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谈一下育肥舍的操作。
1、要给育肥猪提供足够的空间:
下表推荐了一般育肥猪需要的空间。这些数据只是给管理人员一般性的建议。在各个猪场,还是要根据各自的经济、管理和设备条件来决定最佳的饲养密度。
表1.育肥猪的空间
活重 面积 公斤 平方米
15~29 0.28~0.37 30~44 0.46
45~69 0.56 70~上市 0.74
当前有大量关于育肥猪密度和生产成绩的研究。如果提供不必要多的空间,那将是不经济的。另外一方面,育肥猪太拥挤也是会造成生长下降,采食量降低,和同应激相关的一些问题,如咬尾和争斗将出现。
有学者总结15个欧洲猪场的案例,每头猪的空间减少35%,那么其生长速度将减少10%。当把13头猪,养在适合10头猪的圈里,所有的猪将需要额外生长13天才能达到同样的上市体重。慢速生长使整个系统出现瓶颈效应,甚至会造成恶性循环,使得猪越来越拥挤。特别在夏天,育肥猪需要空间和凉快时,这个问题就会更严重。密度过高常伴随着不良的通风,不干净的的猪圈,从而增加了应激。
很少有人注意到每头猪的空间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为了决定最佳密度,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自己的生产记录。不能猜测。要用记录来找出最佳的生产密度。
笔者近期就碰到这样的一个案例,同一批猪只在不同的养户家饲养,上栏日期相差一天,08-08 放养在潘姓养户猪栏内,面积1.35平方米/头,采食的料孔位,3.5头每个;另一家,08-09 929头放养在朱姓养户猪栏内,面积1.2平方米/头,料孔位5头每个。11月24日称重,结果出人意料,日增重相差48克/天,净增重相关5.61公斤,料肉比相差0.06,这充分说明饲养空间对育肥猪饲养很重要。
2、全进全出制度的执行:
在养猪业,全进全出制度,特别是在分娩和保育阶段,已成为一种规范的操作系统。全进全出制度也同样可以改进育肥猪的健康和生产。
下面是全进全出制度在育肥阶段的实际操作。
1)整个圈或一个房间圈养同龄同体重的猪。
2)在圈养其它猪前,同组一起进入育肥舍的猪,必须全部上市。
3)在圈养其它猪前,在每批猪之间,必须彻底清扫消毒。
靠全进全出制度改善了卫生条件,新进的猪就不可能暴露给上一批的猪的病菌。
在这种的条件下,常规的疾病仅仅会出现在一批猪里。
因此,全进全出制度有以下的优越性。
1)相比非全进全出制度,猪群的生产性状将会显着的改进,包括:快速生长,好的料肉比,和低的死亡率。
2)由于同一舍所有的猪几乎是同龄的猪,因此,可用饲料供应系统来根据生长阶段调节日粮。
3)饲料营养可以随猪的生长经常调整。
4)由于同一舍所有的猪几乎是同龄的猪,因此,可根据生长阶段调节环境温度。
5)管理人员可集中精力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工作。例如:在猪圈装满猪后的第一周,将安排更仔细的圈检查工作日程。接近生产结束时,为了最佳的报酬,可抽出时间秤猪。
6)在输送每批猪后,就可以精确的检查猪的生产性能,如饲料利用率。
7)当圈彻底清洗后,很容易检查和维修猪舍及其设备。
在大部分猪场,猪被分组后输送到一个育肥圈,将在同一圈饲养直到出栏。当进入圈时,猪体重差2公斤到3公斤,它们将会一同在4周内出栏。虽然,在初进栏时每头猪的空间是多余的,但是在最后一周差的猪已出栏,猪生产的数量将同非全进全出制度的猪圈生产的一样多。
如果整个猪场的健康非常好,全进全出制度对猪的生长的改进效果就不明显。但是,如果猪场有健康问题,全进全出制度就有很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