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国内 » 正文

2020年生猪产业发展状况、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2021-02-25  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2282
核心提示:2020年是我国生猪产业高速发展的一年,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生猪产业生产与贸易概况,分析了2020年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2021年生猪产业发展趋势,并对未来生猪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摘 要:2020年是我国生猪产业高速发展的一年,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生猪产业生产与贸易概况,分析了2020年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2021年生猪产业发展趋势,并对未来生猪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1 国内外生猪生产与贸易概况

1.1 国际

2020年全球猪肉产量为9 788万t,同比下降4.02%。中国、欧盟(28国)、美国的猪肉产量占世界总量的76.40%,同比小幅下降。其中,中国的猪肉产量占38.83%,同比大幅度下降2.9个百分点,欧盟(28国)、美国分别占24.52%、13.02%,同比有所上升。

美国:受屠宰体重增加、国际贸易需求旺盛等利好因素影响,2020年猪肉产量为1 277.8万t,同比增长1.87%。预计2021年美国猪肉产量将增长1%,达1 293.8万t。

加拿大:2020年猪肉产量维持平衡,保持在211万t,预计2021年猪肉产量维持在同等水平。

巴西:因经济持续复苏、饲养成本较低、价格上涨及猪肉出口亚洲等利好因素,生猪养殖规模呈现出持续强势增长,2020年猪肉产量达412.5万t。预计2021年巴西猪肉产量增长3.64%,将达到427.5万t。

欧盟(28国):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2020年猪肉总产量为2 400万t,与2019年持平。预计2021年欧盟猪肉总产量增长接近1%,达到2 415万t。

俄罗斯:受资金投入和企业重组、生产水平提高、强劲国内需求等利好因素的作用,近年来生猪养殖量持续强势增长,2020年猪肉产量达到352万t,同比增长5.9%。预计2021年俄罗斯猪肉产量小幅增长,达360万t。

在生猪国际贸易方面,2020年世界猪肉贸易量略有上升,为996万t,同比上升11.04%。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估计数据,2020年中国猪肉进口量为480万t,同比上升95.84%,为世界最大猪肉进口国,占全球进口总量的46.31%,同比上升近17.3个百分点。日本的猪肉进口量列全球第二位,为142.5万t,同比下降4.55%,占比13.75%,份额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3.9个百分点。2020年墨西哥猪肉进口量为96万t,同比下降2.54%,占全球9.26%,比2019年下降2.4个百分点。2020年韩国猪肉进口量为57万t,同比下降17.87%。2020年中国香港进口猪肉38万t,同比上升14.80%。

从猪肉出口情况来看,世界主要猪肉出口地区欧盟、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的猪肉出口量均有所上涨。2020年欧盟猪肉出口量为385万t,同比上升8.51%,其出口量占全球猪肉出口量的35.60%;美国出口量为333.3万t,同比上升16.25%,占全球的30.82%;加拿大出口量为150万t,同比上升16.82%,占全球的13.87%,以上3个国家和地区猪肉出口量占全球的80.28%。此外,巴西的猪肉出口在2020年有大幅度上升,出口量为120万t,同比上升39.37%,占全球的11.09%。2020年中国猪肉出口量大幅下降,为10万t,同比下降25.93%,仅占全球的0.92%。俄罗斯猪肉出口量在2016—2020年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20年出口量为11万t,同比增长61.76%。

1.2 国内

在生猪生产方面,2020年我国生猪出栏52 704万头,猪肉产量4 113万t,同比分别下降3.15%和3.34%;年末生猪存栏40 650万头,同比上升30.96%。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监测点数据,年末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上升35.09%,为4 161万头。

在生猪贸易方面,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鲜、冷、冻猪肉进口量为430.41万t,同比上升114.40%;冻猪杂碎(包括冻猪肝和其他冻猪杂碎)进口量为126.69万t,同比上升26.18%。

2 2020年生猪产业发展状况

2.1 生猪产业特点

2.1.1 复产增养积极,稳产保供见成效,价格步入下行通道

2020年我国生猪出栏、猪肉产量及年末生猪存栏均呈上升态势,全行业复产增养积极,稳产保供初见成效。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监测点数据,年末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上升35.09%,达到4 161万头,生猪产能恢复到常年水平的90%左右。同时,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达到57%,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

生猪价格于2020年2月达到历史最高点,之后呈现振荡下行趋势,整体步入猪周期价格下行阶段,未来生猪价格持续下行的可能性较大。影响价格下行的主要因素是产能持续回升,但下行的幅度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前对非洲猪瘟为主的疫情防控效果。

2.1.2 猪肉进口量大幅度上升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鲜、冷、冻猪肉进口量为430.41万t,同比上升114.40%;冻猪杂碎(包括冻猪肝和其他冻猪杂碎)进口量为126.69万t,同比上升26.18%。进口猪肉增长及进口猪肉价格低迷也将给国内猪肉价格带来下行压力。

2.1.3 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全面实施,减抗替抗成行业新课题

农业农村部194号公告明确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兽药生产企业停止生产,进口兽药代理商停止进口相应兽药产品,同时注销相应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和进口兽药注册证书。为全面评价试点养殖场前期减抗效果,农业农村部于2020年3月按照《养殖场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效果评价方法和标准(试行)》对全国各地第一批试点养殖场兽用抗菌药减量成效进行了全面评价,确定了81家养殖场为全国首批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达标养殖场。2020年11月3日,畜牧兽医局颁布农办协(2020)435号文件,答复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128号文件的建议,将适度放宽天然植物为原料的提取物申报新饲料添加剂的分析检测和评价材料要求,加快相关新产品审批进度。

2.1.4 多层、智能养殖成行业热点,生猪期货上市

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颁布了《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客观上促进了楼房养殖快速发展。2020年,众多大企业开工多层养殖项目,其共同特征包括:一是大型企业多层养殖项目多、规模大,如牧原股份在内乡建设并投产的210万头肉食综合体;二是南方土地资源紧张地区的多层养殖项目多;三是多层养猪投资大,中小规模养猪户和散户无力介入;四是多层养殖缺乏相应的建设设计、工艺、设施设备等标准,管理不规范。

另外,2020年4月24日,中国证监会批准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展生猪期货交易,并于2021年1月8日在大商所正式挂牌交易上市。生猪期货上市有助于生猪产业链企业通过期货工具来进行成本、库存和生产管理,有助于生猪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2.2 生猪产业存在的问题

2.2.1 非洲猪瘟呈常态化,生物安全是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基因缺失毒株污染受关注

2020年,我国报告非洲猪瘟疫情仅18起,涉及四川、河南、内蒙古、甘肃、重庆、陕西、江苏和云南等省区,但实际疫情要重于报告疫情。非洲猪瘟病毒仍在广泛传播,传染源与污染源并未彻底清除,疫情并未消停。非洲猪瘟继续流行,小散户成为高风险来源之一,对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环境、农贸市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厂等场所污染面很大,生物安全防控成本剧增,防控工作呈现常态化。强化和落实卫生消毒等各项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对人员、运输工具、物资、饲料(原粮)、食材等可能污染源的控制,可有效降低非洲猪瘟病毒对养殖环境的污染,是遏制非洲猪瘟病毒传播与流行的关键。

此外,研发单位的基因缺失活疫苗毒株进入转基因兽用微生物安全评价的生产性试验环节,并经历了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的应急评审。值得重视的是,释放到田间的非自然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缺失毒株转变成为我国非洲猪瘟防控中面临的新污染源和传染源,已形成相当大规模的扩散面和污染面,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大大加剧了我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复杂性。

2.2.2 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养殖成本升高

2020年,玉米、豆粕、棉菜粕、麸皮以及鱼粉等饲料原料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是玉米,全年累计上涨1 000元/t,因玉米价格逆周期上涨、豆粕震荡上行,带动大宗饲料原料价格创历史新高,豆粕由2020年初的2 700元/t上涨至3 400元/t,涨幅为25.51%,为2007年以来涨幅最大的一年。主要配合饲料品种价格同比上涨7.3%~8.8%,主要浓缩饲料品种价格同比上涨3.9%~9.4%。叠加新冠疫情全球暴发、中美关系不确定性、粮食产量波动、猪饲料产量增长及无抗养殖推行等诸多因素,直接导致了饲料价格上调,不断推高生猪养殖成本,压缩养殖利润空间。

2.2.3 种猪价格持续高位,优质种源供应不足

主要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一方面为控制种猪引进带来的非洲猪瘟传播风险,另一方面受种猪价格持续高位的影响,出现比例较大的三元商品猪母猪留种现象,导致群体繁殖效率下降严重。这种做法一方面是由于常规二元母猪供应不足,企业为抓住市场机会采取的应急措施,另一方面也是很多商品猪生产场快速扩大母猪群的一种策略,以降低引种带来的风险。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中,三元杂母猪为800万~1 000万头,占比近三成;根据网络调查和第三方育种服务系统的数据统计分析,与二元母猪相比,三元母猪PSY平均低5头左右,直接降低了仔猪的生产供应能力。

3 2021年生猪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3.1 供给增加,需求稳中有增,价格下行,进口量下降

供给方面:2020年末我国生猪存栏量恢复到40 650万头,同比增长30.96%,生猪存栏已恢复到正常年份的95%以上;年末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4 161万头,恢复到正常年份的90%左右。但目前母猪产能释放需要不足,生猪出栏供应量仍存在较大缺口,生猪养殖业仍然有很大的利润空间,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上市猪企均发布了2021年销量大规模提升计划,2021年生猪产能恢复态势将持续向好。

需求方面:目前我国肉类食品总消费量稳步增长,价格总体从高位回落,尤其猪肉价格已经显著低于上年同期水平,预计2021年的猪肉消费量与2020年相比将有显著增加。随着肉类消费结构、猪肉购买行为的变化,猪肉消费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冷鲜猪肉消费比例将有提升,猪肉加工品的市场也会进一步扩大;以黑猪为标志的地方特色猪肉及高端猪肉消费需求将会快速增长。

价格方面:2021年1季度,我国生猪价格将持续维持在25~35元/kg波动,但春节猪肉需求高峰期过后的4—6月,大概率逐步过渡到猪周期的价格下行区间。6月存栏量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后,回升速度或将有所放缓,2021年下半年生猪价格保持波动下行态势,在不考虑自然灾害特别是生猪疫情等不可预测因素的情况下,2021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将在20~25元/kg波动。

进口方面:2021年上半年生猪存栏量增长态势将持续,预计3—6月我国生猪存栏将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随着国内猪肉供给的恢复,2021年我国对进口猪肉的需求将显著小于2020年。再加上进口猪肉携带新冠肺炎病毒的可能性以及德国等主要猪肉进口国的非洲猪瘟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预计2021年的鲜、冷冻猪肉的进口量将下降至2019年的200万t左右。

3.2 创新生猪种业体制机制,破解“卡脖子”问题,引领产业发展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强调指出“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调研时表示,加快启动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缩小生猪等品种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确保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从中央到地方都对种业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生猪种业发展迎来百年难遇的大好机会。

3.3 非洲猪瘟的流行和猪场疫情发生将呈常态化

非洲猪瘟的流行和猪场疫情发生将呈现常态化,因此非洲猪瘟防控仍是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2020年,我国生猪生产呈现良好的恢复和产能上升势头,进一步扩大生猪产能仍然是2021年生猪产业的首要任务。由于养殖地区环境污染、传染源与污染源尚未彻底消除,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环节和传播环节多样化,同时面临着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缺失毒株这一新的传染源,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通过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可以有效防控非洲猪瘟已成为养猪行业的共识,生物安全设计在大型养猪企业新建猪场中被广泛采纳和实施,这必将在非洲猪瘟防控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3.4 饲料精准配方、新型替抗无抗产品研发与推广仍是重点

全国动物营养指导委员会成立后,将全面开展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特别是基于净能和可消化氨基酸等重要指标参数和模型建立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大数据库,系统评定动物营养需要量等基础性工作,加快推广饲料精准配方技术体系,挖掘利用国内饲料资源,将精准营养理论在规模化养殖场全面推行应用。2020年为无抗饲料元年,替抗产品群雄逐鹿,2021年药物饲料添加剂将全面退出,无抗饲料将会更加深入,抗生素替代品或无抗营养技术将成为长期的热点和重点,未来将围绕调养机体、健康肠胃、改善吸收、强化营养、增强免疫等研究目标,加快集成推广全链条抗菌药减量替代技术规程,进一步推广新型抗菌制剂、生物饲料、酶制剂、植物提取物等新型综合替抗产品和配套技术。

3.5 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集团育种制种能力加强

根据农财宝典归纳的数据,30家集团化养猪企业2020年末母猪存栏达到1 253.34万头,接近全国母猪存栏的1/3,集中度快速上升。随着养猪行业集中度增强,加之非洲猪瘟防控需要,大型集团为满足产业链需要将加大育种投入,保证集团种源供应的内部循环,如牧原股份2020年种猪销售达到65万头。同时,随着生猪市场行情利好和基因组选择成本的下降,基因组选择育种在核心育种场中的推广比例将在2021年进一步提升。

3.6 生猪产业更加注重环保、绿色

猪场废弃物处理利用问题将得到重视,尤其是种养结合后养分平衡管理、智能化管理、畜禽粪便综合养分管理计划等。生猪复产过程中大规模猪场产生的粪污高度集中,重视高浓度污水的深度处理,猪场粪便有机肥长期农田利用的环境效应评估将成为行业关注热点。低氮低磷饲料配制技术、微量元素添加减量技术等粪污源头精准化减控技术将成为未来集约化绿色养殖考虑的重点。提升粪污达标处理设施设备水平,提升粪污沼气化率,打通沼气发电、沼气提纯天然气的利用通道,将有利于降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养殖场的污染负荷,达到猪场减污降碳协同发展,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

4 2021年生猪产业发展建议

“标准化生产”与“稳产保供”仍然是2021年生猪产业发展的主旋律。结合国家各项政策,对2021年生猪产业发展的主要抓手建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升级生物安全,制定和实施国家非洲猪瘟根除计划

坚守非洲猪瘟可防控、生物安全防控之理念,加大对生物安全综合防控技术的支持。强化对种猪和生猪调运的监管,严把非洲猪瘟检疫关口,杜绝由此造成的疫情传播与扩散。严格执行《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第二版)》处置疫情,防止疫情扩散。根除非洲猪瘟是我国生猪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尽快出台国家中长期非洲猪瘟根除计划,加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的力度,从无疫小区到无疫区,再到区域根除,最终走向全国根除。加强对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监管,禁止未经审批的毒株释放进入猪场。

4.2 推动标准化生产,建立智能化养殖示范基地,实施精细化管理

发展推广标准化养殖是必然选择,加速全行业实现生猪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加快智能防非、猪舍环境控制、高效养殖工艺、数字化管理、智能化装备等设备与技术集成示范,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公司+家庭农场”等产业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粪污处理难度,全面推动高效养猪生产。提升装备水平做强规模养殖场,实施规模养殖场精细化管理,推广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管理,推进现代化养殖。同时,集成我国现有智能养猪技术和设备,在养殖管理的各种场景中实践应用,建立智能化养殖示范基地,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4.3 加快出台《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推动社会化供精体系的建立,构建新型良种猪繁育体系

农以种为先,农业农村部即将颁布《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在非洲猪瘟常态化背景下,推动高度生物安全、社会化服务高标准种公猪站的建设,建立可靠、透明及可溯源的精液供应物流体系,推动社会化供精全面覆盖。同时,通过布局核心种公猪站,一方面通过提供优质、安全的精液,解决中小规模猪场优质种猪基因的问题,另一方面以核心种公猪站为纽带,增加场间遗传联系,以点带面,推动全国范围内的联合育种,提升我国种猪育种水平,构建以种公猪基因传递为主、父母代母猪内循环供应的下一代良种猪繁育体系模式。种猪育种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基础性、公益性非常强的产业,破解长期制约我国生猪种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问题,重点是突破现代种猪育种理念和组织模式的创新,破解生猪种业创新资源要素分割的局面,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聚焦整合育种产业化新技术和实用技术,重点突破种猪育种智能化体系、种猪育种大数据支撑能力、优秀种猪资源高效共享技术,建立长期高效运营的区域性种猪联合育种改良体系,大力扶持地方猪品种保护开发利用,特别是以地方猪资源为主的新品种培育。

4.4 继续推广低蛋白日粮,完善替抗产品的评价

通过配置低蛋白日粮或减少微量元素添加等饲料配制,加快低蛋白日粮技术的推广,实现降低蛋白质资源的添加量,并有效减少氮、磷、铜、锌等元素的排放量。随着饲用抗生素的全面禁用,抗生素替代产品和相关技术的研发应用成为生猪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抗生素替代品品种众多,包括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制剂、植物精油、酶制剂、抗菌肽等,如何评估替抗产品的应用效果、开发满足不同企业自身需求的特色产品及应用技术将是工作重点。

4.5 规范专业化、规模化、全产业链新型养殖肉食综合体

2020年,随着多层建筑的放开,大型专业化、规模化、全产业链新型养殖肉食综合体也呼之欲出,这种高度集约的肉食供应模式,对饲料与水供应、粪污资源化利用与废弃物综合控制、生产工艺、繁育体系、疾病防控等均提出新的需要,必须强化规范化管理,降低风险,保障产业安全。

同时,围绕大规模猪场粪污安全农田利用、病死猪就地无害化处理新技术以及猪舍排气控制等产业需求开展研究。开发液体粪肥运输系统、粪肥农田施用技术及其专用设备研究,以及经济适用的粪便发酵堆肥技术,为猪场废弃物利用和污染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推进种养结合。

4.6 合理屠宰布局,推进猪肉运输冷链化,实现全过程溯源

2020年,生猪养殖企业加快进入屠宰领域,政府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生猪屠宰产能布局,实现与养殖业协同发展;引导不同规模屠宰企业转型发展,提升屠宰技术支撑能力,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延长屠宰企业生产链条,提高行业竞争力。大力宣传“全程冷链”的重要性,加强二维码、RFID标签、SaaS云平台等新型互联网技术在猪肉质量安全产业链追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消费者及监管部门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机或PDA扫描印刷在终产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查询产品全程溯源信息,从而实现猪肉从养殖源头、屠宰加工、物流配送、到批发零售的整个产业链的数据采集和质量监控,为生猪和猪肉企业提供最有力的技术保障。

 编辑:刘金娥

声明: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果转载文章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修正(电话:0371-65778961 )。河南畜牧兽医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关键词: 生猪产业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