剖检诊断:
5、临床方案
在发病初期,保育区常规采用了饮水阿莫西林300ppm,肌注头孢进行治疗,但疗效不佳。
通过上述流程进行现场处置,对收集的数据、病理解剖等进行汇总分析并查阅有关资料,初步诊断该病例为急性大肠杆菌感染,采用饲料中添加3000PPm氧化锌进行饲喂,并辅以全群头孢肌注治疗。添加氧化锌后的第二天死亡即大幅降低。如下图,8月11日高峰期死亡145头,8月12日采取措施,死亡开始显著减少。
6、实验室诊断确诊:
在该案例中,实验室的诊断要滞后于现场诊断,在发病后的第7天,细菌分离诊断结果才出来,病料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结合临床症状、处置方案应用效果及细菌分离鉴定结果,基本确诊该案例为急性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
五、总结
对于任何病例,诊断工作是最关键的,每名兽医均应形成自己的一套临床诊断思路,当某种未知病例发生时,既要保持清晰的工作思路同时又要保持一种紧迫感,千万不可自乱阵脚,病急乱投医,甚至使用某些偏方。
实验室诊断一般要滞后于现场处置,甚至可能问题已经解决了,实验室诊断结果还没出来,但我们要坚持完成诊断工作,因为只有搞清楚每个案例发生的根本原因,把未知变成已知,以后你再遇到相同病例,就能做到应对自如。 规模猪场疾病 诊断工作,三分靠经验,七分靠科学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