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

9个要点,事关新玉米,
质量控制方法简述
 来源:🔗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   2024-10-17 09:58  点击:714
01外观要求

玉米外观验收一般为淡黄色到金黄色或略带红色,要求籽粒饱满、味道清新,无霉味、酸味及其他异味。

02水分要求

新收获玉米水分较高,一般要求控制在16%以内,检测方法依据GB/T 6435—2014《饲料中水分的测定》进行操作。

饲料厂原料验收时为了提高验收效率,也可以使用快速水分测定仪进行快速测定,并定期用烘箱法校正快速水分测定仪,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03容重要求

容重是指玉米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反映玉米的饱满整齐度,是玉米等级的指标。

研究显示:玉米水分为15.0%~18.0%时,水分每下降1.0%容重上升2g/L;水分为14.0%~15.0%时,水分每下降1%容重下降2g/L。

玉米容重在等级评定边缘值时,水分变化将导致玉米等级的变化。饲用玉米容重要≥680 g/L。

04杂质要求

杂质指能通过直径3.0 mm 圆孔筛的物质,也包含无饲用价值的玉米及玉米以外的其他物质,饲用玉米杂质含量要求≤2.0%。

05不完善粒要求

不完善粒是指有缺陷或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玉米颗粒,包含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及热损伤粒。目前玉米收割时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多是直接用机器收割并脱粒。

新玉米水分大,比较容易受到机械损伤,导致破碎粒比例增加,出现了一定比例的不完善粒。玉米受到机械损伤后就失去天然保护作用,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较大,同时受霉菌感染的概率增加,所以要控制不完善粒在5%以下。

06霉变粒要求

霉变粒是指粒面明显生霉并伤及胚乳、无食用价值的颗粒。玉米霉变粒检测方法有数粒法、称重法、感官检测法。

国标要求霉变粒≤2%,饲料生产企业仓储量较大,为了原料质量安全可将霉变粒标准提升至≤1%。

07脂肪酸值(KOH)检测

粮食在储存过程中会发生脂肪水解成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等化学变化,产生了一定量的酸性物质,所以根据玉米KOH的变化可以有效地判断玉米的质量变化。

玉米的KOH检测依据GB/T 15684—2015《谷物碾磨制品脂肪酸值的测定》,企业对于玉米KOH的接收值应控制在60 mg·100 g-1以内,以保证玉米的储存稳定性。

08粗蛋白检测

玉米是能量饲料,一般会误认为玉米的粗蛋白指标不重要,玉米粗蛋白变化较大,其氨基酸变化也较大,且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因此粗蛋白也要做好检测,可依据GB/T 6432—2018《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进行湿化学法检测,或者依据GB/T 18868—2002《饲料中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快速测定近红外光谱法》使用近红外扫描确定粗蛋白含量。使用近红外扫描检测需要定期用国标方法校正近红外数据库,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09加强霉菌毒素检测

入仓和存储中的玉米要增加霉菌毒素的含量检测频率,可选用快速检测试纸或酶标仪等方法进行定量检测,提高玉米使用的安全性。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