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分类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

城归③|返乡养鸡的中大毕业生:瘦了30斤,
在嘲讽中坚持
 来源:🔗互联网  2017-08-29 17:33  点击:2406

回家养鸡5年,张柏铭瘦了30斤,如今有3家养鸡场,养着10多万只鸡,是“罗定山鸡王”。 本文图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图

回乡养鸡的5年,张柏铭瘦了30斤,体重从120斤减到90斤。张柏铭称“用脑太多”,吃得多,要思考的也多。

去年10月,张柏铭在一项创业大赛被风投看好,获得8000万投资。“养鸡引来8000万风投,父亲仍觉得儿子丢脸”,这是当时一篇新闻报道的标题,张柏铭把这则报道从剪下来,摆放在自家养鸡场办公室里。

张柏铭表示,父亲反对他回乡养鸡,认为这是没有前途、丢脸的事,父子关系一度很僵。至今,张柏铭早已身价千万,但张父仍在深圳打工。

获得8000万风投后,张柏铭准备大干一场,在原来3个养鸡场的基础上,新建一个2000亩的养鸡场。“8000万只是天使轮,后面还有A轮、B轮。”在张柏铭的规划中,项目前期就有上亿的投资。尽管一向自信,张柏铭仍有些焦虑,说很多事都需要考虑。

                          吧

张柏铭的养鸡场,他会把自己的一些小发明运用其中。

张柏铭出生广东罗定市罗平镇古勇华光村,是该村5个大学生之一。考上中山大学,他曾是整个家族的骄傲。张柏铭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他的返乡创业之路历经磨难,是在骂声、嘲讽中坚持。

                      

张柏铭称,除了草料,他还会给鸡喂一点奶粉

“跟牛一样工作不会累”

7月6日,与张柏铭见面时,他穿着随意,T恤、牛仔裤搭配皮鞋,衣服上面的污渍未洗尽。他说自己有10多辆车,各种车都有,当天,他驾驶一辆旧车,座位的多处表皮历经磨损已脱落。

回乡养鸡5年,张柏铭的体重减30斤,财富却随之增长。如今,他有三家养鸡场,养着十几万只鸡,还做着红木、酒厂的生意。多位罗定本土经商人士称,张柏铭虽只有27岁,但名气很大,是“罗定山鸡王”。张柏铭不愿透露他的家底,称超过1000万。

谈起返乡创业,张柏铭有些感慨,反复说自己历经磨难,曾被骂、被嘲讽。

张柏铭是村里5个大学生之一,在中山大学读计算机,实习大半年晋升技术主管,工资7000多元。在返乡之前,他是全家的骄傲。实习那段时间,父母经常给他打电话,认为他很有前途。

做了三个月技术主管,每天重复上班、睡觉和上班,张柏铭对父母所倾慕的工作心生厌倦,“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决定拿存下的4万元返乡养鸡,其中2万元已经被人借走。

张柏铭记得,那天是2012年9月23日,电话中,在深圳开车的父亲得知后,没有出声;后面给父亲发短信,父亲没有回复。第二天,父亲帮张柏铭搬行李,送其去汽车站,一路一声不吭。

张柏铭表示,父亲长年在外务工,一年回家一两次,他不愿重复父辈背井离乡的命运。养鸡是张柏铭综合权衡后的选择,“养猪、养牛成本高,养鸡成本低,有成功的例子”。

2012年10月1日,张柏铭买了500只鸡苗,在村内散养。他之前看过很多养鸡书籍,但真正实践时发现不顶用。不到一周,500只鸡苗死了499只,一次性亏了几万元。

                           

作为知名高校毕业生,张柏铭回乡养鸡,遭家人强烈反对,父子关系至今紧张

张柏铭的返乡养鸡举动,家人反对,村民嘲笑。他挂出横幅“大学生自主创业野鸡梦工厂”,第二天横幅就被人扯掉。85岁的亲奶奶跟他说,“5个孙子(注:指该村5个大学生),最差劲就是你”。

张柏铭说,爸妈劝他打工,全村人骂他读书读傻了,“除了女友,没有任何人支持”。

抱着“人活着就有希望”,张柏铭继续养鸡,他买鸟网上山捕野鸡,抓到4只母鸡,然后改装消毒碗柜孵化鸡蛋。经过几个月的持续孵化,野鸡数量达上千只。问题随之而至,没有销路,张柏铭欠了1万多元的饲料钱。

张父去找卖饲料的人,要求不能给张柏铭赊账。张柏铭彻底和父亲闹僵,抱怨道:“他不支持我就算了,为什么还要害我?”

没有饲料,张柏铭只得割草喂鸡,每天五点起床,一直干到凌晨两三点。旁边的村民跟张柏铭的爷爷说,“你孙子怎么跟牛一样不会累?“张柏铭说,他听到这话后心很痛,但他得咬牙坚持,不然一切都白费了。

“走过的路都是一段段心酸路”

没有办法,张柏铭不得不去一家公司兼职,但他的坚持最终获得回报。2013年年底,罗定一位陈姓老板出现,以75元每只收了张柏铭的上千只野鸡,张柏铭获得7万元鸡款。

尝到甜头,张柏铭一口气买了4000只鸡苗,鸡养多了,销路却成大问题。张柏铭去一百公里之外的肇庆市找销路,他想到了“请托推销“的办法。

经过这样一周的轰炸式宣传,效果立竿见影,前来咨询的电话不断,张柏铭很快卖掉4000只鸡,收到30万元。

这是张柏铭的第一桶金。

张柏铭的养鸡规模越来越大,如今拥有3家养鸡场,养着十几万只鸡,更有“罗定山鸡王”之称。张柏铭表示,在办养鸡场的过程,他曾遭遇过被骗的经历,一度让自己陷入困境。

2015年,一位合伙人私吞48万鸡款,并退股要回此前投资的20万元。由于该合伙人负责销售,他的离开导致张柏铭的鸡严重滞销。

张柏铭连续三个月发不出工资,十几个工人走了一大半。他低价转卖了小汽车,连加油钱都没有;没钱买饲料,他只得亲自割草喂鸡。

困境之中,张柏铭发现卖鸡苗利润高,一只鸡苗价格的三分之二是利润。通过批发卖鸡苗,张柏铭走出了困境。

2016年10月,张柏铭倡导养殖生态系统,计划养100万只鸡,出鸡蛋10万吨,该项目获得8000万元的风投。当初反对张柏铭的村民,如今有人喊他是本地版的马云。但在张柏铭看来,他的创业还谈不上成功,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

张柏铭表示,这一路他走得很艰辛,不懂社会关系,全靠自己摸索。对于刚刚创业的人,他希望政府能给予相应的扶持、指导,有所补贴,并提醒创业者不能过度依赖外在的支持,要自己做大做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张柏铭的妻子李蓉表示,一个高学历的人回家养鸡,被认为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为梦想拼搏还要遭人白眼;丈夫没有创业、管理、销售等经验,都靠自己打拼,“走过的路都是一段段心酸路”。

李蓉是中山大学中文系学生,毕业后和张柏铭一起返乡,如今在罗定罗平镇当小学语文老师。张柏铭笑称,连校长都说,妻子回来委屈了人才。

李蓉的同学多数都留在城市,但她不后悔返乡。李蓉说她出身农村,回到农村很亲切,并不会因为学历而抛弃最初的生活,“农村的生活很淳朴,小孩子很单纯,靠自己努力,发奋读书。”

                                            

22岁的伍枫想复制张柏铭养鸡的成功,多次尝试养鸡,都失败了,自嘲像猪一样蠢。

连续四次的失败带来的自我怀疑

看到张柏铭养鸡成功,22岁的伍枫也想复制,但却一再失败。

伍枫出生在罗定隔壁的郁南县千官镇榃冰村,距离罗定市区约12公里。未读完初三,16岁的伍枫便随堂叔来到广东惠州打工。

前往珠三角地区打工,是罗定、郁南多数青壮年的选择。在罗定从事运输行业的彭程(化名)表示,罗定就业机会少,劳动力外出,平时人少,春节等节假日人多,罗定前往珠三角的地区大巴常常人满为患。

在惠州一家五金店做了三年,脏、吵、苦的工作环境让伍枫难以忍受,他自认为没有兴趣,于是选择返乡。伍枫直言,他是走投无路才回家的。

回村后,伍枫拿打工所存下的钱在罗定市区摆地摊卖女鞋。由于质量不过关,鞋卖不出去,伍枫亏了几千元,被家人骂惨了。

看到张柏铭的创业故事,伍枫也想到了创业。他找到张柏铭,买了两只山鸡,一直养到生蛋,于是一口气花1200元买了200只鸡苗,但不幸的是,鸡苗接连死亡,200只很快只剩下7只。

伍枫没有放弃,他又买了300只,在家附近养。鸡苗依旧没有长大,只剩下1只。第三次,伍枫和人合伙,养了200只珍珠鸡,依旧没有成功。

至今,伍枫不知道鸡苗死亡的原因,仅归因为“不懂养殖技术”、“天气太热”、“没人教”等。伍枫说,他的接连失败导致家人强烈反对,“被各种骂”。

为了学习养鸡,伍枫曾前往张柏铭的养鸡场工作,但不到两个月便被炒了鱿鱼。那天,伍枫早上外出送货,回来有客人买鸡苗,发现鸡苗死了一堆。伍枫说,他“意外犯错”,白干了两个月,什么没有学到,反而赔了2000元。

扛不住压力,伍枫跟随亲戚去澳门打工,做了九个月后,伍枫再次选择养鸡,“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站起来”。

                                                                   

伍枫的小养鸡场就在家旁边,母亲反对伍枫养鸡,给他下了最后通牒,养鸡场必须马上搬

2016年,伍枫再次从张柏铭购买一千多只鸡苗,用500元租下一亩地养鸡。7月7日下午,澎湃新闻探访伍枫的养鸡场时,伍枫刚和母亲吵了一架,母亲给他下了最后的通牒:养鸡场必须搬,太臭了。

上千只鸡苗死了大半,如今只剩下两三百只。伍枫透露说,鸡千辛万苦养大了,但卖不出去,他只卖出了几十只,每只赚几十元。

伍枫已经把第四次养鸡认定为“完全失败”,他希望张柏铭能够伸出援手:能低价收购他的鸡。这样他能少点损失。

养鸡失败已经让伍枫破产,也让他承受巨大的压力。同村人骂伍枫,性格倔,难说服,不赚钱的工作(注:指养鸡)还要做。伍枫的母亲卢秀华说,鸡根本养不大,总是亏本,她坚决反对儿子养鸡。

卢秀华表示,整个村子的青年只有伍枫一人留村,她希望伍枫能趁年轻多出去闯闯,早日成家。

瘦弱、黝黑的伍枫还没有放弃,称还会坚持养鸡。不过,连续四次的失败也让伍枫对自我产生怀疑。

                                                                    

罗定电商城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目前入驻电商企业30多家

“如果做不好,我们可能也会离开”

伴随外出打工潮,罗定少数外出者也选择返乡创业,陈氏堂兄弟便是其中之一。

41岁陈劲波,汕头大学化学专业毕业,曾在国企、外企、私企工作,有海外工作经验;36岁陈柱波,大学读数学,曾在500强工厂、外企工作。外出打拼多年,两人均已在外地安家,有所积蓄。

陈劲波表示,他们在罗定围底镇大沙村长大,如今家乡沦为留守老人、儿童的空巢村,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仍在干农活;看好现代农业,想帮助家乡发展,2016年,他和堂弟一拍即合,一起回乡搞农业。

租20亩田地种植富硒大米,却发现大米难以销出。陈劲波说,罗定大米尽管名声在外,但本地企业缺乏品牌意识,销售渠道没有打开。

陈劲波、陈柱波转头做渠道,进军农村电商,“开始做微商,通过朋友圈、微信公众号销售罗定土特产,但效果不好。”

恰逢罗定与京东合作,创建京东罗定特产馆,陈氏堂兄弟如愿中标。陈劲波说,罗定的电商正处起步阶段,中标可能看上他们的想法和工作经验。

大米、豆豉、腐竹、竹蒸笼、米饼等本土特产通过罗定特产馆销往外地,罗定特产馆自今年1月开业销售额逐步攀升。陈劲波表示,目前,整个团队共有6人,他希望未来两年,团队能达到20人,销售额破两千万。

罗定特产馆的办公室位于罗定电商城,由旧厂房改造而来,目前入驻电商企业30多家,不少办公区域正在装修中。

选择回乡创业,陈劲波、陈柱波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陈柱波表示,刚开始,家人、朋友也是不理解,资金一度紧张,也是在失败、挫折中总结经验。

陈劲波表示,回来创业的成本可能更高,人才紧缺、物流成本高均制约着农村电商的发展。为了招到合适的电商人才,去年春节期间,陈氏堂兄弟曾找返乡人才洽谈,但无一人愿意留下。相比珠三角地区,罗定工资偏低,城市配套差,这是陈劲波眼中留不住人的关键因素。

罗定电商协会今年成立,该协会一位管理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近年来,罗定也在鼓励电商发展,在资金补贴、人才培训等方面均有动作,但相比其他地区仍有差距,仍处于“看到其他地方在做,我们也做”的阶段。

对于返乡创业,陈劲波说,他多年在外工作,回乡一时还难以适应,“地方的圈子比较固定,融入有一定困难,可能需要时间”。

在陈劲波看来,罗定确有一批人回来,但也有一批人离开,他没有看到明显的返乡创业趋势。“创业不成功的就会离开,如果做不好,我们可能也会离开。”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