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被获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后,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平原示范区”)接连推出一系列“大动作”:加快科研平台建设,问计相关院士、专家,对接引进知名种业企业,筹备中国种业论坛河南种业发展研讨会……
充分利用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的先发优势,建设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机遇,一刻也慢不得、等不得,平原示范区负责人说。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平原示范区位于北纬35度左右、黄淮海片区南片,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适合各种作物生长。
十几年前,省农业科学院就相中这块“宝地”,投资兴建占地5756亩的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开展农作物育种等学科的试验研究、种子加工等方面的研发与中试、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等。目前,该基地已成为集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科普培训及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2019年4月,省农业科学院牵头,联合行业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及相关金融资本、知识产权机构,共同组建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在平原示范区正式开建。这是国内农业领域首个产业创新中心,将被打造成全球生物育种创新引领型新高地、我国种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
“获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相当于让我们在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之外,有了拉动种业发展的‘第三驾马车’!”平原示范区负责人说。
按照规划,到2023年,平原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将拥有42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保存2.4万份种质资源,投入2亿元科研经费,实现18万亩制繁种总规模,将发展成为国家生物种业创新引领区、国家小麦良种供给核心区和中原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先行区。
“种业高速”畅通无阻
如何搭建“高速公路”,让“三驾马车”跑得更快更稳?平原示范区负责人说,该区已出台“一揽子”专项政策,对种业创新平台、种业企业和高端种业人才倾情倾力扶持。
对新认定的创新平台,按照“含金量”和影响力的不同,给予10万至200万元不等的资金奖励。
落户平原示范区的种业企业,可享受贷款贴息、展销扶持等政策;经认定为总部型企业的,可享受500万元的一次性落户补贴;经认定为总部型企业后,入围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或民营企业100强的,可获奖励1000万元;总部型企业成功挂牌上市的,可额外享受最高500万元的上市奖励;新进入种业品牌排名前十的,可获奖励200万元,新进入种业品牌排名全球前十的,可获奖励500万元。
院士在平原示范区设立院士工作站,5年内可获得1000万至2000万元科研经费。平原示范区安排了不少于100套人才保障住房,并为种业高端人才开通人才医疗绿色通道,还在人才购买商品房方面给予资金补贴。
平原示范区还将设立种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3年内每年最高投入2000万元,重点支持种业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模式创新、产业培育等。
“高速”修得好,“马车”跑得快。4月上旬,总投资约5.87亿元的国家园艺种质资源库项目等11个优质育种项目,签约落地平原示范区。据了解,还有几十家育种领域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正在与平原示范区联系入驻事宜。
“中国种谷”呼之欲出
“三驾马车”同向疾驰,将突出种业创新的核心地位,聚焦玉米、小麦等口粮作物种源和生物育种、仪器试剂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强化产学研联合攻关,促进种质资源、科研人才、尖端技术、创新成果高效流动。
平原示范区抢搭“快车”,以引企、引资、引才、引智、引研为手段,着力打造立足河南、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新乡·中国种谷”。
谋划中的“新乡·中国种谷”,面积约400平方公里,重点布局国家小麦繁育基地等十大试验繁育基地,建设现代种子产业园、种苗产业园、种畜产业园,打造种业企业总部区、种业科技孵化区、种业繁育试验区、国际种业展示交易区、种业示范推广区、产城融合样板区,形成南北向的郑新种业科创轴和东西向的沿黄种业示范轴,实现科技研发、生产加工、储运管理、展示交易、休闲观光、智慧农业等六大功能。
据介绍,待到“中国种谷”长大“成熟”,平原示范区将引领黄淮海区域农业品种结构优化,提升黄淮海区域乃至全国农业良种化水平,有力支撑国家农业产业振兴。(记者赵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