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当前中美博弈日益加剧、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2023年4月12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在确保畜禽生产效率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力争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25年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从2022年的14.5%降至13%以下。
基于此,业内企业纷纷开展适合自身情况的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方案的研究,技术路线概括起来有以下两点:一是研究用非常规蛋白原料替代豆粕;二是研究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如生物技术)来有效提升豆粕的消化利用率,从而减少豆粕在饲料中的用量。两种路线各有优势,主要还是要根据企业自身及周边区域情况来决定,本文主要探讨通过生物酶解技术所生产的大豆酶解蛋白在提高豆粕饲喂价值、降低豆粕用量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大豆酶解蛋白是指在一定酶解条件下,将豆粕中的大分子蛋白质酶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并含有高水平生物活性肽的新型蛋白原料,具有高消化率、促生长等优势。总结下来,大豆酶解蛋白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高消化率:检测发现,大豆酶解蛋白的酸溶蛋白含量在15%以上,溶解性高,提高了消化吸收的表面积,小肽和氨基酸也可直接被肠道吸收,提高了蛋白消化率。
2.低抗原抗腹泻:在复合蛋白酶和NSP酶的作用下,豆粕中的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以及不良寡糖被消除,有效缓解动物腹泻。
3.高生物活性肽:大豆肽有着极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抗应激能力,缓解炎症,对幼龄动物、高产动物、种畜(禽)和水产动物有保健功能。
基于此,近年来,大豆酶解蛋白作为一类新型饲料蛋白原料,已在畜禽和水产饲料中得到了广泛使用。然而市场上相关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并且缺乏相关标准,因此用户在选购产品时应注意检测以下指标:1.豆粕是否为产品的唯一原料;2.酸溶蛋白含量的绝对值;3.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的水平。
为让大家进一步充分认识并用好大豆酶解蛋白产品,将于2024年4月15-17日于福建厦门召开的“颐和论坛2024——营养创新与健康养殖大会”上,秦皇岛启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特别邀请武汉轻工大学——许啸副教授作题为《大豆酶解蛋白在畜禽养殖中的研究进展》主旨报告,届时许啸副教授将围绕着大豆酶解蛋白的特点、功效、生产、检测以及动物试验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为推动大豆酶解蛋白科学应用以及豆粕减量替代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机会难得,敬请关注!
【报告专家】
许啸 副教授
武汉轻工大学
许啸,男,中共党员,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博士/博士后,武汉轻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子,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饲料工业中心,曾赴美国密苏里大学、普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德国宾根应用科技大学交流访学。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主要从事饲料原料和添加剂的开发与评估、肠道健康与免疫调控等方面的研究。主持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中青年人才项目、武汉市曙光计划项目等纵横向课题20余项,并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Frontiers in Nutritio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编写十三五规划教材《配合饲料学》;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大北农科技奖二等奖各1项。
【企业名片】
秦皇岛启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秦皇岛启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龙港路,占地面积100亩,注册资本6000万元,建筑面积36000m2。主要生产大豆酶解蛋白,设计年生产能力30万吨。
公司于2010年开始,研发团队致力于酶解豆粕的酶解方案和生产工艺的研发创新。公司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经十几年的创新、试验,积累了大量数据的同时取得了一套完整的酶解工艺和生产工艺,实现了大豆酶解蛋白产品的量产,降低了生产成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公司团队将继续努力,一直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