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源农牧和福建省农科院合作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全景。
我国畜禽养殖每年产生的粪污量约38亿吨,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到1000多万吨,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38%和56%;铜和锌排放量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8%。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聚焦畜禽养殖环境问题的指导性文件。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初步构建起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长效机制,将成为农业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福清市一家新三板上市企业——星源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2003年开始就和福建省农科院进行科企合作,探索生猪粪污无害化处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构建“零排放”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东南网8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盛夏时节,位于福清市龙山街道先强村的星源农牧基地内,数百亩从台湾引种的红肉火龙果进入丰收期,由于风味独特,在公司的商城上供不应求。公司董事长潘礼明很自豪地介绍说,火龙果就是使用自产的沼液和有机肥长大的,品质相当不错。
星源农牧创办于1998年,早期仅是一家单纯的生猪养殖企业。为了可持续发展,公司将养殖与治污一起抓,如今,星源农牧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生猪养殖、无公害蔬菜、水果、食用菌种植以及有机肥生产与销售的大型综合农业产业化企业。
粪污循环利用,猪倌拿下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星源农牧厂区内,绿树成荫,池塘波光粼粼,办公大楼百米开外就是猪舍,但没感觉有异味。原来,星源的生猪饲养在全封闭的智能化猪圈内,喂食、清洗均由电脑控制,生猪粪污等排放物集中导入基地的加工厂进行统一集中处理。
“我开始养猪是被逼无奈的。”潘礼明的话让人意外,“我原是做纺织贸易,同时在这个养猪场也有股份。2003年,我想退出,大股东不同意。要不回钱,我一气之下,干脆把整个养猪场全部盘了下来。”
潘礼明告诉记者,星源农牧早在2003年就已经重视粪污问题,“我有洁癖,对住宿、办公的环境要求比较高”。机缘巧合,潘礼明结识了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林代炎,于是开始科企合作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从猪粪尿集中处理开始,逐步实现养猪场的所有废弃物全部无害化处理并循环利用。
他们创新性地提出了猪粪干湿分离新理念,开发了一套机械化设备,用来自动分离猪粪渣。用猪粪渣添加少量泥土和废弃秸秆后,替代牛粪种植食用菌。分离出的污水、猪尿液用于生产沼气发电,目前星源全场所有办公、生活用电全部自给有余,猪舍里面全都安装了冷暖空调,还无偿供电给周边数十户农户。
此外,沼气发电产生的余热通过管内闭路循环,被用于给小猪保温和沼液升温。沼渣、沼液又是良好的有机肥原料,经过配肥后,可满足猪场周边配套种植的千亩菜地、果树施肥。经过净化的污水没有臭味,不仅可以用来养鱼、养鸭,还可以冲刷猪舍。
可以说,星源不仅实现了不对外排放一滴污水和一片废渣,每年还收纳周边农户废弃物数万吨。利用这些废弃物,他们建了一个有机肥加工厂,生产商品有机肥年增收超过200万元,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潘礼明申报的“规模化养猪场物质循环及菌渣堆肥发酵生产的工艺控制技术及应用”获得2010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成为我省唯一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的农民企业家。
潘礼明坦言,2003年起,公司实施投资近1000万元完成技术集成建设,其中600多万元用于环保建设,超过公司固定资产的20%。种植业利用养殖业生产的有机肥及沼液作为主要肥源,食用菌产业利用猪粪渣代替牛粪作为培养基的原料,通过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将上一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下一产业的原材料,减少了外购资源的投入,真正形成了一种“经济高效、技术可行、生态安全、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农业模式。
2015年3月,星源农牧的“鑫星源”猪肉经过重金属、兴奋剂、药物残留等70多项指标检测,达到奥运会猪肉供应标准,从全省10多家参选商中脱颖而出,成为首届全国青运会唯一的猪肉供应商。
潘礼明还将工业管理经验运用于养猪场。“我提出了绩效管理,按照工作业绩发奖金,好的工人可以拿到数十倍于工资的奖金。”公司采购大宗原料,工程建设均公开招投标审核资质,实行合同管理,保证信息公开透明。按主板上市企业IPO的要求,他们进行制度规范化和流程标准化建设,启动了ERP信息管理系统,规范财务运作。星源农牧是福建省唯一一家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生猪养殖场,2016年1月,它作为福州市首家农牧企业获批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南猪北养,输出现代循环农业“星源模式”
目前,许多农企利用物流系统将有机农产品直供餐桌。星源农牧注册了“星餐桌”和“运动源”商标,通过社区店的方式,将最新鲜的农产品送抵消费者手中。
潘礼明表示,自有物流供应在最后一公里上花费的成本太高,第三方物流则存在花费时间多、产品运输安全等问题。目前,星源采取的方式是,消费者通过商城线上下单,到就近的社区代售点线下取货。通过这一模式,星源农牧的产品比农超对接方式节省了15%的成本,消费者还可通过二维码对产品进行溯源。
无论是产业链条还是销售终端,经过近15年的摸索,星源农牧形成了现代循环农业“星源模式”。
今年7月,星源农牧在新三板公开发行股票2198万股,募集资金1.23亿元,为新建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发展提供资金。近年来,南方地区猪场不断关停,生猪北上的趋势已经形成。在南猪北养的潮流中,星源农牧已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由于在生猪养殖形成了完整科学的生态循环模式,加上管理体系完备,黑龙江海伦市开出优惠条件,邀请星源农牧在当地建设新基地。目前当地5个基地正在加紧建设,6000头母猪已经入驻,按照远景规划,最终的存栏数将超过百万头。
东北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提供足够的土地用于猪场建设。生猪养殖成本中,饲料就占了其中的70%,而猪饲料的配方中玉米就占了高达70%的比例。东北生产玉米,原料就地转化,不仅能更好地保证饲料的质量,同时也能节省不少的运输费用。星源农牧不仅看好生猪养殖,通过土壤改良,施加有机肥,发展有机绿色种植业,也是海伦市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基地远景规划的重要一环。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data-bd-imgshare-binded="1" />
生产性观光,产业融合的新思路 目前,星源农牧在福建拥有三个基地:除了福清龙山街道先强村的1100多亩的基地之外,他们还在福清渔溪和江镜分别开辟了5000多亩、1500多亩的基地,在稳定发展养殖业的同时,投资水果、蔬菜、食用菌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加强和省农科院的科企合作,从事反季节和无公害果蔬生产。 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福建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温庆放研究员透露,星源农牧一年满负荷运转可以产出3万吨的有机肥,目前企业也在大力发展水稻、蔬菜和水果种植业,拓展种植业品种,加快内部产业循环,节能增效。去年,星源农牧和福建省农科院合作在福清市江镜镇江镜村打造现代智慧园区,总占地面积1540多亩,计划总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现代化智能连栋温室大棚1000多亩和观光休闲农业区。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6000多万元,实现利税1500多万元,带动农户1000多户致富。 在星源农牧的现代智慧园区,连栋温室大棚建设中将引入高科技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水肥一体化系统,光照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二氧化碳控制系统和田间视频监控系统,实现通过手机实时监测和智能化控制,真正实现智能化高科技种植。 项目计划引进国内外优势新品种,种植葡萄、无籽芭乐、甜椒、辣椒、西红柿等经济作物,特别是在反季节蔬菜种植上,福建省农科院全程进行技术指导。去年冬天,园区实验性高密度种植50亩丝瓜,成功越冬在3月左右上市,卖出了7.6元-7.8元/公斤的好价格。“在去年每亩1000多株的基础上,今年将扩大种植面积,并加大种植密度达到每亩2500-2600株。”温庆放表示,“目前全国的蔬菜市场呈现的是区域性、季节性短缺。福建的气候条件适合进行冬季蔬菜生产,每年8月到来年5月,蔬菜设施化生产可以实现‘定时’上市,通过时间差提高产值。” 在南菜北销的市场中,星源农牧正在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利用自产的有机肥改良优化土地,通过设施智慧农业实现高效高产,主打绿色品牌。 温庆放透露,江镜园区四周河道遍布,水系丰富发达,而且交通便利。因此在园区的未来规划中,配套观光休闲农业区,设置垂钓、绿色果蔬采摘和生态餐厅等功能区,主打“生产性观光”农业休闲产业。 “生产性观光不同于单纯的休闲观光,目前,农业休闲观光简单依靠第三产业无法保证收入,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他表示,现代农业园区第一产业产出是必须保证的,第二产业着眼于果蔬的处理,包括冷库、包装等,发展采摘、科普等第三产业,是希望以产业融合来提高园区的综合性产出。 |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