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我国严重暴发的流行性腹泻该如何防治?中国畜牧兽医报经长期跟踪关注,科学分析大量临床案例,客观评估腹泻产品疗效,认为科前生物“科泻宁”作为全球首个流行性腹泻变异株疫苗,在我国多个疾病暴发地成功应用,有效防控了腹泻。该报头版长篇专题刊登调研成果,提出了做好腹泻防控的科学建议。现转发如下,供养殖朋友们参考。
本文来自《中国畜牧兽医报》第1337期
自2010年底以来,猪流行性腹泻(PED)在我国大规模暴发,造成7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80%,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灾难。
此后,猪流行性腹泻在韩国、日本、泰国等亚洲国家大规模暴发,后传播到美洲,之后又回到发源地欧洲。据统计,2013年4月~2014年2月,美国因 PEDV 死亡的仔猪约700万头。
当前,猪流行性腹泻已成为困扰我国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2010年底以来,按照我国每年出栏7亿头猪计算,包括仔猪损失和饲养成本在内,每年因猪流行性腹泻病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高达上千亿元。
目前猪流行性腹泻形势如何?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的统计数据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
在华中农大动物诊断中心8万份腹泻病料中,发生腹泻的猪场危害最大的病原还是流行性腹泻。在2015年对送检的875个仔猪发生腹泻的猪场中,发生流行性腹泻的猪场有726个,即83%送检的猪场发生流行性腹泻。2016年863个疑似发生腹泻的猪场当中,74%的猪场发生了流行性腹泻。
2013-2016年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检出率
难治之病
“不具有季节性,尤其是冬春季发病率高,5~9月份也呈常态化发病;易感猪群范围扩大,除了产房小猪,断奶仔猪、肥猪、母猪都会发病;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经典毒株疫苗免疫效果不佳;易反复、持续时间长。这些可归纳为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的主要特点。”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高原博士告诉记者。
为什么这种流行性腹泻的防控困难重重?徐高原博士称,主要原因在于腹泻病因多样,难以鉴别诊断;疫苗毒株不匹配;现有商品化疫苗抗原含量不够;缺乏统一的免疫评价标准。
仔猪腹泻病原复杂、病因多样,剖检难以鉴别,需结合猪群流行病学调查、组织病理学剖检和实验室病原检测等进行确诊。
疫苗毒株不匹配。2010年10月以来,我国临床分离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遗传关系分析表明:2010年以来流行毒株主要为基因Ⅱ群,属PEDV变异毒株。2008年分离株、疫苗毒株CV777、韩国疫苗毒株DR13都是基因Ⅰ群,属常规经典毒株。研究证实,Ⅱ群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Ⅰ群毒株遗传关系很远,这也是现有疫苗难以提供免疫保护的主要原因。大量临床案例发现,免疫过PEDV经典毒株,病毒含量甚至达到 108.0TCID50/ml疫苗的猪场也未能避免病毒性腹泻疫情,证实了经典毒株疫苗对最新流行变异毒株不能提供完全保护。
现有商品化疫苗抗原含量不够。目前国内虽有多家商品化猪传染性肠胃炎(TGE)、猪流行性腹泻疫苗,但因为腹泻病毒存在培养技术瓶颈,在细胞上增殖滴度低,传统转瓶生产工艺病毒含量难以达到 107.0TCID50/ml以上,直接影响了腹泻疫苗大规模生产和有效免疫保护力的产生,导致疫苗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另外,临床最新PEDV变异毒株体外培养细胞适应性差,制约了相关实验室从临床上分离、培养出变异毒株。
缺乏统一的免疫评价标准。母猪的免疫接种是防止PEDV流行和暴发的基本方法,新生仔猪吸吮免疫母猪的初乳和乳汁获得特异性中和抗体,从而避免 PEDV的感染。但疫苗的功效与免疫猪群获得特异性抗体整齐度及滴度相关,猪群特异性中和抗体整齐、滴度高可快速有效清除机体携带的野毒,阻止猪只排毒、散毒,避免PEDV反复感染,特别是对新生仔猪的危害。母乳中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决定了新生仔猪获得免疫保护的时长和有效保护力。研究证实:猪流行性腹泻的中和抗体达到 1:16,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中和抗体达到 1:32,猪只才可获得完全保护。
不一样的腹泻
2010年以来新一轮腹泻在国内猪场暴发后,经典疫苗免疫效果大幅降低,国内相关学者怀疑是出现了高致病性毒株。
国内专家根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遗传进化树分析,目前在全球存在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主要分为三大类:1970~2010年,主要流行经典毒株(G1亚群);2010~至今,主要流行变异毒株(G2亚群),2014年以来美国新发腹泻属于S-INDEL毒株,而当前主要流行毒株为G2亚群,占比90%以上。
面对猪流行性腹泻肆虐,美国等其他国家防控措施主要有三种:采用自家苗:受到抗原量和灭活程度的影响,对猪场危害巨大;返饲:加强饲养管理,阻断传播途径,控制生物安全。虽有一定的效果,但会导致反复;进行疫苗免疫:美国暴发PED后其农业部发布联邦政令,设立了包括PEDV、PDCoV在内的腹泻肠道冠状病毒病例报告机制,并拨款2600多万美元,用于检测防治工作,后来采用政府临时批准的PEDV变异毒株全病毒灭活疫苗,有效控制了猪流行性腹泻疫情。韩国、日本等国家采用了4种商品化疫苗(KPED-9、DR13、P-5V、SM98-1),但均不能对流行毒株提供有效保护。
与美国不同的是,虽然其发生的流行毒株和我国流行的毒株都属变异毒株,但美国流行毒株起先为G2亚群,后期又出现S-INDEL毒株,而我国流行的毒株一直为G2亚群。
“疫苗病毒含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疫苗的质量,但疫苗毒株类型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长江学者、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肖少波称。
肖少波教授通过对比最新分离毒株与经典毒株的基因序列发现,PEDV从欧洲传入亚洲后发生了变异,主要体现在S基因上,与PEDV经典毒株相比,PEDV变异毒株存在3个插入区域(3个碱基、9个碱基、3个碱基)和1个缺失区域(6个碱基),这也是经典毒株疫苗(CV777)对现有变异毒株腹泻难以提供有效保护的主要原因,这为寻找该病的有效解决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破性新药
自2011年以来,我国先后有近30家企业获批生产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疫苗,其中还包括加入了轮状病毒的三联苗,可是一直没有批准变异毒株腹泻疫苗,直到2016年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变异株腹泻苗“科泻宁”的出现。
徐高原博士称,以变异株疫苗为代表的新型猪腹泻疫苗创制的难点在于,临床最新流行的变异PEDV毒株细胞受体发生了变化,制约了临床上分离、培养变异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毒株;最新流行变异PEDV毒株在体外规模培养工艺难以突破,培养的病毒滴度难以达到制苗要求。
为此,华中农业大学动物传染病实验室和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以肖少波教授为负责人的创新团队。经过近7年的研发,在国内率先攻克了分离、培养PEDV变异毒株技术难题。最终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的研发上独树一帜,研发出了全球首个正式获批的变异株腹泻苗,该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一举突破五大难题。
徐高原博士介绍,一是,突破了变异PEDV难以分离的技术难题。变异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WH-1株)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AJ1102株)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分离于中国临床发病猪场,属当前中国最新流行变异毒株。二是,突破了变异PEDV高滴度大规模培养工艺。采用片状载体悬浮培养,克服了PEDV难以培养的困难,显著地提高了病毒滴度,在国内外属病毒含量最高,其TGEV抗原含量可达108.0TCID50/ml以上,PEDV抗原含量可达107.5TCID50/ml以上。三是,突破了以往疫苗副反应较强的技术难题。采用片状载体悬浮培养技术,没有细胞成分,无血清成分,高效激发机体产生高滴度特异性抗体,减少应激,提高了疫苗的安全性。四是,突破了以往疫苗注射途径的局限性。以往的腹泻疫苗基本采用后海穴注射,而本疫苗是肌肉注射、操作方便,抗体整齐。五是,突破了以往疫苗免疫期短的技术难题,采用独特的免疫增强剂和进口双相佐剂,疫苗免疫持续时间长。疫苗可同时高效保护种猪和仔猪。
根据华中农大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对腹泻病料检出率的情况看:腹泻病料中82.1%检出PEDV,1.9%检出轮状病毒(RV),1.1%检出TGEV。而科前生物此款变异株腹泻疫苗只是传染性胃肠炎和腹泻的二联疫苗,没有加入轮状病毒组成三联疫苗。对此,肖少波称,选择不加轮状病毒,因为其对疫苗腹泻抗体产生部分消解,有减抗作用。
与市场上其他厂家的猪腹泻疫苗相比,此款新药最重要的区别是:采用的毒株和病毒培养工艺不同。据介绍,“科泻宁”的PEDV采用的是最新流行的变异毒株、分离于2011年2月份,所以叫AJ1102,TGEV也是采用分离于2010年的新毒株;而其他疫苗毒株都是采用经典毒株。“科泻宁”的PEDV采用的是片状载体悬浮培养技术,其他疫苗病毒培养工艺都是采用传统转瓶培养技术。
“这些创造性的技术突破告诉我们,做疫苗要勇于进行技术创新,这样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公司才能走得更长远。”徐高原博士称,科前生物的猪腹泻活疫苗预计今年年底上市。“科泻宁”灭活疫苗和猪腹泻活疫苗研制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活疫苗的体外传代致弱技术、病毒保护剂及冻干技术。
猪病的免疫预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作为一种新疫苗,“科泻宁”是否可以与市场上已有的猪腹泻活疫苗联用,有哪些免疫程序和注意事项?
徐高原博士表示可以联用。免疫程序有产前35天跟胎免疫:活+灭,间隔15后用灭活疫苗加强免疫;产前35天跟胎免疫灭活苗,间隔15天后加强免疫活疫苗+灭活疫苗;全场普免活+灭,间隔1个月后加强免疫活+灭。注意两个活疫苗免疫间隔时间最少需要20天才能加强免疫,而两个灭活疫苗之间只需要间隔7天。另外,产品使用之前要注意彻底回温、摇匀,先小群体使用观察有没有应激反应,如果没有再大群体使用。
受益的养殖者
目前,众多养殖企业和养殖场(户)对这款突破性变异株疫苗产品表现出了积极的关注和比较广泛的认可。
在湖北武汉,作为一个养猪30多年的老养猪人——武汉金龙畜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贤忠称,猪场在2015年末2016年初,也没能抵挡住流行性腹泻的巨大冲击,14个猪场中有两个场开始大范围死猪。无奈之下使用了科前生物变异株腹泻苗,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今变异株疫苗给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今年1月,在安徽宿州,一规模化猪场2~3日龄新生仔猪陆续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在7日龄死亡率较高,发病仔猪整窝整窝死亡,死亡率达100%。据了解,该猪场饲养种猪500头左右,2016年9月份开始免疫流行性腹泻三联活疫苗(经典毒株CV777)和自家苗,间隔1个月普免第二次,母猪产前跟胎两次(40天和20天)。2017年1月份中旬,场里新生仔猪在2~3日龄出现上吐下泻症状,7日龄左右出现整窝脱水死亡现象,死亡率达100%。结合临床症状及场里以往发病史,最终确定该猪场腹泻是由流行性腹泻引起的。
除了在环境卫生、发病仔猪处理上进行了防护,科前生物技术人员还建议进行疫苗紧急免疫,母猪群进行普免科泻宁2头份(4ml),妊娠后期母猪产前跟胎免疫两次(40天和20天),刚出生仔猪免疫半头份(1ml)。两周后,据该猪场反馈,前期发病仔猪死亡率降低,部分已恢复,后期新生仔猪未发生腹泻。
在广东湛江,某规模猪场自繁自养存栏母猪2000头。今年3月,该场新生仔猪出现剧烈腹泻,部分猪有呕吐现象,7日龄内仔猪死亡率可达100%。个别母猪也会表现出临床症状,诸如发病初期母猪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甚至食欲废绝,1~2天后开始出现腹泻,一般1~3天可以自行康复。
发病后,经技术人员初步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考虑到该猪场猪瘟抗体不理想,检测还发现猪蓝耳病和圆环病均呈弱阳性,技术人员提出了免疫建议:对全场仔猪紧急接种科前生物的“科泻宁”1头份+猪瘟苗2头份,新生仔猪做猪瘟超免1头份+“科泻宁”1头份,全场母猪紧急免疫猪瘟2头份,一周后做“科泻宁”二免。针对蓝耳病的情况,全群母猪使用泰万菌素+清瘟败毒散+阿莫西林拌料防止继发感染,连续3个月,每月连喂10天。10天后,当技术人员进行电话回访获知,该场疫情已得到控制,新出生仔猪没有出现腹泻现象,产房发病仔猪也得到了康复。
在河北保定,今年2月满城区某150头母猪规模养殖场发生疑似仔猪腹泻。2月4日波及全场,症状为水样腹泻、粪便腥臭、且哺乳仔猪死亡率高达80%以上。采集两头腹泻死亡哺乳仔猪作病料检测结果证实为猪流行性腹泻暴发。
在科前生物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该场对母猪群全群普免科泻宁1头份,间隔2周加强免疫一次,产前15天以内怀孕母猪紧急免疫2头份,哺乳仔猪免疫1头份。产房温度控制为22℃左右,保温箱悬挂保温灯保温,保持温度30℃左右。保持产房、产床、保温箱的清洁干燥,适当通风。结果哺乳仔猪仍有轻微腹泻,除部分极度消瘦的仔猪死亡外,其他仔猪未再继续伤亡。轻微腹泻于3~4天后停止,15日母猪分娩一窝头,仔猪健康,未发生腹泻。该猪场老板对疫苗效果很满意。
“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但生物安全是第一位的。”肖少波教授告诉记者。
由于PED发病快、死亡率高,因此在做好疫苗免疫的同时,还要做好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徐高原博士表示,只有通过综合的防控措施才能更好地防控猪流行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