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黄老汉都会早早地起床,伴随着开门的声音,他的家庭养殖场便一下子热闹起来:放养的成千上万只土鸡涌到房前屋后、树林竹园里觅食。
黄老汉叫黄立权,今年50岁出头,是河南省罗山县东铺镇北杨店村村民。几年前,他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的压力让他比同龄人更显苍老。
他想养鸡致富,但因为不懂技术,饲养的几百只土鸡越养越少,两三年后几乎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就在这时,脱贫攻坚战打响了,在各方的帮助下,他终于脱贫了。
精准培训,让他遇到“好技术”
黄立权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能吃苦、爱动脑。2016年10月,当得知县教体局准备面向建档立卡户开办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的消息时,他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他把自己养土鸡遇到的问题请教授课老师,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从此,他家土鸡的死亡率下降了,鸡蛋的生产率也提升了。
2017年3月,罗山县在东铺镇杨店村开办“一周一村、送教下乡”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由于该村养鸡户较多,培训班还从县畜牧局聘请养殖方面的专家王胜富前来授课,专门讲授土鸡养殖技术,黄立权毫不犹豫地再次报名参加培训。
黄立权还根据“专家联系卡”,与专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王胜富多次到他家中送书送资料,开展技术指导,现场一对一地讲、手把手地教,两人成为微信好友后,学习交流更频繁了。
学到技术的黄立权信心十足。他的养鸡事业越发壮大,在专家指导下试验养殖的20只珍珠鸡也已取得成功……红火起来后,他想到了扩大规模。
产业扶贫,让他遇到“大资金”
黄立权最初搞的养殖规模小、效益差,几年下来还是原地踏步走。后来,虽然扫除了技术障碍,但增收并不明显,他知道,自己的养殖规模太小了。
当了解到县里有金融扶贫资金时,黄立权的心思又动了,他很快就找到扩大规模养殖的办法了。
他到村里,到乡里,兴奋地介绍着自己的设想,希望能够得到县乡村政府的支持。
他的期待很快就得到了满足。今年4月初,在北杨店村,黄立权掰着指头介绍得到的帮助:“到户增收项目,政府一次性给了5000元,用于支持我养鸡;实行土地流转,园林公司给了我流转费2760元;金融扶贫,依托友邦木业每年分红3000元;依托家庭农场,产业扶贫以奖代补4000元,这些钱对我来说就是及时雨。”
在资金的支持下,他的养殖事业越来越好,养的土鸡数量两年时间就翻了几番,今年最多时达到6000多只,养殖场由10余亩扩大到80亩,一大片树林、竹林、田地里,到处都是散养的土鸡。
“实打实地说,今年扣除所有支出,纯收入应该可以达到7万元。”他信心满满地说,“我想好了,明年继续扩大规模,争取鸡、鸭、鹅突破1万只。”
据村组干部讲,今年黄立权已经申请脱贫了。对此,他的回答是:“这是必须的!”
联村帮扶,让他遇到“市场”富起来
技术有了,资金有了,但如果市场不好,养殖效果就要打个折扣。
黄立权深知,一个好汉十个帮。当他遇到销售不畅时,会主动找帮扶干部,请大家一起想办法。很快,办法想到了,帮扶干部发动干部群众,利用各自的朋友圈、人际网,大力推广黄立权和他的土鸡产品。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他的土鸡和土鸡蛋很快就出名了,大家慕名找上门来,纷纷购买正宗的“笨鸡、笨蛋”,销售市场随即全面打开。
“我的土鸡,喂的饲料都是专家教我自己配制的,不含任何添加剂,土鸡口感好,营养价值高,非常受客户喜爱,在大家帮助下,销售也不愁了,基本都得提前预订。”说到这里,他还特意补充了一句:“这几年好事都让我赶上了,心里真舒坦。”
为了长远发展,在帮扶干部的参谋、鼓励和关心下,黄立权日前还在县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办理了营业执照,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原本小打小闹的家庭养殖,竟变成了“罗山县晟昌家庭农场”。
人生如棋步步新,事业如歌节节高。黄立权这个豫南汉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党委、政府及无数好心人的帮助下,顺利地脱贫致富了。“脱贫了,致富了,我家的小日子也越发红火了。”黄老汉说。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