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发展(000895.SZ,以下简称双汇)又上“榜”了。11月16日,山西省市场监管局通报了一批次双汇啤酒拍档香肠菌落总数超标。这已不是双汇首次因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被推到台前。
对此,消费日报财经频道记者致电双汇。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已经把问题转到工厂所在地,也就是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当地监管局对工厂原料生产过程以及后续终端销售环境调查,该批次香肠问题是因为终端超市销售环境不达标,产品出厂是经过检验的,是没有问题的。”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记者表示,企业出现质量问题,对于它的商誉影响肯定很大。双汇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多发,突显出公司整个质量内控体系出现很大的问题。未来,随着双汇向全产业链发展,质量内控体系将面临的挑战会更大,对其提出的要求也会越高。
双汇再遭“点名”
100余根香肠召回
11月16日,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9批次食品样品抽检不合格情况通告。其中一批次由襄汾县尧星商贸新城有限公司销售,标称双汇集团·湖北武汉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代码WH)于2020年6月4日生产的啤酒拍档香肠(每袋280克装),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并非致病菌,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菌落总数超标可能由于原料、包材或生产加工过程受微生物污染,生产加工过程中工艺把关不严,人员、设备和环境的清洗消毒不到位,产品杀菌不彻底或在储运过程中未能持续保持储运条件等原因造成。
双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已将问题转交给生产公司所在地的武汉市东西湖区市场监管局。调查结果显示,公司产品是没有问题的,是终端超市销售环境不达标。有媒体报道,作为销售方的尧星商贸新城有限公司已配合双汇完成100余根香肠的下架召回和销毁工作。
质量安全问题多发
曾深陷增利不增收
这已不是双汇第一次因为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被审视。去年10月份,双汇过得颇不平静。先是顾客爆料从火腿里吃出活虫,后又因两产品“菌落总数不合格”登上“黑榜”。
2019年10月份, 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对2019年第1期食品监督抽检信息进行通报,在23批次不合格产品中,南昌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有两种产品“上榜”,分别为双汇老味道烤肠(300g/包)、蒜味肠(450克/包),均被检出菌落总数不合格。而且,这是年内南昌双汇第二次“登榜”。早在2019年8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年第34期省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中,南昌双汇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里脊肉检出禁用兽药氧氟沙星,磺胺类(总量)药物使用超标。
朱丹蓬表示,双汇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多发,突显出公司整个质量内控体系出现很大的问题。除了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业绩疲软、毛利率下滑等问题也困扰着这家A股“第一刽子手”。
根据双汇2020年半年报,公司屠宰业营收为239.05亿元,同比增长58.96%;肉制品业营收为140.00亿元,同比增长18.02%。从毛利率来看,占双汇近70%营收的屠宰业,利润可谓微薄。2020年上半年屠宰业的毛利率不足7%,同比下降3.48%。
此外,2016年至2018年一直深陷增利不增收的泥沼,且业绩持续下降,直到2019年才有起色。2016年-2018年,双汇营业收入分别为518.45亿元、505.78亿元、480.32亿元,2017、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2.44%、-3.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05亿元、43.19亿元、49.15亿元,2017、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1.95%、13.78%。
2019年,双汇盈利拐点出现,这一切主要得益于提价。2020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收为557.27亿元,同比增长32.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38亿元,同比增长25.24%。双汇表示,营收增加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产品价格较同期上升,影响营业收入同比增加。
迈向全产业链发展
更需高水平的质量内控体系
2020年,双汇布局全产业链的野心,暴露无遗。今年5月份,双汇发布定增预案,预计募集资金70亿元,主要用于布局肉鸡、生猪养殖产能、技术改造、总部项目建设等。
此外,根据天眼查APP,10月29日陕西双汇牧业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注册地址为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所属行业为畜牧业,经营范围包括种畜禽生产;饲料生产;牲畜饲养等。
公司在这个时间点加大布局上游养殖,可以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随着非洲猪瘟加速中小养殖户退出,政策推动行业更为规范化,面对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的态势,双汇自建养殖有利于加大对上游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目前猪肉、鸡肉价格均步入下行周期,双汇在当前时间点布局养殖,可以在下一个周期到来时释放产能。
朱丹蓬表示,双汇向全产业链方向发展,对其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的打造提供了有利的帮助。与此同时,公司的质量内控体系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对其提出的要求只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