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推广 » 猪病 » 正文

秋季养猪大考,做好准备了吗?秋季这几种疾病常“狼狈为奸”,祸害猪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2-09-19  来源:🔗农信互联💛4449
核心提示:秋季气温逐渐变凉,早晚温差较大,猪场易发生以下几种疾病,还需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步入凉爽的秋季,养猪户们开始欢呼,我们的猪群不用在“烧烤模式”下煎熬了,但,广大养殖户仍不能放松警惕,秋季气温逐渐变凉,早晚温差较大,猪场易发生以下几种疾病,还需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中大猪“隐形杀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多呈最急性型或急性型病程,突然死亡,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通常在50%以上,最急性型的死亡率可高达80%-100%。各种年龄、性别的猪都可发生,但以3月至6月龄的猪较多发,常发生于4-5月和9-11月。因此被称为“中大猪杀手”,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潜伏期长短不一,潜伏期依菌株毒力和感染量而定,自然感染一般为1-7天,人工感染的临床症状发生在感染后4-12小时。临床症状一般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4种。最急性型表现为突然发病,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早期病猪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1℃,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呈败血症;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多于急性期后期出现。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体温在39.5℃-40℃之间。

在防治过程中,应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卫生消毒措施。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保持猪群足够均衡的营养水平,严禁饲喂发霉饲料,防控好免疫抑制疾病,应重视防控好萎缩性鼻炎和支原体,保护呼吸系统前两道保护性门户(鼻和支气管)的生理功能。气喘病控制不好的猪场,注意120日龄的预防性给药,尤其是秋季,同时针对性投喂敏感的抗菌药物,如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强力霉素等。

“锁喉者”—猪肺疫

猪肺疫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锁喉风”。急性或慢性经过,急性呈败血症变化,咽喉部肿胀,高度呼吸困难。一般认为本菌是一种条件性病原菌,当猪处在不良的外界环境中,如寒冷、闷热、气候剧变、潮湿、拥挤、通风不良、营养缺乏、疲劳、长途运输等,致使猪的抵抗力下降,这时病原菌大量增殖并引起发病。本病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多变,高温季节多发。

本病的最急性型病例常突然死亡,而慢性病例的症状、病变都不典型,并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单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可能确诊有点难度。

在防治时注意隔离病猪,及时治疗,同时做好消毒和护理工作。发病个体可以用头孢噻呋或者磺胺间甲氧肌注,群体用泰妙菌素加氟苯尼考拌料治疗,对于呼吸严重的个体,需要使用氨茶碱以缓解症状,一次量肌注0.25-0.5g。在治疗上特别要强调的是,本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因此有条件的应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此病也有效果不错的疫苗,对于常发病猪场,可以采用疫苗免疫的方法预防本病。

“三高选手”—猪病毒性腹泻

猪病毒性腹泻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感染率的特点,发病率、感染率几乎为100%,7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几乎为100%,随着日龄增加,死亡率下降,育肥猪、后备母猪、经产母猪基本无死亡。猪病毒性腹泻的几种病原引起的临床症状相似,需要检测鉴别,采集发病18-24h的小猪粪便或小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等样品检测,明确病原。

猪场后备母猪、育肥猪是重要的传染源,做好抗体检测,及早采取措施;哺乳仔猪通过被动免疫获得保护,对母猪主动免疫非常重要,检测母猪抗体水平,适时调整免疫程序。完善生物安全,应该彻底清洗、消毒、空舍7-14天,真正做到全进全出,引进猪群,提前了解猪群病原检出背景、提前制定转猪路线、提前消毒烘干转猪车辆。

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7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90%以上,建议本病以预防为主,预防措施母猪产前5~6周和2~3周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疫苗。

猪周期之下,做好猪场管理、养殖技术、猪病防治能够有效应对行业大变局的关键。饲养管理水平提高,猪场发病率也会降低,助振猪场员工的信心和积极性,有助于促进猪场良性循环发展。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关键词: 生猪 仔猪 猪病防治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推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