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有的研究课题都是来源于生产实践。实践有什么问题,就立项目去做研究。研究透了,学生也毕业了,这个问题也解决了。”正如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下称“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宁中华在接受《国际家禽》杂志记者专访时所说,10年来,国内蛋鸡产业发生了许多大变化,涌现出一批批龙头企业,这与体系10年建设不无关系,特别是在促进产学研结合方面成效明显,极大地推动了蛋鸡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进步。
宁中华有着8年的一线养鸡场工作经验,从1989年在北京农业大学(1995年后改为中国农业大学)实验站从事育种工作到2008年加入体系,30年来,他始终走在科研攻关、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的前端,足迹踏遍全国各地。宁中华在体系的健康养殖模式与管理岗位涉及蛋鸡养殖全链,从育种扩繁、场地选址、鸡舍建设到日粮营养、疾病虫害防控、生产效率提升,在体系成立10周年之际,宁中华在向《国际家禽》杂志回顾10年蛋鸡产业全链巨变的同时,也对未来10年蛋鸡产业发展前景作了预测和展望。
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家禽测定中心副主任、农业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国际家禽》:您如何看待和评价体系成立10年来对蛋鸡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宁中华:与10年前比较,现在整个的蛋鸡产业规模实际是缩小了,全国蛋鸡年总存栏量有所减少。10年前,一年鸡苗供应量差不多15亿只。现在,一年提供鸡苗11亿只左右。
我觉得,这10年来最大的变化是蛋鸡总体的生产水平提高了,关键是蛋鸡的单产水平提高了。10年前全国只鸡年均产蛋量大约16公斤,现在这一数字接近18公斤,相当于只鸡年均多产了2公斤鸡蛋,单产水平提高了约13%。以此来看,虽然全国蛋鸡数量减少了,但总产蛋量并没有减少。此外,这10年来全国鸡蛋的消费量增加不明显,而特色蛋如鹌鹑蛋、鹅蛋、鸭蛋等的消费量增加相对比较明显。
单产水平提高了意味着什么?其一是种的质量提升。10年前,鸡白痢很严重,禽白血病引起的蛋鸡死亡率比较高,使得产蛋量也低。其二是总体生产水平提高,这跟体系的建设肯定也有关系。体系建设以来,规模越大的蛋种鸡企业从种鸡场到孵化厂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现在,蛋种鸡集中在峪口禽业、华裕农科、晓鸣农牧等这几家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大午集团近几年在蛋种鸡方面增长很快,这跟体系的建设息息相关。当然,企业通过体系平台来提升自己的科技力量,这跟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也有关系。
这10年来,我们在育种领域的成果体现最明显,不仅是新品种增多,还包括种的质量有了明显提升。10年前,产蛋鸡的总体成活率全国平均水平80%多。现在,这一数字达到93%以上,这比10年前提高了接近10个百分点。当然,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和鸡的质量有关系;另外一方面与生产工艺有关系。随着标准化养殖模式推广,现在蛋鸡行业在养殖环境等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明显改善。
10年前,从国外进口的蛋种鸡占有率接近80%。今年,我统计了一下,国产品种和进口品种大致各占50%。国产蛋鸡品种占有率提升主要是在粉壳蛋鸡。它是这些年国内培育的新品种,几大育种公司主要是在粉壳蛋鸡这一块发力,培育出一些有明显特色的粉壳蛋鸡,如,节粮型的、红羽下粉蛋的、黑羽粉蛋的。进口的主要品种还是海兰褐,而罗曼褐和伊莎褐在中国市场的反应是适应性不太好,实际上都是很优秀的品种,包括原来海萨克斯。在中国市场不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孵化率低,下功夫把孵化技术水平提升上去,这类种鸡在国内才会有市场。
《国际家禽》:在您看来,这10年来国内蛋鸡产业还发生了哪些大变化?
宁中华:首先,应需而生的青年鸡行业是10年来的蛋鸡产业的一大变化。现在,国内中小型蛋鸡养殖场基本自己不再育雏了,主要从青年鸡场购买育成鸡。其实,10年前,国内没有青年鸡这样的提法,蛋鸡养殖场都是自繁自养。发展到现在,据我初步统计,今年青年鸡销售量有3亿只。
为什么青年鸡行业会兴起?其一,专业化分工。其二,设备使用效率提高。以前,一个蛋鸡场养1万只鸡,若一年养一批的话,自己的育雏场会闲置。其三是推动了全进全出养殖模式。比如说,一批产蛋鸡全部淘汰空场,然后再进新一批青年鸡,这样对提升生物安全水平也有好处。
第二是市场的变化,小规模养殖户、散户的淘汰加速。如果一家小规模养殖户的鸡蛋质量出了问题,它会影响蛋商的整批次鸡蛋交易,所以蛋商不会更不敢去冒这样的风险。未来,一些小规模养殖户很有可能会成为某些龙头公司旗下的某些单元,按照统一的管理措施生产。如果不这样,小规模养殖户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窄。
第三是行业变化,做鸡粪处理的企业越来越多了,环保意识更强了。这与政策驱动有关系,同时从设施上也能够达到要求。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信息显示,2017年,全国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为64%,规模场设施配套率为65%。但我觉得,养鸡行业在此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总的来说,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的意识越来越强。
《国际家禽》:体系岗位科学家如何与体系综合试验站及其依托企业进行合作?
宁中华:目前,体系设有22个综合试验站,其中有15个依托企业。比如体系的平谷、徐水、邯郸这3个综合试验站,分别依托峪口禽业、大午集团、华裕农科这3家企业,同时还有12个综合试验站也是依托企业。每个体系综合试验站都有科研项目及推广经费,10年来一些进步不明显的企业已被体系去掉。
体系是科研项目研究、开发与技术支撑的一大平台,如何通过它开发并推广一些产业化项目、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难题,我觉得这和试验站负责人及企业带头人的观念、视野有一定关系。从企业层面讲,体系岗位科学家和企业共同研究,企业承担部分合作经费;企业有特别的研究项目,也可以跟体系共同申请项目。这主要涉及两方面:
一方面,体系可提供技术支持、大学生人才派遣、专业咨询服务等,企业通过体系有的放矢解决自身生产等方面难题,项目研发成功经推广后既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比如说,从国产鸡的育种上,这几年的成绩非常明显,几乎年年都有新特品种出现,而且市场占有率还在提高。
另一方面,体系跟企业合作还有企业管理流程的设置,可能包括场地选择、生产工艺等方面,是不是合适,如何调整改进等,体系都会给出建议或者进行实验。如之前华裕农科的大箱体孵化器是经体系建议后采用的。
其实,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从其对人才的渴望可见一斑。大学生人才主要是给企业带来思想与社会资源。发展快的企业经常要我们给它们派遣大学生人才,进步大的企业非常看重大学生人才的价值。特别是一些大企业的带头人,相对来说他们的现代化管理意识更强。
《国际家禽》:您的健康养殖模式与管理岗位覆盖蛋鸡养殖全链,涉及育种扩繁、疾病控制、生产工艺等诸多领域,目前集成出哪些模式?推广成效哪些?未来您主要专注于哪些研究领域和项目开发?
宁中华:我们先探讨一下每一种养殖方式。比如说,密闭笼养如何保证鸡的健康,福利笼养如何保证养殖水平,每一种模式,尤其是新的生产模式出来以后都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这需要体系更多地为企业、养殖户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咨询服务,去检查生产过程中有什么样的问题。包括现在的蛋鸡放养方式,如何保障鸡蛋的质量安全?对此,我们就得考虑相应的标准和规定。不能全盘否定蛋鸡放养,因为老百姓就喜欢散养的鸡蛋,也没吃出问题来,所以得引导,从放养的环境安全,包括土质、水、重金属检测看是否有问题,然后从营养上怎么均衡搭配,也别光喂玉米豆。
不管哪种养殖模式,都需要达到它的最大效益。如,柳江牧业在贵州开展的扶贫模式,当时我建议企业可以把一个村子当成一个鸡场,一家一户当成一个鸡舍,整个村子实行全进全出的蛋鸡养殖模式,而这是笼养而非散养。一户养1000~2000只蛋鸡,当地一般村子就30户人家左右,可以养殖3万到6万只鸡;按时发放青年鸡,利用农村的院落场所和劳动力就行了,投资较低,因为有部分扶贫款项,鸡笼设备买好了,管理好流动资金,一个村安排一名技术员主要负责免疫和监督喂药,生产成本也比较低。在保证鸡蛋质量与安全方面,通过统一供应饲料,统一收购鸡蛋并一起结账。按照这样的设计路径成功地集成出柳江牧业贵州蛋鸡产业扶贫模式,这一模式比较适合中国国情,能够更有效地带动脱贫,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因为当地不适合投资建大型鸡场。这一模式社会效益良好,一只蛋鸡大约一年赚10块钱,养1000只赚1万块钱,养2000只赚2万块钱,贫困地区的村民不出村一年也有可观的经济收入。这也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培育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的要求。
事实上,无论做研究也好,做项目也罢,反正都是解决行业中的碰到的难题。比如说,本交笼受精率不稳定,生产成本高,但它可以解决劳动力的问题。而人工授精可提高种蛋受精率,但它需要大量劳动力。为此,前几年我与峪口禽业合作研究开发如何提升人工授精效率的项目,从公鸡的选育包括光照调整、自动化控制等方面。现在,可以做到一个人管理8000只鸡,原来一个人可以管理2000多只鸡。比较来看,劳动力减少了,总成本也降低了,效率明显提升。
就体系而言,每年会拟定一个大任务,然后在每年年初的时候会细分成若干小任务。“十三五”期间,我负责的主要项目之一是青年鸡,目标是制定青年鸡的标准。但是,制定标准前需要很多相关的实验数据支持,包括青年鸡的考核指标,如日龄、体重、胸宽、胫长达到什么水平才是合格的青年鸡等。
《国际家禽》:未来,国内蛋鸡产业在技术与市场方面会发生哪些大的改变?品牌鸡蛋前景如何?
宁中华:从科技上的突破来看,我感觉未来全国蛋鸡产业规模还会减小,尤其总的饲养量还会减少。因为鸡的产蛋周期还会延长。现在蛋鸡400多天产蛋率还能达到90%多,而原来400天的鸡产蛋率仅80%。产蛋期延长,整个种鸡的数量还会减少。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可能将来发展肉蛋兼用型品种鸡是方向之一。培育目标是让其产更多的鸡蛋,产蛋一段时间后选择在肉质最好的时候出栏,以肉鸡上市。目前,体系正在努力地引进一些资源去培育这类肉蛋兼用型品种的种鸡。未来10年,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从鸡的品种、养殖方式、肉质等方面提升大家吃鸡的频次,这样市场就会更大,前景就会更好。
从中国人的传统消费习惯来看,鸡蛋的消费在未来10年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实,现在,我们国内的年人均鸡蛋消费量已经很高了,达到20多公斤。日本人那么爱吃鸡蛋,年人均鸡蛋消费量为24公斤。况且,在中国市场,还有鹌鹑蛋、鹅蛋、鸭蛋等替代鸡蛋消费的蛋品。现在,国内鹌鹑年养殖量达4亿多只,10年前才2亿只,鸽子的量也在增长。综合来看,未来国内蛋鸡产业发展的空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此外,蛋粉蛋液的产量将来肯定要比现在增加一些,但不会发生大的转折。因为国人消费将更多地回归传统。现在的蛋制品加工主要起保值作用。如,去年鸡蛋最便宜的时候把它加工成蛋粉保存起来,今年鸡蛋一涨钱再卖掉蛋粉,以此可以冲抵去年的损耗。
现在,品牌鸡蛋在国内市场群雄并起,但我觉得无论如何,若鸡蛋的价格脱离价值太大,这是长久不了。国内老百姓对品牌鸡蛋和普通鸡蛋的区分主要在蛋壳上,如绿壳鸡蛋、粉壳鸡蛋。粉壳鸡蛋广受认可,这几年增长率较高。还有小的柴鸡蛋,不像有些食材或食品的质量或味道会受气候、地域、水和品种差异化的影响比较大,鸡蛋各地都有而且质量、味道区别不大。我觉得,做品牌鸡蛋,关键是怎么做,如果比普通鸡蛋价格高出20%~30%,接受程度要高一些;若超过50%,接受程度就会打折扣。
《国际家禽》:国内蛋鸡领域的技术跟国外比有什么差异?您如何看待动物福利理念在中国的推进?
宁中华:整体来讲,差距在缩小,主要体现在蛋鸡的生产性能上。10年前,我们国家跟发达国家鸡的料蛋比差距很大,当时发达国家是2.1:1,中国在2.4:1;现在,全国平均在2.2:1左右,估计现在与发达国家就差0.05左右这样的水平。还有死淘率,原来是15%以上,现在是6%~7%,国外也就是5%左右。已经很接近了。
国内蛋鸡饲料领域进步不大,包括一些新型的饲料资源。一是饲料配方多年几乎没变化。基本蛋鸡的日粮就是玉米、豆粕、石粉加预混料这四种,其他的蛋白资源几乎都没有用。国外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多一些,国内怎么利用杂粕上的研究太少,因为杂粕有缺点,花生粕的赖氨酸含量低,棉籽粕含有棉酚。但总的来说,蛋鸡饲料配方没有太多创新,使用玉米、豆粕日粮的观念根深蒂固。尤其做品牌鸡蛋的企业,担心用了杂粕以后降低鸡蛋的质量。
我觉得,动物福利与健康安全生产并不矛盾,提升动物福利水平的目的也是生产出更优质高效的产品。需要提醒的是,不能一味地强调动物福利而不考虑生产效率。欧盟国家计划2025年实现非笼养。在中国市场,动物福利目前在实际操作层面还存在困难,不太适合中国国情。中国人口密度大,而禽流感发生风险犹存,天上的鸟飞来飞去,如果鸡只放养、散养,发生疫情无法控制。此外,还有其他的垂直传播疾病。如,刘秀梵院士提出的鸡肝破裂综合征,它属于新发疾病,类似非洲猪瘟,一旦发现需要采取立即扑杀措施。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