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农启动“123人才工程”,面向业内征召1万多名养猪人才
近日,笔者从大北农集团获悉,大北农正式启动2021年度人才感召计划——“123人才工程”,即感召**10000人的养猪大队伍、感召200名博士、建设3000人的驻场技术服务队伍。**该工程是对大北农2020年提出的“千名博士人才感召工程”“双百千万工程”等的发展和细化,是基于企业近期发展战略及各产业发展态势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的年度人才发展计划。
“求贤若渴,时不我待。”大北农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宋维平博士说,“一方面,大北农有个非常重要的‘十四五’创新规划,最终目标是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需要在种植业、养殖业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领域做出成绩,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大北农现在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已踏上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各产业蓬勃发展、目标远大,亟需扩充人才队伍,同时对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养猪业最缺什么?人才!!!
据大北农集团总裁助理、创业人才中心总监高玉梅介绍,“123”工程的“1”,即感召10000人的养猪大队伍。在养猪行业的空前变革发展机遇期,大北农集团于2020年6月成立了专注养猪事业的企业平台——大佑吉集团。大佑吉集团现拥有10个养殖平台,1个养猪研究院,84家养猪公司,77个已投产猪场,储备近3000万头生猪出栏土地。大北农公告显示,2020年1-12月累计销售生猪185.04万头,销售收入70.27亿元。
显而易见,未来几年大佑吉集团大有可为、成长迅速,需要匹配相应的人力、人才。“双百千万工程”是大佑吉集团本阶段的人才战略,分两个层面:人才储备方面,招聘博士100人、场长1000人、技术人员10000人;创业机制方面,造就100名亿元、1000名千万元、10000名百万元的财富价值员工,实现个人发展与企业腾飞的有机结合,而“123人才工程”中感召10000人的养猪大队伍正是“双百千万工程”中人才储备战略落地的第一步。
“123”工程的“2”,即200名博士。2020年大北农提出“千名博士人才感召工程”,即2021年感召博士200名,2025年组建5000人研发大队伍,20%博士人才占比,博士人数将达到1000人。博士人才主要分布在技术创新体系及相关产业,如:作物科技产业需要大量科研育种、玉米生产技术研究与测试、生物农药研发和新型肥料研发、新基因发现与挖掘、蛋白组学研究、生物信息分析等方面的博士人才;饲料动保科技产业需要大量动物营养、预防兽医、兽药研发、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制剂工程、检测工程、饲料配方等高级博士人才;大佑吉集团需要大量猪营养、育种、基因组学、预防兽医、生物安全、食品安全、信息化、环境工程人工智能、环保管理、运营管理等专业的博士人才;动物生物制品产业更需要生物技术、疫苗研发、效价评价、新产品测试、冻干工艺、细胞工程、佐剂工艺等专业大量的博士人才。此外,大北农集团产业运营新的增长点上也需要人才,比如资本运营、基金投资与风险控制、专利信息、法律等领域高级人才。
“123”工程的“3”,即3000人的驻场技术服务队伍,主要配备到饲料动保科技产业,为规模养殖企业提供综合服务。饲料动保科技产业是大北农集团核心产业之一,在全国共建有140余个生产基地,年产能达1000万吨,产品类别涵盖猪、禽、反刍、水产四大板块,有效解决了养殖户的不同需求。尤其,大北农饲料动保科技产业还拥有国内领先的研发创新体系,建有饲料行业唯一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大北农(玉田)科技园两大研发机构,为产品创新提供强大的科技动力。自2019年起,饲料动保科技产业全员掀起第三次创业浪潮,为迎合饲料行业转型升级需要,强调融入产业链、服务产业链,亟需快速组建一支专业过硬、经验丰富、服务意识强的驻场技术服务人才队伍。
自主创业创新机制提供尽展才华的优质平台
过去的2020年极不平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剧烈震荡的国际局势、相对低落的国内经济环境,大北农集团顶住压力、沉着应战,取得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胜利。2020年前三季度,大北农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52.66亿元,同比增长24.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3亿元,同比增长390.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43亿元,同比增长878.90%。
“在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方面,大北农硕果累累,以大北农中央研究院为核心,在饲料、养猪、生物种业、动保、农化、水产等相关产业建立了相应的研发机构。目前大北农集团拥有26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生物技术育种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物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4个省部级认定的研发机构,设立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大北农集团分站,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国内企业中都是比较领先的。”宋维平博士说。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要素。目前大北农集团员工大约2万人,拥有2800多名技术创新人员,其中博士近100人。高玉梅表示:“我们的企业文化讲‘人是大北农发展的唯一资源’,在发现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能力与才华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如:作物生物育种领域,在转基因大豆产品、转基因玉米产品的研发上取得了重大成功;动物药品领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了众多新兽药证书;在饲料养猪的技术创新管理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人才与企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成就了大北农创新事业的繁荣兴茂和创新境界的节节攀高。”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共同发展”促进企业与人才齐头并进、互相成就,这是大北农用28年创业实践验证的宝贵经验。
刘雪连,中国农业大学2009届博士毕业生,加入大北农的十余年里,从一名研发专员成长为研发经理,现在是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在她看来,进入企业非但不是停止科研工作,而是使研究更加贴近生产实际,也能像进入高校一样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大北农有良好的人才激励政策,并在持续改进完善。就拿我们博士来说,大北农设立有博士成长计划,关注以博士团队为主的人生发展规划、人才培训培养、事业快速成长。此外,还常常组织大家参加国内外各种相关的高级技术创新论坛或学术交流培训,送我们到国外同类先进水平的实验室进行培训,还会组织博士团队获取或认定国家、北京市、省相关的人才认定。”刘雪连说。
自主创业创新的机制,是大北农最优的激励机制。对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人才,大北农充分信任、充分授权。“你有多大的本事,我们就有多大的平台。除此之外,大北农的奖励、激励还是多方面的,比如创业分享金、持股计划、重大成果的奖励、评优的奖励等。”高玉梅说,“2021年底,大北农国际农业科技创新园就要投入使用了,在打造企业自己的技术创新阵地的同时,还会为创新型科研团队提供孵化平台。大北农会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如:建立大北农科创基金,也会在住房、交通、生活等各方面提供福利,让创新园真正成为人才成长和事业腾飞的沃土。”
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新发展阶段国家崛起对农业现代化的需求更加迫切,这意味着农业企业将迎来更多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北农始终坚信农业最具潜力、值得奋斗,在2021年开年就提出“123人才工程”,彰显着企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和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坚定信心。
高玉梅表示:“大北农将围绕人才链、政策链、产业链精准发力,为各类人才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环境,以产育才、以才兴产,同时期待更多学农、爱农、为农的有识之士加入大北农,与大北农携手并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在农业行业主战场不断贡献大北农的智慧和解决方案,为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