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原: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蓝耳病)病毒,是一种有囊膜的RNA病毒。
传播途径:
主要经口腔、鼻腔、唾液、 尿液、粪便、精液、血液等。
临床症状:
1、会出现一过性的耳朵、会阴发绀、腹下出现蓝点、乳头发青、倒数第二对乳头最明显,有无继发,继发感染死亡率高。
2.眼睑肿胀、粘眼、结膜炎。
3.拉稀、黄色稀粪(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不易控制。
4.蓝耳病发生时保育和产房成活率低 。
5.消瘦、喘气、皮肤变白、炸毛 。
病理变化
1、肺:肺脏红褐色花斑状,手感发硬,“橡皮肺”,病变组织和健康组织界限不分明;肺有淡红色瘀斑,肺间质增宽;肺尖叶会延长(俗称象鼻肺)。
2、心脏:心包积液、心肌柔软。
3、脾脏:脾多肿大,有小点出血。
4、肾脏:肾上有针尖状出血点,或白色坏死小点。
5、淋巴结肿大,外观褐色(仅表面),切开白色肿大。
一、对蓝耳病我们究竟了解多少
1、母猪严重的繁殖障碍与蓝耳病有关
近几年来,因蓝耳病感染导致的母猪繁殖障碍越来越普遍。当猪场中母猪群繁殖障碍的比例远远超出预警线时(年度流产比例一般在2%,周流产比例则为0.038%),首先应考虑蓝耳病。母猪繁殖障碍主要体现在流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以及返情和产后不发情等。经典毒株在临床上一个相对的规律常被用以区分蓝耳病与其它疾病引起的母猪群的繁殖障碍,即妊娠后期流产(“白死胎”),主要是因为母猪妊娠早期胎盘对PRRSV有一定的封阻作用,大多数的垂直传播仅发生在妊娠的后1/3期,当然这也并非绝对。然而,由于目前PRRSV在猪群中感染的普遍性以及免疫密度的扩大,临床上因PRRSV感染所致的母猪群高返情率及产后不发情的现象似乎比流产、死胎更为普遍。并且很多情况下,PRRSV感染活跃可能只发生在某一个生产阶段的猪,使得实际的临床诊断更加困难,而且很容易造成误诊。
2、哺乳仔猪拉稀、消瘦等也与蓝耳病有关
部分养猪生产者对蓝耳病存在一些误解,片面理解认为哺乳仔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是猪场发生蓝耳病的特征;也有持相反的观点,即认为PRRSV感染活跃状态下哺乳仔猪并不会表现显著的临床症状,主要的易感群体还是保育仔猪。哺乳仔猪发生蓝耳病,主要症状可能表现拉稀,甚至呈水样腹泻,也可能表现呼吸困难、消瘦。而有些情况下,哺乳仔猪至保育仔猪感染PRRSV还可能出现严重的眼结膜炎。
事实上,蓝耳病毒感染场几乎没有共同的临床特征,所有描述过的临床症状均会有例外。一千个猪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保育猪严重的继发感染与蓝耳病密切相关
保育猪是蓝耳病最易感的群体,一方面可能是PRRSV的靶细胞主要是快速分化的巨噬细胞,而保育猪群应激压力大,可能导致群体健康水平的下降;另一方面可能跟PRRSV的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DE)有关。保育猪发生蓝耳病的主要表现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临床表现,包括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偶见皮肤发红和耳朵发紫等;其二是严重的继发感染导致的并发症。因此,在地方流行性疾病(如副猪、链球菌等)频发而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猪场,应反思是否存在蓝耳病危害。PRRSV感染可能引起严重的免疫缺陷,是地方流行性疾病频繁发生的前提条件。所以针对多数蓝耳病阳性猪场异常猖獗的副猪嗜血杆菌病,专家提出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猪场发生蓝耳病的一个“风向标”。
4、蓝耳病毒感染亦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PRRSV是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原发病原之一。在环境卫生状况差或饲养管理不当的猪场,PRRSV单独感染可能引起PRDC的发生。此外,一些与PRRSV协同感染的病原(如伪狂犬PRV、圆环PCV、猪流感SIV和支原体肺炎MH等)也可能促使感染PRRSV后的猪群表现PRDC。
5、蓝耳病毒感染可导致疫苗免疫效果差
大量实验表明,PRRSV感染后的猪群猪瘟疫苗免疫的抗体产生受到了严重抑制,亦即PRRSV感染会严重干扰其它疫苗(特别是猪瘟)的免疫效果。因此,在猪瘟疫苗反复免疫、抗体水平差的猪群,很可能是因为存在PRRSV的感染,所以在临床中常见到PRRSV感染严重的猪群表现出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
由于蓝耳病本身复杂的特性以及独特的免疫学机理,导致疫苗的免疫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例如,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DE)导致低滴度的灭活苗不仅起不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低抗体水平还助长了野毒的复制。又例如,活疫苗本身有残余毒力、返强、重组、散毒、穿透胎盘的风险,免疫阳性猪明显比阴性猪难养很多,导致业界的争议不断。
尽管如此,大家对蓝耳苗还是达成了如下的一些共识:
1 ,活疫苗优于灭活苗
2 ,出现疫情时连续两针活疫苗可以解决问题
3 ,当猪群稳定时活疫苗看不出效果
4 ,某种活疫苗用的时间长了效果又不确切
总的来说,蓝耳病疫苗的效果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为什么会出现效果不确切的问题?在这里,我们需要对蓝耳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蓝耳病不是终身带毒的疫病,阳性猪排完毒后可以转成阴性猪,阴性猪感染后可以转成阳性猪,自然感染排毒时间最长的器官是扁桃体(175天),当前欧美盛行的封群净化,就是封群200天,一次性引进5个月后备,集中感染→集中排毒→集中转阴。
2、在群体里循环传播、持续感染的过程中,猪群会达成一种动态平衡,只要毒力不够强、感染压力不够大,即使带毒也不一定会有临床表现,而持续引进后备种猪会导致蓝耳病波动,就是打破了原有的蓝耳平衡状态。
3、蓝耳病是条件性致病的,栏舍的通风、卫生状况一旦恶化,直接刺激与损伤呼吸道粘膜,再加上支原体肺炎、圆环病毒病等混合感染,很容易加剧蓝耳病的危害程度。
4、蓝耳活疫苗对蓝耳病有干预作用,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缩短排毒时间、减少排毒、降低野毒在机体的复制能力,使猪群处于低水平感染状态,但是并没有获得有效的保护性中和抗体,时间一长无法阻止再次感染。
5、 蓝耳病毒本身存在容易变异与免疫逃避现象,长期高强度的蓝耳活疫苗免疫,可能会促进蓝耳病野毒的变异,甚至加速重组现象,导致免疫效果越来越差。因此,我们用蓝耳活疫苗控制蓝耳病,必须合理使用,一年三次普免为宜,慎重选择安全性相对好的活疫苗。
在蓝耳病免疫控制的实践中,针对猪群的状况与疫苗特性,有几点体会可以分享:
* 基础群母猪没有打蓝耳活疫苗的猪场,侧重于后备猪的免疫驯化,结合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对后备猪采用安全的蓝耳活疫苗进行两次基础免疫,然后跟阳性老母猪混群,经过检测发现感染状态接近于基础母猪群,就可以直接并群,也不需要再打蓝耳苗。
*商品猪群要不要打蓝耳苗,主要看蓝耳病是否有直接危害,如果随着日龄增加,S/P值达到2.5以上的比例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就必须考虑蓝耳活疫苗的使用,选择安全性好的蓝耳活疫苗在发病前4周进行免疫预防,也可以根据感染压力考虑做两次免疫。
* 母猪的蓝耳活疫苗不建议做长期免疫,发病场打疫苗稳定之后,侧重于阶段性的封闭种猪群与后备猪的免疫驯化,基础母猪群减少普免次数→跟胎免疫→停止免疫,减少对蓝耳活疫苗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