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每日早茶时间
2.3免疫与治疗
生产上尽可能少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品,而应该在常规的饲养管理上下功夫。如果常规操作不能取得好的效果,那么应该调查导致异常情况的具体原因。
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为控制用药所达到的效果以及猪肉中的药残,必须认真记录药物使用的具体情况。
* 药物的质量比价格要更为重要
* 注意药残。如果药品内附赠说明书,应按说明饲养至残留药物分解后再进行屠宰。
图2.种猪免疫注射
投药方法:
注射
-可准确控制剂量
-每一头正确注射过的猪只仍要进行治疗
-连续几天为较大群的猪进行注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猪群较大,需连续给药时不宜采用注射法)
-注射部位:颈部中间,耳根后面。如果进行肌内注射,需要一支长针头(成年猪:45mm)
通过饮水给药
-猪的给药是非常重要的。通常病猪还需要大量饮水。通过饮水给药的准确性相对注射要差一点。
-水溶性药物可通过此法给药。
-药物不能下沉太快。在倒入水槽之前,应先用少量水进行溶解,溶解完全后进行搅拌,然后再倒入水槽中搅拌均匀。
-要经常对供水管道进行检查,看水管是否畅通,有时水管会被淤泥或沉渣堵塞。
图3.饮水加药器布置
拌料给药
-通过这种办法投药,其药物剂量的准确性较饮水加药效果更差。混合中的失误,药物沉淀,饲料的最后处理以及贮存方法,都会对剂量和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最准确的方法是:把适当剂量的药物投在食槽中饲料的表面。
-因为病猪食欲一般较差,那些需要给药的猪通常不能摄入足够的药物。所以唯一适合搅料给药的是那些预防性的药物
-抗生素的味道也会降低采食量。
2.4免疫接种
正确的免疫接种计划可以有效地防治疾病的感染和临床表现。
2.4.1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根据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注意适用日龄,时间间隔,注射部位和保质期。
为了制订一套适合于自己猪场的免疫程序,应该向兽医师或相关机构进行咨询。
·出现以下情况时不宜进行免疫接种:
-从产前一周至产后一周,
-配种前一周至配种后四周,
-运猪或转猪一周前至一周后
-猪只健康状况不明
在有些情况下,全场普免可以很好地保护猪群,种猪免疫腹泻苗还是提倡跟胎免疫。
·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不能将不同的疫苗混合在一起注射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同时进行两种疫苗的注射(使用不同的注射器和在不同的位置注射)
·两次免疫接种之间的间隔至少为2周
·使用优质清洁的注射器,必须经常消毒(煮沸)注射器,使用前应将注射器用清水清洗干净。
·封口破损的药品应存放在冰箱里,并且尽量在短时间内用完。抽取疫苗时应使用清洁的针头
·进行肌内注射时,应使用清洁、适宜的针头以便于在肌肉准确的深度注射。同时可以降低猪之间的感染。
图4.种猪免疫用针尖
体重(㎏) <10 10~25 25~50 50~100 >100
针头长度(mm) 12~20 25 30 35 40~45
2.4.2免疫程序
应该针对猪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整个地区疫病的流行情况来制订猪场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确定后,应该一直坚持按此程序进行猪场的免疫工作。
2.5常规治疗
前面已经指出,平时应尽量减少药物治疗。但猪场寄生虫防治是个例外。
2.5.1体内寄生虫的防治(蠕虫)
在许多现代化的猪场中,寄生虫的感染率比较低,但仍然建议进行常规的防治。
防治方法
1、母猪转移至产房前一周左右进行驱虫。可将驱虫药加在饲料表面投喂或采用注射的方法给药。
建议采用上述方法进行驱虫,可保证母猪在进入分娩舍时免受感染,同时仔猪感染的危险性也会降低至最小。
2、每4个月在饲料中添加驱虫药一次,每次持续给药5~7天,可降低寄生虫感染的几率。
2.5.2体表寄生虫的防治(疥癣和虱)
猪群经常是在人们尚未发觉的情况下感染疥癣和体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生产母猪可采用以下方法:
1、按照常规,所有怀孕母猪在进入分娩舍前一周左右驱虫,以散撒的形式或者注射来完成(见2.5.1)。以此法治疗,分娩时母猪体表寄生虫数量较低,仔猪通过接触而被感染的危险性也会下降(通过两种途径给药后,药物作用时间可持续3周左右)
2、另一种方法是向猪全身喷洒双甲脒乳油等药水。为了杀灭幼虫和卵,应该在10天内重复喷洒一次。最好是在母猪转移到产房前10天喷洒一次,转猪当天清洗完猪体后进行第二次喷洒。
3、减少猪群应激的驱虫方法是使用搽剂在猪背上搽涂,药物通过皮肤由猪只慢慢吸收,每头种猪20-25ml左右,一次即可,现场工作量大为减轻。
图5.使用涂搽剂对猪进行驱虫
后备母猪:应在与其他猪接触之前驱虫。
公猪:每年至少三次驱虫。如果有可疑情况应增加驱虫次数。
根除疥癣:生产场按照严格的疥癣治疗方案根除疥癣是可以做到的。治疗方案必须避免通过其它猪只和运输车辆来引起疥癣的再次感染。
(资料来源:TOPIG饲养管理手册,图片系编者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