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各地 » 正文

河南:多举措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 打造“中原粮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0-12-24  来源:🔗中国农网  💛1930
核心提示:12月13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经国家统计局核准,今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为1365.16亿斤,这是河南省粮食总产量连续

12月13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经国家统计局核准,今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为1365.16亿斤,这是河南省粮食总产量连续第四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并首次跨越1350亿斤台阶。河南省牢牢扛稳了粮食安全的重任。粮食产能的稳定提升,得益于河南省持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尤其是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农业生产长期靠政策,中期靠投入,短期靠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属于基础设施投入,是农业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可以说,没有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没有我们粮食生产的稳产增产。”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说。

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河南累计投入960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新增粮食产能189亿斤。今年河南省高标准农田项目在建面积超过1250万亩,其中去年结转的590万亩项目于9月份全面完工,今年新建的660万亩项目工程进度已超过96%。

一直以来,建好管好高标准农田项目,面临着任务资金渠道不统一、灌溉机井通电难、工程设施易损坏、县级财政配套落实难等多方面体制机制障碍。近年来,河南省瞄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管理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精准施策、逐项破解,实现项目建设与建后管护并重、工程效益长期发挥。

统一任务和资金渠道,破解多头管理问题

机构改革后,河南省将农田建设管理职能由原来的发改、财政、原国土和水利四部门分头实施,统一由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实施。但是建设任务和资金仍然由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专项两个渠道下达地方,且投资标准不一致。如,2020年国家下达河南660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渠道146万亩,亩均1022元/亩;中央财政专项渠道541万亩,亩均1004元/亩。这就为地方安排任务、落实配套资金和开展日常管理带来了多重困难。

为提高项目管理效率,河南省强化部门统筹,将两个渠道下达的建设任务由省农业农村部门一个任务清单下达市县;省级配套资金由省财政农业专项拉平补齐,一个渠道下达市县;项目设计审批、日常监管、竣工验收和上图入库等工作统一由农业农村部门管理实施,实现“一个任务清单、一个资金渠道、一套管理体系”,构建了由农业农村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农田建设机制。

舞钢市按照由农业农村部门统一管理的农田建设机制要求,科学规划,集中连片,整乡推进,去年建设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将再建3万亩,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7.6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9%。

“项目全部建成后,全市有条件的耕地将全部实现高产稳产、田块平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道路通畅、生态良好,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土地抗风险能力和效益产出得到有效提升。”舞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理顺配电设施建管、组织开展普查整改,破解管护难问题

多年来,由于项目建设和验收标准与电力部门不一致,农田建设项目区农田机井建成后往往要滞后8个月左右才能通电。今年3月份,由河南省政府协调,出台《河南省理顺农田灌溉用电设施建管体制实施方案》,明确新建项目区高压设施由电力部门负责建设和运维,已建成项目区的存量高压设施由电力部门逐年接收整改,从根本上破解了项目区灌溉设施供电难和配电设施易损坏、管护难等历史性问题。

据了解,今年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投资8.9亿元,为新增的66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0千伏配套电力设施,涉及农田机井5.3万眼,基本实现灌溉机井建设与电力配套同设计、同建设、同验收。

11月底,许昌供电公司率先完成高标准农田配套电力建设任务,累计改造、新建10千伏线路79.75千米,新增台区178个、新增配变容量1.97万千伏安,涉及全市7611眼农田机井。长葛市和尚桥镇太平村村民刘广德看着自家的农田很是高兴:“过去种地是靠天收成,即便有了机井,也需要好几个人抽水、拉管子,还得错峰用电。现在通过电网改造,不仅实现旱能浇、涝能排,节省人力,促进增产,还 大大节约了浇地成本。”

高标准农田项目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10年,受恶劣天气、田间作业和管护缺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工程设施使用5年左右,灌溉、配电等工程设施就陆续开始出现损坏。为延长项目工程设施使用年限,河南省从今年开始,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会同财政、发展改革、水利、自然资源、电力等八个部门,组织对全省“十二五”以来已建成项目的灌溉、配电等9项重点设施进行全面普查,分类、分年度进行整改提升。截至11月底,已完成工程设施普查、建立整改台账等基础工作,电力等设施接收整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南阳市宛城区以此次普查整改为契机,对2010年原国土部门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区内的341眼机井全部完成配电设施更新,该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其他问题设施也全部纳入整改计划,将于2023年6月前将全部整改到位。

强化督导考核,开展示范创建,破解建设标准偏低的问题

农田建设的高标准需要高要求,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河南省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河南高标准农田项目地方财政配套标准按省、市、县三级6:2:2的分担比例执行,以2020年全省高标准农田项目各级财政投资情况测算,县级财政需要配套资金95元/亩左右。鉴于县级财政压力较重,部分市县存在不能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的情况。为此,河南省在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耕地质量保护等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分值占比5%,作为11项关键事项纳入市(县)委书记考核体系,通过考核指挥棒,上升为地方党委重点关注的“一把手”工程,为落实财政配套资金、统筹项目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

同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的地市给予资金奖励。今年,河南省政府对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的开封市、平顶山市、信阳市、周口市、济源示范区、永城市采取新增安排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的方式给予激励。在分配年度省级财政资金时,对每个激励省辖市新增安排1500万元,每个激励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新增安排800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

现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标准一般为不低于1500元/亩,按此标准建设,仅能解决基本的灌排问题,还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标准农田。比如,地埋管道一般不能实现全覆盖,农业灌溉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田间道路部分干道硬化,不能满足大型农业机械化作业需要;排水沟渠一般不硬化,建成后很快就会损毁,无法保证“涝能排”。

为探索建设真正意义上的高标准农田,实现“旱涝保丰收”和“高效节水”,河南从今年开始,在高质量完成国家下达建设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标准,按照亩均超过3000元的投资标准和“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护规范化”的“五化”要求,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探索经验,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河南省财政专项安排12亿元一般国债资金,市县积极自筹资金,在14个省辖市、39个项目县、46个项目区,按照不低于“五化”的标准和要求,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创建54万亩。目前,周口市商水县、淮阳区和郸城县等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已经建成。

在商水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通过智能物联网控制中心,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监测、信息发布、田间管理等一系列服务,只需一部手机,就能看苗情、浇水、喷药。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粮食亩产量提高230斤,全年增产2.2亿斤,带动农民增收2.3亿元,户均增收850元。

“我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谢长伟表示,到2025年,河南省将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300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汤向辉 王帅杰 范亚旭)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