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蒙哥马利(Robert Eustace Montgomery),受雇于当时的英国殖民政府,1921年在东非开展兽医病理学研究期间,发表了东非“一种形式的猪瘟”,描述了我们今天称为“非洲猪瘟”的这种猪病。在当时不太理想的、甚至是原始的实验室和野外条件下,手头也基本没有标准化的程序或试剂,蒙哥马利对 非洲猪瘟(ASF )病毒及其在猪身上引起的疾病进行了细致和详尽的研究。
而今100年过去了,对于这个世界上有着重要经济影响的猪病,为什么还没有开发出疫苗?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非洲猪瘟病毒有150多个基因,远多于其他病毒。仅就数量而言,已经足以使这件事变得很复杂,也决定了非洲猪瘟病毒的独特性。
非洲猪瘟病毒是目前已知唯一虫媒病毒,它可以存活在被称为软蜱的昆虫体内,软蜱的寿命长达25年,而非洲猪瘟病毒在软蜱体内保持感染性可以长达8年。
非洲猪瘟有一个基因叫做CD-2,也叫T细胞表面抗原,是一种存在于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非洲猪瘟病毒中发现的CD-2蛋白,在其他病毒上从未发现过,而且它可能在免疫抑制中发挥一定作用。另外的一个与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相似的动物病毒是爱泼斯坦-巴尔二氏病毒(Epstein-Barr virus),也称人类4型疱疹病毒。非洲猪瘟的基因组中,有很多基因删除后不影响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但CD-2不行。
非洲猪瘟病毒的大量的毒株变异,也使得寻找到一个具有广泛保护作用的疫苗变得困难。非洲猪瘟病毒灭活苗安全,但是对猪没有保护;非洲猪瘟弱毒疫苗尽管可以达到看起来够用的保护能力,但是安全和副作用风险一直让人比较怀疑。
在找到一个创新的、类似于诺贝尔奖级别的解决方案之前,非洲猪瘟会一直是养猪行业的大问题。到了那一天我们才明白,人类对于非洲猪瘟病毒的研究经费投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到新的可靠的疫苗研发出来之前我们都会一直为缺乏对它的重视而付出代价。
作者:查尔斯·H·卡利舍(Charles H. Calisher),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媒介传染病教授。
主要参考来源:
http://www.cmj.hr/2021/62/5/34730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