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宫玉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资料来源:笔记侠
在长期与短期之间、在全局与局部之间、在追求使命与追逐眼前利益之间,当这些纠结出现的关键时刻,究竟如何抉择,最能暴露你深层次的追求究竟是什么,也能决定你和组织的最终命运。在坚持长期主义的过程中,你会动摇,会怀疑,也会犹豫,但这恰恰是你和你的组织成长、成熟的过程。
一、两个故事
先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华为关于小灵通与3G的战略选择。
上世纪末,中国电信推出了小灵通业务,当时的UT斯达康和中兴通讯依靠这项业务取得了高速发展。
UT斯达康一年的销售收入曾经达到100亿,在当时这是足以让所有企业都为之动心的数字。
华为管理层当然也看到了这样的机会,所以很快就提交了从事小灵通业务的计划。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任正非否决了这个计划。
任正非否决小灵通的理由是,小灵通注定是一个过渡的、短暂的技术,而3G才代表未来,华为不能做机会主义者。
在他看来,错过小灵通,华为可能失去的是一大块利润,但这还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华为错过了3G,那就将严重影响华为成为一个伟大企业的进程,那才是一个根本性的失策,是绝对不可饶恕的。
华为因此把大部分人力和财力投入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商用的3G业务,8年后的2009年,华为终于获得了第一块3G牌照。
从那以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华为一飞冲天,把所有竞争者都抛到了身后。正因为华为当年在3G的豪赌和持续投入,才成就了今天的华为。
至于当时风光一时、占据中国小灵通市场半壁江山的UT斯达康,主流市场上,现在已经很难看到这家企业的身影。
第二个故事是马云与阿里云。
今天的云计算领域中,阿里云排名亚太第一,世界第三。百度按理说在这方面更具优势,可是百度云为什么远远不如阿里云?
当年云计算所需的投入非常大,每年十几亿,连续几年的时间,这给阿里造成了巨大的资金压力,而且还看不到希望。
当时在阿里负责云计算的王坚,现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当年一度被认为是个骗子。
那几年,阿里每年的战略会都要讨论一个问题:要不要取消这个项目、解散这个团队?云计算团队成员很长时间都是惶恐不安,不知什么时间会被解散。
在最艰难的时候,马云来到了云计算团队,跟他们讲:云计算我们一定要做,而且我要投100亿。整个团队的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大家知道不会被解散,没事儿了。
2012年,认为云计算前途无望的百度解散了自己的云计算团队,这个团队后来也被阿里云计算完整接收。云计算的最终的市场格局,从那一刻基本就已经确定了。
马云曾讲过一句话:阿里今天做的所有决策,都是为了七、八年以后的战略布局。
阿里云的最终胜出,靠的就是这种长期主义的战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