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中国畜牧杂志》刊文,介绍了2020年生猪产业发展状况、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其中提到,2020年,我国报告非洲猪瘟疫情仅18起,但实际疫情要重于报告疫情。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缺失毒株成为我国非洲猪瘟防控中新的污染源和传染源,已形成相当大规模的扩散面和污染面,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大大加剧了我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复杂性。根除非洲猪瘟是我国生猪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亟需制定和实施国家非洲猪瘟根除计划。
非洲猪瘟呈常态化,生物安全是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基因缺失毒株污染受关注
2020年,我国报告非洲猪瘟疫情仅18起,涉及四川、河南、内蒙古、甘肃、重庆、陕西、江苏和云南等省区,但实际疫情要重于报告疫情。非洲猪瘟病毒仍在广泛传播,传染源与污染源并未彻底清除,疫情并未消停。非洲猪瘟继续流行,小散户成为高风险来源之一,对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环境、农贸市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厂等场所污染面很大,生物安全防控成本剧增,防控工作呈现常态化。强化和落实卫生消毒等各项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对人员、运输工具、物资、饲料(原粮)、食材等可能污染源的控制,可有效降低非洲猪瘟病毒对养殖环境的污染,是遏制非洲猪瘟病毒传播与流行的关键。
此外,研发单位的基因缺失活疫苗毒株进入转基因兽用微生物安全评价的生产性试验环节,并经历了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的应急评审。值得重视的是,释放到田间的非自然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缺失毒株转变成为我国非洲猪瘟防控中面临的新污染源和传染源,已形成相当大规模的扩散面和污染面,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大大加剧了我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复杂性。
2020年,我国生猪生产呈现良好的恢复和产能上升势头,进一步扩大生猪产能仍然是2021年生猪产业的首要任务。由于养殖地区环境污染、传染源与污染源尚未彻底消除,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环节和传播环节多样化,同时面临着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缺失毒株这一新的传染源,非洲猪瘟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通过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可以有效防控非洲猪瘟已成为养猪行业的共识,生物安全设计在大型养猪企业新建猪场中被广泛采纳和实施,这必将在非洲猪瘟防控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升级生物安全,制定和实施国家非洲猪瘟根除计划
坚守非洲猪瘟可防控、生物安全防控之理念,加大对生物安全综合防控技术的支持。强化对种猪和生猪调运的监管,严把非洲猪瘟检疫关口,杜绝由此造成的疫情传播与扩散。严格执行《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20年第二版)》处置疫情,防止疫情扩散。根除非洲猪瘟是我国生猪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尽快出台国家中长期非洲猪瘟根除计划,加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的力度,从无疫小区到无疫区,再到区域根除,最终走向全国根除。加强对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监管,禁止未经审批的毒株释放进入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