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生猪市场短期和中长期形势,朱增勇认为黑猪生产区域特征明显,但是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市场品牌号召力不强,营销网络和全产业链发展水平不高,消费群体以中高收入为主,消费分化下未来仍有广阔的空间,而猪价波动对黑猪猪肉价格影响相对较小。
众所周知,养猪行业一直以来都深受“猪周期”的影响,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猪肉生产的超预期恢复,我国生猪行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产业发展也在猪价下跌的过程中迎来新挑战。那么中国猪业如何应对猪周期呢?针对这一问题,在近日北京举办的“2021庞博黑猪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做了题为《中国生猪产业周期性波动及应对策略》的主旨演讲。
包括以下四个主要内容:
对于生猪生产形势,朱增勇认为大型养殖企业快速扩张,除牧原外,绝大部份企业采用“公司+农户”、托管租赁、入股加盟(饲料企业)等养殖模式快速扩张,预计前20家养猪企业2021年出栏将达到8000-10000万头。生猪产销模式和龙头企业下游布局仅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组织化水平偏低,金融和信息引导能力差,生产与屠宰加工融合度不够,产销区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和挑战。
对于猪肉消费形势以及影响因素,朱增勇判断受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变动影响,“十三五”猪肉消费需求量下降。而老龄人口增加导致肉类消费需求下降,但禽肉需求提升。对于青少年人口比重提升,预示着消费方式和结构的更新,对禽肉和牛羊肉消费增加。
对于生猪市场短期和中长期形势,朱增勇认为黑猪生产区域特征明显,但是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市场品牌号召力不强,营销网络和全产业链发展水平不高,消费群体以中高收入为主,消费分化下未来仍有广阔的空间,而猪价波动对黑猪猪肉价格影响相对较小。
对于未来生产和市场展望。朱增勇预测,随着三、四季度猪肉产量激增,全年猪肉产量预计增幅35%以上,四季度猪价低位震荡,龙头企业产能调整仍需时间,生产效率和成本差距大。随着猪肉消费中期下降,短期低迷,中期内生猪供给仍将呈现阶段性过剩,朱增勇预测猪价2022年下半年将进入小周期,2023年或进入新一轮周期。