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过篾匠,学过裁缝,尝试搞养殖,虽然失败过,但不放弃,虽然身患残疾,但不自弃,凭着志向和恒心,凭着健全的大脑和能干的双手,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他就是靖江市东兴镇惠丰村东二组的何士亚。
今年56岁的何士亚因患小儿麻痹症造成右腿残疾,自幼家境贫寒的他一心想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曾经,他背井离乡独自在外创业,做过篾匠、学过裁缝,直到2005年,因为孩子,他又回到家乡。出去打工,不如自己创业!经过市场调研后,他觉得养鹅是个不错的行当,成本低、见效快。在村委会的支持下,他贷了款,在自家两亩责任田里搭起了大棚,开始了创业路。第一年养了上万只鹅,赚了不少钱,但由于对市场的不了解和对养殖技术的不精通,第二年却亏本了,让他一下子不知所措。是继续还是放弃?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村领导给了他一些建议,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决定改行,利用现有大棚发展规模养猪。
有了上次的教训后,何士亚紧抓市场脉搏,深研养殖技术,看电视专挑养猪节目,没事就去兽医站请教养猪技术,还买了许多关于养猪喂食、防病治病之类的书籍,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了节约养猪成本,他饲养了20多头母猪,进行苗猪自繁自养。自己加工喂猪的饲料,不买市场上的普通饲料。何士亚介绍说,现在猪感染一些常见的病都不用找兽医,自己就能解决。为了减少养猪成本,他没请工人,全靠自己打主力,妻子当助手。这么多猪光喂一次就得两个小时,更别提煮猪食和清理圈舍。因此,他每天一大早就起床,直到很晚才休息。作为残疾人,他付出的艰辛比常人多得多。
在事事亲力亲为的状况下,何士亚养的猪不仅又肥又大,成本也大大降低。随着经验的积累,2011年,他开始尝试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继续流转了一亩多地扩大猪舍,发展大棚规模养猪,近两年,他家每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毛重20多万斤,净收入近30万元。去年年初,何士亚又谋划了新的创业项目,决定利用现存有机肥料,在大棚两侧流转了13亩土地,栽种了700多株翠冠梨,套种了黄豆、花生、玉米及各类蔬菜,去年他种的梨树已经挂果,今年将有大面积收获。
何士亚说,不管是残疾人还是正常人,只要认准目标,埋头苦干,就能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一片属于自己的果实。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