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重庆市万州区上下紧紧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致力于破解养殖污染难题、恢复生猪产能、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生猪产业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多方考察、反复论证,提出了“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生态生猪养殖模式,实施“万州区有机农业产业化100万头生态猪养殖项目”。
三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位推动下,各部门单位、镇乡(街道)通力配合、全力奋战,为建设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坚强保障。今年上半年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实现了新增100万头生猪产能的目标。
8月4日,由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万州建设的百万头生态猪养殖项目,在今年上半年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实现了新增100万头生猪产能的目标。这也意味着,万州“双百亿”工程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进展,农业强区的宏伟蓝图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三年风雨探索路
立秋后的万州,处处涌动着丰收的景象。在位于高梁镇天鹅村的奇昌种猪养殖基地是万州区“百万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示范基地,也是万州区百万头生态猪项目的一个缩影。
该项目作为首个落地万州的生态猪产业项目,自2018年在万州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就备受各界关注。项目建成后,将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带动百万头生态猪项目全产业链建设,实现农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三年前,万州区委、区政府提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发展山地高效农业,推动乡村振兴。可是,发展山地高效农业的破题之路在哪里,成为摆在万州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万州提出,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生猪养殖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区委、区政府领导带队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奇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有机农业产业化100万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通过生态养殖、循环发展,有效破解传统养猪带来的环保难题。
同年,万州区政府与四川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万州区有机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投资框架协议,协议约定:“100万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总投资25亿元,计划建设3800头祖代种猪场,配套建设50万吨饲料加工厂、200万头生猪屠宰暨食品加工厂,发展家庭农场100-400户,建设养殖单元800个,年出栏商品猪100万头。
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2020年初,万州区迅速成立了项目复工开工工作组,分类有序推进百万头生态猪项目及时复工开工。同年2月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区所有猪场均实现了复工,进入“快进”模式。
“通过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举措,扎实解决建筑材料不足、交通运输不畅、防疫物资紧缺等问题,确保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好项目建设。”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多方的协同配合与共同努力下,2月29日前全区所有养殖场实现全面复工。
为确保“有机农业产业化100万头生猪生态养殖项目”早日建成,三年来,万州区委、区政府将该项目作为全区重大项目打表推进。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专题会和现场会,研究相关问题,督促项目推进。制订出台若干政策,积极支持项目发展。区政府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区农业农村委抽调专人组建项目办,统筹协调项目实施;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成立重庆三峡有机农业生物工程技术中心,加强生猪生态养殖技术研发,推进益生菌在生猪养殖中的广泛应用;区财政按每个养殖单元40万元,奖补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家庭农场,发展生猪养殖;49个涉农镇乡街道纷纷行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正是政府的政策资金扶持和公司的能繁母猪、仔猪、饲料、技术、市场保障及家庭农场代养,“三驾马车”拉动了万州生猪产业化的进程。截至今年8月,全区38个镇乡街道75户841个单元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实现了新增100万头生猪产能的目标。
推动生态猪产业跨越式发展
在龙沙镇黄金村“牧邦生态猪养殖场”,标准化的养猪车间被钢筋网架分成了上下两层,猪生活在上层,排出的粪便直接掉到下层。喂养车间采用全自动投喂系统和感应饮水器,可以实现全程智能喂养。猪圈的两侧分别安装风扇和水帘,通过智能调控可保证猪圈恒温。同时,猪圈按照妊娠室、产房、仔猪、育肥猪组成一个单元设置,使得养殖过程科学规范。此外,通过全量化收集养殖粪污,再深度发酵成有机肥,实现了养殖污染的“零排放”。
不同于传统的养猪方式,百万头生态猪养殖项目采用“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的养殖模式,将粪污转化为有机肥,具有生态高效、无污染零排放的优势。该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为农业生产提供25万吨有机肥,全部用于100万亩经果林。
作为养殖户,冉权已养猪多年。“主要是传统养殖,存在风险,效益不高。”冉权说,参与100万头生态猪养殖项目,作为代养人的他基本“零风险”,并且养殖过程实现了标准化、科学化、智能化。
在项目实施中,万州区农业农村委制定了《生猪生态养殖场建设标准》,对养殖场“功能分区、圈舍设计、生产区设施设备、异位发酵设施设备”等作出详细规定。严格落实“全域生物安全、养殖粪污资源化理念”,并贯穿于养殖场建设和养殖环节的每一个细节。
“标准化、智能化的养殖单元,不需要太多的人工,避免了病菌带入猪场,营造了干净卫生的环境,使得仔猪的育成率提高,比传统的养殖轻松多了,收益也更有保证。”冉权说。
和冉权一样,34岁的养殖户贺成均也放弃传统养殖模式,参与了100万头生态猪养殖项目。“我参与了4个单元,一个单元常年存栏能繁母猪50头以上,年出栏1250头以上,由德康公司统一提供种猪、饲料、兽药、技术等,并统一回收育肥猪,我们获得每头200至300元的代养费。”贺成均表示,这笔账算下来,作为养殖户的收益十分可观。
该项目的建成,不仅带动了养殖户的增收,窥探其内,更蕴藏着种养互补、生态循环的奥秘。随着百万头生态猪项目的竣工达产,50万吨饲料厂、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厂、20万吨生物有机肥厂的加快建设,“饲料、饲养、加工”一体化全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届时将真正形成种养互补、全链循环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实现100亿产值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