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是乳房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等致病因子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炎性变化,是由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等引起的,它是危害奶牛业发展的四大疾病之一。发病后乳汁理化性质显著改变,据报道,体细胞过多的牛奶往往乳蛋白、乳糖和乳脂肪的含量较低,影响乳制品的质量和风味。目前全世界约有2.3亿头奶牛,大约有1/3左右的奶牛患有各种类型的乳房炎,直接造成奶量的下降、病乳废弃,严重者乳区化脓、坏疽、萎缩,致使永久失去泌乳能力。世界范围内每年因奶牛乳房炎造成奶产量下降380万吨,我国每头奶牛因乳房炎平均降低奶量为10%~15%(3.7kg),是我国奶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乳房炎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临床型,一种是亚临床型,后者又被称为隐性乳房炎,其主要的特征是奶牛的乳房和乳汁都没有明显的异常变化,但是乳汁的理化性质、细菌学等方面与正常奶牛有很大差异,乳汁的pH值为7.0以上,偏碱性,氯化钠含量在0.14%以上,细菌数量超过每毫升1130万个,电导值增高。(1)病原微生物。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比如细菌、真菌、病毒等,都可能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细菌性乳房炎是最常见的类型,按照细菌的传染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接触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另一种是环境下病原微生物。
接触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指的是在奶牛乳房表面和乳房组织中生活与繁殖的细菌,在挤奶的过程中进行传播,比如挤奶技术人员的双手、毛巾、挤奶杯等,都可能成为传播的载体,这类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种,经过统计发现,有80%-90%的乳房炎由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环境性病原微生物指的是生活在奶牛养殖环境中的各种微生物,比如粪便、污水、泥土等,都可能带有病原微生物,当奶牛的乳房被这些污染物以及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导致发病。这类病原菌主要有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等,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入侵感染:第一,乳头口侵入,指的是病原微生物直接入侵奶牛乳房。第二,血源感染,指的是病原微生物经过血液传播并且在血液中循环,侵入乳房引发感染,比如奶牛患有子宫内膜炎、创伤性网胃炎等疾病,继发感染乳房炎。第三,淋巴感染,淋巴感染通常是由于乳房创伤引起的,乳头口入侵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2)环境因素。养殖环境卫生条件不达标是导致各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养殖人员的安全卫生意识不强,管理不当造成的。如:牛粪没有及时清除;牛舍消毒不及时;褥草不勤换;牛舍的排水设施不充足,导致污水集聚;在挤奶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流程;技术人员的手部不清洁不卫生;清洗奶牛乳房的水不清洁,不勤换;不进行乳头药浴;使用机械进行挤奶时没有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洗等等。由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表现不够明显,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采取相应技术对该疾病进行诊断,确诊之后及时进行治疗。
(1)肉眼观察法。通过肉眼观察奶牛的奶汁颜色、浓稠度、有无血色、脓汁等。(2)触摸法。用手触摸奶牛的乳房,感受其乳房的皮肤温度高低,有无肿块,按压时奶牛有无疼痛表现。(3)检测法。吸取奶牛的四个乳房的乳汁2ml,加入检测器皿中,然后将器皿倾斜60°,让多余乳汁流出器皿外,控制样品的量。取样之后再在器皿中加入等量检测试液2mL,立即平放检测皿,旋转摇动,让乳汁和检测试液充分混合。静置30秒之后如果在检测皿底部看到不同程度和不同量的黏性或胶性凝集物,则可以确定为隐性乳房炎。奶牛隐性乳房炎危害严重,发病率较高,然而,由于疾病症状比较轻微,所以经常被养殖户忽视。奶牛隐性乳房炎会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奶品质发生改变,严重时还会导致奶牛的泌乳功能完全丧失,转化为临床型乳房炎。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从预防着手,做好防治工作。
(1)药物预防。乳头药浴(乳头进行药液消毒)是控制奶牛乳房炎主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对消除病原菌,如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棒状杆菌的感染,具有重要作用。(2)疫苗预防。将金黄色葡萄球菌Df株的溶菌产物(主要是胞壁成分)作为抗原与可被生物降解的微球结合,可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微球疫苗。研究发现,奶牛用该微球疫苗免疫20周后,机体能产生更多具有调理作用的抗体IgG1和IgG2,使机体一次免疫就可以获得长效的免疫性。目前,用于预防奶牛乳房炎的疫苗,研究较多的是大肠杆菌疫苗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这些疫苗均能有效降低乳房炎感染率。
(3)合理的饲喂及营养。饲料中维生素A、E和微量元素硒的缺少会导致乳房炎发病率的增加。饲喂过多的精料会影响粗纤维的采食量,这将导致奶牛代谢紊乱,并进一步使奶牛对乳房炎的易感性增加。饲料成分的突然改变和日粮中不同组分比例的失衡也会不同程度的引发奶牛乳房炎。研究表明,Se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功能,日粮补Se可以增强乳腺组织的抗感染能力并减少乳房炎的发生。日常饲养管理要注重营养均衡,在泌乳期和干乳期日粮中适当添加左旋咪唑、维生素C、硒元素,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4)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奶牛养殖过程中必须要控制好环境卫生,保持养殖场清洁,改善养殖场小气候。及时清除牛舍内外的粪便以及其他污染物,保持地面干燥、洁净。安装通风换气设备,夏季高温时节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要注意对牛舍进行通风,对牛舍的湿度和温度进行控制,以防过于潮湿和干燥。定期消毒,严格制定消毒程序和消毒制度,每隔十天使用消毒液对牛舍进行全面消毒。养殖场内部的运动场必须要建立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的地方,而且要有排水沟,运动场的垫土要结实,最好是沙壤土,并且要配备凉棚。(5)定期筛查。隐性乳房炎不易发现,所以养殖场要定期对奶牛进行筛查,挤奶人员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者其他的感知来判断奶牛是否患有该病,也可以对奶牛的乳汁进行检测,判断奶牛的健康情况,对于反复发病或者长期治疗无效果的奶牛,要进行隔离或者淘汰,以防交叉感染。对那些长期乳汁表现异常、产奶量低、反复发作长时间医治无效的病牛要及时淘汰,新购入的牛只经过检查无病方可混入牛群。(6)注意挤奶流程。在挤奶过程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挤奶程序和操作流程,挤奶时间固定,技术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在挤奶之前要洗净双手并消毒,防止病菌传播。使用机器挤奶时要熟悉机器的操作方法,让人和牛相互配合,减少应激反应,并且对机器设备进行全面消毒,防止感染。(1)抗生素类治疗。早期对乳房炎防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生素上,包括研制新型抗生素及验证其临床疗效。抗生素在乳房炎发生初期可有效杀死病原菌、排解炎症分泌物,因此抗菌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国外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主要侧重于抗生素治疗,常见的有青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头孢曲松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激素和化学合成药物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耐药菌的增加、抗生素残留造成“有抗奶”等问题,导致治疗效果降低,同时滥用抗生素会造成药物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了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合理使用抗生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明确奶牛乳房炎发生的致病菌;根据药敏试验,选取适宜的药物和给药途径;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及疗程,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2)中药疗法。作为天然药物的中草药是很好的免疫调节剂。目前,一些中草药复方制剂和中草药提取物制剂已经开始在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中应用。一些学者认为应用中草药治疗乳房炎可提高奶牛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和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力,并能明显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临床实践显示,中草药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机制,但最好配合其他药物才能取得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3)生物疗法。治疗奶牛乳房炎已从最初采用抗生素治疗,转变为中药疗法,但是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用量大、疗效慢,不是最理想治疗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及成果的熟化,生物疗法在奶牛乳房炎的防治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现阶段生物疗法主要包括:细胞因子疗法、细菌素疗法以及溶酶菌疗法三大类。综上所述,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不易发现,在养殖过程中要从日常养殖管理着手,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消毒杀菌,一旦发现病畜,要及时治疗,减少损失。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